“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小米5C帶你走入薊州盤山
▼引言:
2017下半年最長的假期一到,相信許多人和我們一樣早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想到外麵好好放鬆一下心情。身在天津市區,待了兩年,曾經早就聽說過薊州的盤山十分漂亮卻一直未能成行。此次十一長假就做好了打算去那裏看看自然的風光如何。
10月5號下午一點多鍾我們終於抵達盤山腳下,看到後麵連綿逶迤的盤山山脈,頓時有種心曠神怡的感受。長時間待在城市裏看著一直不變的高樓大廈終於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大自然。
▼上山:
進入山門不久,我們穿過一片青石板地,進入一扇寺門,開始進入真正的盤山。山腳下有一片水潭,上麵有活水流下,周圍植被環繞,十分漂亮。遊人如織,在旁邊逗留都不肯離開。水潭旁的石頭上刻著這片水潭的名字:三盤暮雨。
我們從三盤暮雨拾階而上,一路的左側都有山溪流下,清澈可人。記得好久沒有見到過如此美麗的活水了。溪水兩岸的石頭隨意堆砌,和活水融為一體,我站在那裏甚至想等等看看是否會有魚兒突然出現在水裏。
走了不遠,便看到一處木屋,掩映在山林間。天然的石頭做成的台階和欄杆,木頭建築的房屋充滿了古色古香。仿佛有一位隱士居住在這裏,每天行走在山林間,采果而食,鞠水而飲。
當我們沿著台階不斷往上走,路旁的溪水卻不斷往下流。透過溪水,看到水底的石頭顯出深色的古樸。流下石頭的溪水激起白色的浪花,兩旁的鬆樹更增加了這一自然景色的美麗。
行走在路上,意外遇到了一顆結滿了果子的果樹。最初看到它還不知是什麼果子,走近了才發現是柿子,已經接近成熟,誘人的橘紅色十分耀眼。要不是身處在大山之間,我可能就要去摘了柿子。
走了大概半個鍾頭,聽到了一股瀑布清脆的聲音。抬頭一看,幾米高的石崖上流下清澈的水,在下麵匯聚為一潭碧綠的深水。我特意走近了去看,一股十分清涼的風撲上麵龐,感覺十分舒爽。
這麼漂亮的地方還有一個漂亮的名字,叫做漱峽。石頭上的刻字為劉炳南所寫。既然來了一遭,如果沒有拍照留念豈不十分可惜。我站在石頭旁邊留下了這樣一張照片。
繼續往上前行,遇到了一處亭子,雖然十分破舊,但是看起來確實更有味道。亭子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變成的古樸色已經和周圍的山林融為了一體,也許幾十年前就有上山的人在這裏停留歇息。
相傳乾隆帝生前十分喜歡盤山這個地方,後來盤山的名氣更大,就有許多的文人雅士來這裏遊覽題字。我們在登山的路上便看到了許多,大多出現在巨大的石頭上麵,書法風格各異。
繼續走了沒多遠,便又看到一處石頭圍成的欄杆。欄杆下麵從石頭縫中流出一股活水,衝刷著石頭的表麵,流下幾米高的地方匯入山溪。許多遊人紛紛喜歡站在欄杆旁拍照留念。這裏的景色優雅迷人,山與水與樹相互掩映融合。
登了幾百米高的地方,開始進入大片的塔林。以前見到如此大規模的塔林還是在電視上,後來聽同行的老爺爺說,盤山其實還是佛教聖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為盤山題詞:東五台山,將盤山與五台山並列。
塔中一般會放有寺廟裏和尚們的遺骸,稱為舍利子。我們在塔林中還見到一處十分巨大的塔,塔身呈不同的棕灰色,比其他的塔高出幾米、寬處一倍。我們一起猜測也許裏麵是一位曾經寺廟的長老。
塔身上一般還會刻有豐富的圖案,描述的是佛教經書裏的故事。下麵圖片裏的動物看起來像是一隻羊和兩條蛇一樣的動物。看得出來已經經曆了久遠的年代。
穿過塔林,再登上幾百米就到了這座山峰——舞劍峰的峰頂了。峰頂之上,往往可以俯瞰群山,遠處的山坳裏還有一處院落,房屋就像是古代的四合院。連綿的山脈十分雄偉。
從山上下來已經是天黑了,我用小米5C拍了幾十張照片,已經隻剩下不到30%的電量。為期半天的盤山之行到此結束了,遺憾的是沒有攀登完其他的山峰直至最後的掛月峰。一路的景色,讓我們都感到了很少有過的心曠神怡,在城市裏待的太久了,真的需要抽出一點時間來接觸真正的大自然。
最後更新:2017-10-08 1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