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小米路由器
共享單車坑了多少人!
這樣的投資結果怎麼樣,大家很清楚,除了幾個背靠巨頭的企業活了下來,大部分小企業的就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大海,被資本的洪流淹沒,最後連影子都找不到,如果所有人都認為那是風口,那就算再寬的康莊大道最後都會擠成獨木橋。

一夜之間,幾百人的工廠空無一人,失業的失業,跑路的跑路!
“一夜複活,滿地是錢”——有媒體曾這樣形容當地的自行車產業。在共享單車群魔亂舞的這一年,跌入低穀的中國自行車產業奇跡般的複活。
●● ●
一夜之間,蝗蟲湧入

隨著2016與2017年之交共享單車風口驟起,共享單車數量激增,仿佛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一般出來了,最瘋狂的時候,僅深圳一天就有上萬輛共享單車投入使用,北京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60萬輛共享單車。
調查顯示,今年1到5月,自行車產量2622萬輛,同比增長25.4%,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5%。
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官方文件顯示:中國每年有8000萬輛的自行車產量,內銷在2500萬輛左右,而僅ofo和摩拜這兩家共享單車企業,2017年一年的訂單所帶來的產能就將超過2500萬輛。
●● ●
一劑春藥,死灰複燃

要支撐如此規模的產量,這背後是數千家自行車代工廠夜以繼日的加班,共享單車帶來了巨大的訂單,讓自行車產業這個公認的夕陽產業又返老還童,一場造車大潮在行業裏擴散開來,不少自行車廠的老板都在增加生產線,來應對日益增長的共享單車訂單。
自行車廠工人李明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聽到摩拜宣布投放400萬台單車時,仍記得當時的興奮勁,“有大把事情可以做了”。在給共享單車代工期間,他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工資比以往每月多出3000多元。
為承接40萬輛小藍單車的訂單,美邦自行車公司還曾專門追加了一條生產線。那時,媒體這樣描述當地工廠生產線上的繁忙景象:差不多20個員工組成了一條長約50米的流水線。
共享單車的訂單如一劑春藥一般,讓自行車產業這個遲暮的老人,又從新煥發生機。
一位年輕的自行車組裝員曾在工作台上寫下了“春天來了”,然而,春天真的來了嗎?
●● ●
轟然倒下,一地雞毛
春藥終究是春藥,藥效一過,結果可想而知。
8月29日,廣州市交委和各區政府聯合約談了多家共享單車平台企業,要求停止新車投放。繼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單車投放後,禁騎、扣車、限製投放等管控措施正限製共享單車的“野蠻生長”。

不止是政府部門的限製,另一方麵,共享單車在資本市場本身也開始遇冷,大城市的共享單車基本都已經趨於飽和了,市場加速洗牌,悟空單車、3Vbike和町町單車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
●● ●
工廠倒閉,工人下崗
9月2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走訪聚友自行車公司廠房,不見一位工人,機器也落滿灰塵。
“共享單車坑了不少人”,王慶坨鎮一家單車工廠人士告訴記者,有不少工廠被拖欠貨款,金額從十幾萬到200萬都有。

工廠負責人均表示,“共享單車企業不讓發貨、拖欠尾款在當地已是普遍現象”,“共享單車隻是一時的買賣”。
500多輛町町單車貨還沒發,那邊公司就跑路了,而這些代工廠大多數都是預付款的方式,企業先支付30%左右的預付款給工廠,在完成生產後,再付尾款,而如今公司跑路,很多代工廠的尾款收不回來,虧損幾十、上百萬在行業裏是很普遍的事情。
在深圳市,有200多家單車企業包括整車生產、零部件供應的上下遊配套企業,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工廠給共享單車代工。
如今共享單車停止市場投放,這些代工廠都將麵臨停工停產的尷尬境地。
李明已經開始考慮轉行的事情了,他打算去搞房屋裝修,但他的語氣並不是那麼堅定。“如果還有其他自行車廠家叫我去做,我就去,不然我就改行了。”他接著說道,“因為去做別的行業的話,還要學,工資也不高。”
●● ●
投資需謹慎,風口不可追

自從2012年雷軍的小米大獲成功後,“飛豬論”一直在投資界廣為流傳,成為不少年輕人的人生信條,以至於之後的VR、租車平台、二手車、O2O、直播等行業的投資熱潮一波接著一波,紮堆投資成了普遍現象。
這樣的投資結果怎麼樣,大家很清楚,除了幾個背靠巨頭的企業活了下來,大部分小企業的就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大海,被資本的洪流淹沒,最後連影子都找不到,如果所有人都認為那是風口,那就算再寬的康莊大道最後都會擠成獨木橋。
(原標題:一夜之間,工廠倒閉,員工下崗,共享單車坑了多少人!)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9-11 16: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