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3 返回首頁    go 微軟 go windows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沒有疲軟的市場,隻有疲軟的產品”

—宣稱已進入“無人區”,卻“最擔心”被顛覆;

—被稱為“寡人”,他坦承:“確實我的內心很孤獨”;

—跨界創新,竟想“為中國人健康壽命提升15年做貢獻”;

—隱藏在巨人背後,國際專利在內地企業中僅次於華為;

—“開放兩端,芯屏器和”,願意把技術和應用端全麵開放,與全球特別是國內夥伴開放合作……

2017年上半年,北京京東方在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上均位列全球第一……

執掌這家企業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BOE(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從上世紀90年代末帶領企業一頭紮進資金投入高、回報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的液晶顯示產業,到今天打造物聯網時代“智慧端口(Intelligent Interface)”的多元化跨界轉型,王東升始終像一位孤獨的探索者,思索著產業與時代變革的過去和未來,引領京東方從24年前一家改製求生的國營老廠,成長為今天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巨頭,完成了從“悲劇”到“神話”的飛升……

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它是怎樣走出一條供給側改革之路的?

這,是一個怎樣的企業掌門人?為什麼有人說王東升是“寡人”?他手上為什麼會有一道疤?

帶著一係列問題,記者和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東升麵對麵,傾聽他講述京東方崛起之秘,展望未來圖景。

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東升

“創新企業發展的好時候來了”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對你們以多項自主創新形成比較明顯的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給予充分肯定,提出“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和市場製勝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隻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鬥、敢於突破”,後來又稱你們為“供給側改革的成功案例”,您怎麼看總書記的認可?

王東升:

那天總書記到我們重慶公司視察,現在回想起來我還非常激動!總書記的鼓勵和認可,既是對我們多年來堅持自主創新的肯定,更是對我們進一步趕超世界的鞭策。創新引領發展,是根植於京東方企業文化中的基因,我們要做就要做最好,要在全球競爭中獲勝,成為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我們會為此堅持不懈地奮鬥。總書記的鼓勵不僅是對我們,也是對所有中國企業同仁堅持自主創新的期許。創新企業發展的好時候來了!

“真正好的產品是不可能賣不出去的”

您如何理解供給側改革?

王東升:

通過技術、產品和應用創新,提供更高層次新供給,拓展更高層次新需求,這是我理解的供給側改革。我們多年來堅持一個觀點:沒有疲軟的市場,隻有疲軟的產品。市場疲軟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你提供的產品是“疲軟的”、缺乏競爭力的,真正好的產品是不可能賣不出去的。

供給側改革:促進中國產業界在全球更好趕超

您認為供給側改革將給中國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

王東升:

京東方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已形成了全球領先的基礎,並且通過跨界創新,我們在若幹物聯網細分市場和健康醫療領域也有了相當的技術積累,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國家新理念、新政策的深化落實,我們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將發揮出來。我國有市場需求和工程技術人才的規模優勢,眾多產品內需市場已經是全球第一。同時,我們擁有大量工程技術人才。

京東方每年從大學招收工程技術類畢業生約5千人,大部分是碩博士,這在其他國家很難做到。還有,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和引領性,這種產業規劃和政策的供給,也是我國特有優勢。比如說,“中國製造2025”,這裏麵有很多有內涵的東西,可以創造出很多新需求。總之,供給側改革將促進中國產業界運用自身優勢在全球競爭中更好實現趕超。

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智力的延伸”

您如何理解過去的三次工業革命?

王東升:

第一次工業革命,觸發點是蒸汽機,極大提高了人類生產規模和效率,一些新交通工具應運而生,人與人交往就多了,人對自身認知也隨之提升,醫學進步了,壽命也得到延長。第二次工業革命,觸發點是電力,電力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帶動了電話、電報、電訊產業,人類認知水平、健康狀況普遍提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觸發點是計算機,把我們帶到了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交流溝通,獲取和分享各種信息。如果說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是人類體力的延伸,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人類智力的延伸。

第四次工業革命:“矽基和碳基生命科技的革命”

您認為未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會是什麼樣子?

王東升:

不是未來,現在已經開始了。觸發點是人工智能和基因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進步以及向各行各業融合滲透,將極大促進物聯網、數據檢測分析、機器人、材料等產業發展。人工智能係統具有生命特點,其實體構成以矽為核心基礎,比如芯片,我們可稱之為“矽基生命”。

基因技術也是另一個觸發點技術因素。人工智能和基因技術快速融合發展,將大大影響和促進生命科技產業進步。人類健康相關新診療方法、新藥物,以及信息醫學、再生醫學、精準醫學、移動醫學等將蓬勃發展。這是與“碳基生命”相關的產業。

我們可以說,第四次工業革命是關於“矽基和碳基生命的科技革命”,這是人與自身相關的產業。我們已經能創造出某些方麵比自身更聰明的人工生命;我們需要處理人類自身與人工生命的關係;我們自身健康壽命會大大延長,推動自身的進化。這是機會,更是我們要麵對的挑戰。

“快速補強一些原先薄弱的戰略性產業”

從全球科技產業發展來看,中國麵臨怎樣的形勢?

王東升:

簡單說,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從機遇看,通過多年發展,我國科技產業有了長足進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如能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就可以快速補強一些原先薄弱的戰略性產業,如集成電路、材料、裝備等,同時通過彎道超車,在一些前瞻性產業領域有所作為,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從挑戰來看,我們要客觀認識到,無論是基礎性產業,還是一些前瞻性領域,我們與美歐日韓都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美國。美國的科學家、學者、智庫體係相當完整,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整體能力很強。我們需要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同時虛心學習,開放合作。

“最重要的是建立高效的公司治理機製”

中國應該如何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王東升:

應進一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營造創新創業社會文化氛圍,弘揚企業家精神,重視培養人才,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加快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和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體製機製建設。無論國有私有,最重要的是建立高效的公司治理機製、企業製度。這將是我們未來巨大的製度性紅利。

“兩者看似關係不大,其實很有關係”

作為液晶麵板產業巨頭,京東方選擇進入健康服務產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王東升: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個趨勢是:半導體技術這一基礎電子信息技術正在向健康醫療領域快速滲透,推動生命科技革命性進步。兩者看似關係不大,其實很有關係。比如人造角膜研發,以前是醫學院教授在做,有病人需要,每次在實驗室裏做一兩個,時間長,質量不好控製。如今把半導體生產的環境工程等相關技術跟它結合,相關問題就解決了。比如液晶麵板壞點修複,是由人通過遠程操控線上機器人修複的,精度微米級。諸如這一類技術,可以應用到一些微創手術中。西方最早醫藥也是從植物藥開始,後來應用了化學知識和化工技術生產出西藥。這些都是跨界創新的例子。

“無創測試儀可以檢測14個指標”

健康服務產業現在進展怎麼樣?

王東升:

我們跟國際夥伴合作開發機器人醫學助理,還有無創血液監測產品,比如無創多參數檢測儀,現在很多社區醫院沒有血液檢測設備,要送到三甲醫院。我們無創測試儀可以檢測14個指標,機器人醫學助理會給您自動提供包括異常解讀、健康風險預警和建議等個性化健康管理報告。這款產品已通過美國FDA、中國CFDA和歐洲CE認證。還有一款無創血糖檢測儀,也通過了CFDA認證,是專門針對糖尿病人的,減少病人紮針取血痛苦。再生醫學實驗室今年下半年也將在北京建成,我們將與相關醫院合作,爭取年內完成心膜產品臨床轉化,可以幫助麵臨心衰危險的患者。

“為中國人健康壽命提升15年做貢獻”

您心中,京東方健康服務產業的未來藍圖是什麼樣子?

王東升:

分三步走:第一步預計花十年時間,為中國人健康壽命提升15年做貢獻,據相關資料,目前中國人平均壽命約78歲,但健康壽命隻有65歲左右,我們立誌為中國人健康壽命提升到80歲以上做貢獻。隨著移動醫學、精準醫學的進步,這一目標是可以做到的。第二步是幫助人們實現“過百歲無疾而終”的夢想,這一目標也是有可能實現的。現在的問題是技術和信息碎片化,工程管工程的,醫學管醫學的,沒有整合起來。第三步,更偉大的理想,用30年至50年時間,通過生命科技進步,為人類健康壽命超150歲做貢獻,推動人類自身進化。

這雖然比較遙遠,但已經有人在做了。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我們必須以感恩、敬畏和超越之心,踏踏實實工作。

“我們已進入‘無人區’,前方茫茫,壓力更大”

現在中國大陸在全球液晶麵板行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王東升:

從出貨數量上看,今年中國大陸可能會成為全球第一,如考慮國內正在建設中的幾條生產線,2020年左右,按出貨麵積計算,也將可能成為第一。

目前看數量已意義不大,關鍵要看創新能力。京東方小尺寸液晶麵板出貨量早就全球第一了,今年上半年大尺寸出貨量也接近第一。技術創新方麵,我們連續三年專利申請數量和首發新產品的覆蓋率都是全球業內第一,而且大部分都是國際專利。2016年,IFI公布的美國授權專利數TOP50裏,京東方和華為是僅有的兩家中國大陸企業。我們已進入“無人區”,前方茫茫,壓力更大,唯有戰戰兢兢,奮勇向前,持續保持全球領先,才能活下來。

“一個大國需要有一批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

您提出京東方要成為“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能解釋一下當中的含義嗎?

王東升:

作為一家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是誠信、規範、透明、負責任的企業;是不論技術如何迭代,都能引領潮流的企業;是不論市場景氣與否,都能穩定增長的企業。京東方成立時我們就說要為中國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步做貢獻,再後來演變成“要做地球上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

作為一個大國需要有一批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一家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應能參與全球競爭,與全球夥伴合作共贏、持續發展。打造偉大企業關鍵要素包括企業製度、文化和團隊,要按照參與全球競爭並能獲勝的要求,不斷完善和優化企業體製機製;打造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需要有理想、有擔當的一代代企業家,在參與全球競爭中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國家需要,推動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底氣來源於技術創新”

京東方提出收入未來仍將大幅增長,這個底氣來自於什麼?

王東升:

底氣來源於技術創新。我們進入液晶顯示行業時就製定了“進入者—追趕者—挑戰者—領先者—領導者”五個階段的發展戰略,將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和價值觀貫徹於始終。

進入者階段實施“紮根戰略”,我們從零開始,並購、消化、吸收、再創新,把技術的根紮在中國,這個階段把自己的技術、製造、營銷、供應鏈和專業管理體係建立起來了。

追趕者階段實施“鋼劍”戰略,挑戰者階段實施“鐵劍”戰略。從2013年“鐵劍”戰略開始,企業年複合增長平均20%以上。

明年到2022年,我們將實施“木劍”戰略,進一步提升顯示技術競爭力,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同時加快向傳感器件、智慧係統和健康醫療事業的發展,快速形成領先優勢,完成軟硬融合、應用整合和服務化發展轉型,實現營收利潤持續穩定增長。

再通過2023年到2027年“無劍”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增強基礎實力和創新能力,鞏固和提升全球領先地位,我們就有機會成就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

做物聯網時代的“智慧端口”

對未來物聯網時代,您是如何理解和規劃的?

王東升:

我們業務定位是“為信息交互和人類健康提供智慧端口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以前我們隻做顯示屏,後來把觸控功能整合到顯示屏裏麵,不僅可以顯示,還可以輸入,現在做的是觸控顯示一體化的產品。我們還在開發把指紋功能整合到顯示屏的技術,今後也會考慮把攝像頭或許更多東西放到屏裏。

我們不僅是提供顯示器件產品的公司,更像是物聯網係統的智慧端口公司。信息終端顯示觸控一體化產品是端口,血糖儀是端口,還有其他,其特點是可展示、輸入、抓取、交互,安全、自動和智能,我們稱之為智慧端口。

物聯網時代,中國一定有機會走在世界第一

您怎麼看未來“智慧端口”與其他產業的關係?

王東升:

有人說,在ICT領域,華為做的是通道,BAT做的是平台,你們京東方做的是端口。這種說法也許不一定準確,但也有一定道理。端口和管道要強,平台應用要多。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好基礎,在物聯網時代,中國一定有機會走在世界第一。

去年京東方全球創新夥伴大會上,我們提出了“開放兩端,芯屏器和”的理念。我們願意把技術和應用端全麵開放,與全球特別是國內夥伴開放合作,共同把芯片、顯示屏、各種功能器具和設備、軟件有機地整合和創新,共建物聯網時代新的價值創造係統和新生態。

“回顧曆史越深,就能把未來看得越遠”

您經常提到“未來”這個詞,該如何去看未來?

王東升:

也許職業的習慣,我思考問題,一般會從未來一百年、五十年推導未來三十年、二十年,再從三十年、二十年推導十年、五年,從十年、五年再來推導今年、明年兩年。

在看未來時我們還要回頭看,回看一百年。回顧曆史越深,可以把未來看得越遠,這樣就不至於犯大錯誤。我們投資很大,現在我主要在想,怎麼把顯示領域千億級投資積累的四大技術——顯示、傳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通過跨界創新,更多運用到新的領域裏,用到物聯網體係裏,用到健康服務裏麵。這樣,邊際投入就少了,發揮效益就大了。

最擔心:“搞出來一個什麼黑科技,把我們顛覆了”

作為全球產業的領先者,您有沒有擔心過“黑天鵝”的出現?

王東升:

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會不會在地球哪個角落、哪個車庫裏麵的年輕人,突發奇思怪想,搞出來一個什麼黑科技,一個更簡便的技術方法,把我們顛覆了。

有些技術可能不是原創的,是各種老技術的整合,但也可能會搞出簡便的東西,對產業產生顛覆性影響。還有某種新材料、新工藝的發明。所以我們在美國設立創新中心,一批博士的任務就是看哪些新的東西會出來,新材料、新器件、新應用,都有人負責看。不單直接看,還通過基金投資看創新項目。

現在不單看美歐,也看以色列等其他相關地區,盡可能在大的方麵避免被革命性的技術顛覆。

“能賺錢的機會很多,但還是要誌存高遠”

京東方曾經曆了近十年的虧損時期,為什麼一直堅持?

王東升:

企業要賺錢是肯定的,但不是說能賺錢的就是好企業。中國能賺錢的機會很多,但還是要誌存高遠。半導體這個行業投資很大,風險很大,核心技術都在外國手中,問題是中國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北京電子管廠是上世紀50年代建立起來的,我們的老師是中國大陸最早一批專家,那是多年積累的有限的人力資源。當初他們無私地教給我們很多東西,中國需要這個產業,我們就應該咬牙去搞。當時要是去搞房地產,是能發大財,但問題是國家培養了一批工業人才不容易,如果連我們都去做房地產了,還有誰來做製造業?

“不創新投入,我們才更是瘋了”

有學者說您是一位“寡人”,您怎麼看待這個稱唿?

王東升:

確實我的內心很孤獨。為什麼?因為我們進這個產業的時候中國沒有人做,中國這方麵的產業發展是先從整機組裝開始的,投資不大,技術含量也不高。我們選擇做液晶麵板,風險是非常大的,沒有多少人支持,所以說我孤獨。“寡人”就孤獨嘛!

企業在最困難的時候,還要大量研發投入,有的年頭研發經費比例占到13%至15%。人家說我們瘋了,可是我們當時想,不創新投入,我們才更是瘋了。生產線缺乏主心骨,就變成廢鐵了。競爭就是要給自己設立一個也許在別人看來根本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你才有動力化不可能為可能。

“一定要自強自立,創新驅動”

您對未來還有什麼期待?

王東升:

我手上有一道疤,這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搞液晶麵板要用大量的年輕人,但老員工也得工作解決生計啊,所以我們曾想做一個汽車空調項目。當時約一家外國企業社長見麵,其中有個人在酒桌上講了很多難聽的話,非常瞧不起中國人。我一直強忍著,氣到把手裏酒杯捏碎了,後來才發現血流出來了。

在國際合作中,真的有時候會感受到屈辱,那你必須要忍啊。現在中國強大起來了,年輕一代可能不了解,以前真的是不尊敬你的,但你還要向他們學啊!那時我們心裏就想,終有一天我要超過你!

沒有前麵的腳印就沒有後麵的腳印,其實人就是這麼忍辱負重走過來的,通過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中國人,都是一代一代這麼忍辱負重地走過來的,相信很多企業家都經曆了這個過程。

我最大的希望是,下一代能夠堅持不懈地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一定要自強自立,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初心”,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最後更新:2017-10-21 20:29:50

  上一篇:go A股幸運兒:京東方A 錦江投資 融捷股份 天虹股份
  下一篇:go 戰略性調整初現新貌,海底撈、京東等品牌強勢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