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05 返回首頁    go 微軟 go windows


人民幣掀新年攻勢 升值印象:美元潰敗與經濟複蘇

摘要

始於2017年末的這場人民幣跨年升值行情在2018年初迎來高潮。2018年第一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勁升逾400基點,重返6.50元上方;本周一(1月8日),該中間價再升83基點至6.4832元,創下2016年5月4日以來新高。

  始於2017年末的這場人民幣跨年升值行情在2018年初迎來高潮。2018年第一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勁升逾400基點,重返6.50元上方;本周一(1月8日),該中間價再升83基點至6.4832元,創下2016年5月4日以來新高。

  外匯分析人士稱,美元走弱仍構成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基本背景,經濟穩、利率升也為偏強的人民幣提供底氣。隨著匯價突破6.50元,市場預期變化可能強化升值勢頭,這一輪人民幣升值高點難言出現。2018年人民幣匯率麵臨的外部環境仍相對有利,全年有所升值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但後續升值空間更取決於內部因素。人民幣要繼續較快升值,有賴於經濟基本麵跟進上行。

  反彈迎來重要節點

  被2017年末“翹尾行情”點燃的人民幣升值欲望似乎一發不可收拾。進入201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又掀起“新年攻勢”。2018年第一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27基點至6.4915元,在重返6.50關口上方的同時,超過2017年9月11日的高點(6.4997元),創下2017年人民幣匯率升值以來的新高。1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調高83個基點,至6.4832元,基本回到2016年5月初的位置。

  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上,6.50元應該算是一個重要的價位,2016年5月則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觀察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曆史數據,人民幣雖然在2016年延續趨勢性走弱,但在2016年前4個月曾在6.50元附近徘徊許久。人民幣在2016年初快速跌破6.50元,但隨後展開了持續近4個月的“熊市反彈”,這也是當年持續最久、幅度最大的一次升值行情,直至2016年5月初,人民幣重新跌破6.50元。在6.50元關口再度失守之後,從2016年5月到12月,8個月時間裏,人民幣鮮有反彈,匯價從6.50元一路向下,最後於2017年1月4日創出6.9526元的八年多新低,若不考慮2015年8月匯改一次性調整的因素,這也正是過去幾年中人民幣匯率經曆的貶值持續最久最快的一段時間。

  在2017年迎來反轉之後,如今,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重新站上6.5元,回到2016年5月初的位置,始於2017年初的這一輪反彈行情迎來一個重要節點。

  美元與非美“角色互換”

  人民幣能夠重返6.5元上方,沒少得到美元的“助攻”。從某種程度上說,2017年外匯市場的故事還在繼續上演,美元與非美貨幣“角色互換”、“此消彼長”的戲碼高潮迭起。

  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迫近7元整數位後上演逆襲,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5.81%,即期匯率升值6.3%,終結了此前連續三年的貶值勢頭,且年度升值幅度為2009年以來最高,一掃之前頹勢。

  人民幣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2017年成為眾多非美貨幣揚眉吐氣的一年。統計顯示,2017年歐元對美元升值14.11%,英鎊對美元升值9.25%,澳元對美元升值10.84%,馬來西亞林吉特對美元升值9.79%,不少非美貨幣對美元均斬獲頗豐。

  2017年也是美元盛極而衰的一年,美元指數在連續四年上漲、並於2017年初創出103.82的十餘年新高之後,陷入持續回調,直至2017年9月創出91.01的近五年新低,全年最大跌幅超過12%。

  美元由強轉弱,構成2017年包括人民幣在內的眾多非美貨幣對美元運行趨勢逆轉的基本背景。幾乎在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每一輪升值的背後,都能看到美元調整的身影。

  最近這一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亦不例外。2017年12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陷入新一輪下跌,過去十餘個交易日跌去逾2%。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掀起新一輪升值,2017年12月19日至2018年1月8日,中間價累計上調1330基點,升值2.01%。從行情運行方向和波動幅度來看,最近這一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與美元指數下跌近乎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走勢反轉,恰恰也是始於1月份。不得不說,眼下人民幣升值行情與2017年有頗多相似之處。

  曆史何其相似,但今時也有別於往日,與2017年初相比,至少出現了兩點變化:一是市場對經濟企穩運行的看法更趨一致,2017年初市場並沒有如今這般樂觀;二是市場匯率預期發生了變化,2017年初對人民幣的極度悲觀論調已經銷身匿跡。這也使得人民幣階段性走強更有底氣。

  2017年以來,中國經濟企穩走好,複蘇穩定性增強,下行風險降低;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回暖,推動工業品價格上漲,部分企業盈利改善,投資回報率提升;市場利率中樞明顯上行,內外利差走闊;金融監管不斷完善和加強,部分領域的風險得到管控、泡沫得到抑製。人民幣資產性價比回升、貶值風險下降、吸引力增強。

  央行日前公布,2017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399億美元,當月增加207億美元,連續11個月增加。盡管當月美聯儲加息,但並未對外匯流動造成太大影響。有機構稱,剔除外匯資產估值效應之後,估算的當月我國外匯流入反而有所擴大。

  再升6%有難度

  當匯價重新站上6.50,人民幣匯率後續將怎麼走,會否重演2017年的大幅升值?

  綜合各方分析來看,2018年人民幣匯率麵臨的外部環境仍相對有利。未來美元走向對人民幣匯率仍有重要影響,但2018年美元重拾前些年單邊升值走勢的可能性不大。關鍵在於,前些年美元持續走強依賴的經濟與政策周期性領先優勢正在減弱。當前全球經濟都在複蘇,歐元、日元等升值將抑製美元漲勢。與前些年美元一枝獨秀相比,未來外匯市場可能迎來“百花齊放”。隨著經濟下行風險降低,風險偏好回升,資金可能重新流向收益率高的資產,新興市場外匯流出壓力有望繼續減輕。

  未來人民幣對美元能否持續升值,將更加取決於內部因素。以目前看,內部因素仍有望給人民幣匯率提供托底支持。經濟增長的韌性得到更多人認同,2018年中國經濟可能穩中趨緩,但下行風險有限,貨幣政策料繼續保持中性,金融監管維持高壓的可能性較大,市場利率不具備大幅下行空間,內外利差仍維持較高水平,提振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也為人民幣匯率構築起較寬“護城河”。

  回顧始於2017年初的這一輪升值,分析人士稱,美元走弱為人民幣升值貢獻趨勢,基本麵因素為人民幣提供托底支持。與此同時,市場預期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需關注投資者行為調整可能加大匯率的階段性波動。

  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雖明顯升值,但在前5個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仍在持續下跌,此後指數才調頭回升。即,從2017年6月開始,人民幣不光對美元升值,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也有所回升,這背後反映了市場預期的變化。

  “預期變化的影響不容忽視。”有外匯交易人士稱,前些年因人民幣走弱,企業積累了不少外匯頭寸,目前處境尷尬,一方麵,人民幣升值帶來匯兌損失,另一方麵,人民幣利率居高不下,帶來很高的機會成本。由於人民幣資金吃緊,把美元兌換為人民幣成為可行的做法。人民幣不斷升值,引發匯率預期變化,部分企業可能增加或加快結匯,從而可能強化匯率階段性升值走勢。

  匯率走勢最終仍取決於基本麵,這一輪人民幣升值高點難言出現,2018年人民幣有所升值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但後續升值空間還得看國內經濟運行,人民幣要繼續較快升值,有賴於基本麵跟進。另外,美元也未必會持續大幅走弱,隨著稅改紅利逐漸釋放,美國基建計劃逐漸明朗,美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與再通脹風險,可能促使美聯儲更快加息。至少從目前來看,人民幣要再升6%有難度。

(原標題:人民幣掀新年攻勢 升值印象:美元潰敗與經濟複蘇)

(責任編輯:DF309)

最後更新:2018-01-09 03:49:31

  上一篇:go 法國興業銀行:歐元/美元未突破1.21後漲勢應會暫受阻滯
  下一篇:go 平靜開局後 投資者將重新看漲押注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