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9 返回首頁    go 小米電視


【轉載】有型有料,大飽眼福——小米電視4評測報告

醒目:本白“挖墳”出身,後轉戰青、藏十多載,搬磚吃土隻識得野風衰草,幸得大媽憐愛,讓小校能夠追上時代風尚,些許幾下煳牆搗漿,見笑大方之家!另,本文圖多字廣,請在WiFi環境下瀏覽(土豪除外)!

目錄如下:

一、序言

二、外觀——夠棒

1.麵子夠大

2.身材夠辣

3.接口夠全

4.配件夠用

三、屏幕——夠靚

1.常規測試

2.測器實測

四、係統——夠爽

1.硬件夠勁

2.軟件易用

五、音效——夠浪

六、總結


一、序言(非常長)

▼有人問我:小白時隔倆年,你怎樣看智能電視?

我的回答:

1、大勢已成,不容置疑!

2、野蠻生長結束,競爭進入淘汰賽階段。

3、瞅臉賞胸,蜂腰細譬活好;好看動聽,能說會道易用,既有麵子更拚裏子!

   作為智能電視的急先鋒,小米電視在小米的互聯網生態中曾經和“小米手機”、“小米路由器”被雷軍稱為“小米的三駕馬車之一”。當初的小米電視以“內容服務”和“高性價比”攪動了早已僵死的電視市場,也讓我這個好多年不看電視的人,又回到了客廳。

   經過了兩年多的市場洗禮,不管您對智能電視有多少微詞,甚至有“劣幣驅趕良幣”的言論出現。事實是,目前市場上,幾乎沒有不智能的新機型了。隻不過,現在不再是那個談點“概念”就能忽悠的時代了,以前“野蠻生長”的狀態必將終結。在繼續“深度智能化”的同時,用戶也對新技術、新設計、新外觀、新材料等提出了新要求。

   當今市場已經進入白熱化的下半場,在各路互聯網友商和傳統廠商的夾擊下,小米電視將如何問穩立潮頭?小校有幸得“張大媽”垂青,借助本次“小米電視4”(65英寸版)的測評嚐試做一次探討和解答。

▼別著急走,話還沒說完~~~~      

   相比於小米手機最初的“不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小米電視在一開始就體現出對“設計”的熱烈擁抱。從小米電視2開始,不論是超薄外觀的臉孔還是分體式設計等,都在“小領域”內做了創新嚐試。收獲了多次“紅點”獎,也收獲了市場的肯定。

   而今雷軍也如李書福一樣,不再提類似“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的藐視設計的言論,小米手機也出現了“小米MIX”這樣的創新設計品。哪怕是見棱見角的路由器,小米也開始嚐試融入家居,致敬大師。

    好了,閑話說了這麼多,現在說正題,且看小米電視4(65英寸版)如何!

二、外觀——夠棒

1、麵子——夠大

   先放張CES展會時候小米的官方現場圖片

   從旁邊的小米高層人員對比,就可以看出65寸的麵龐有多麼巨大了          

   長1451Cm寬909Cm(含支架),不含支架的話,屏幕尺寸為840Cm。數據可能不夠直觀,我能告訴您後邊還有一台49寸的電視麼?

   正所謂,電視越看越小,就是這個道理吧,其實這兩台電視的背牆是用來投150寸的投影的,大師漆刷的白牆效果杠杠的,比普通的2-3K的幕布要好的多。

   本次測試的小米電視4早在年初的2017CES電子展上就做了展示,5約18日在國內召開發布會,6約16日由“順豐鏢局”發給小校。這也是大媽的標配快遞了。 

   這一次65寸的電視並沒有打“木條框架”,僅僅是通過兩側附有一層瓦楞防撞紙板,可見小米公司對“順豐”的信賴。不過從個人的經驗來看,我覺得還是需要打木架的,尤其是影音家電產品。 

  1580*1020*225Cm的體積真的很大,原本小校是寄送到自己入股的體驗店(一個小小的智能家居體驗店),想利用假期和自己的設備進行對比測試。 

  店裏的100寸的激光電視,後期應該會很快普及。正在寫小米電視4報告期間,小米發布了150寸的激光電視有型有料,大飽眼福——小米電視4評測報告9999元的150寸激光電視,小米真不愧價格屠夫!有型有料,大飽眼福——小米電視4評測報告  

  4K投影,全景聲視聽間,150寸的透聲幕,幕布後邊是JBL雅睿1400,上方有4個天空聲道比較一般。各位若是有空,也可以來喝茶,聊天。但是當我前去接收小米電視4的時考慮到實在太大,後期也無法搬運,隻能請快遞員轉送回居住的小屋。不得不說順豐小哥真不錯,陪同我搬來搬去,還遭遇到了晚高峰的堵車。到家後,幫忙拆裝和通電驗貨。 

2、身材夠辣——冰與火

   上邊說了麵子問題對於國人而言很重要,但是看臉還是不夠的,還要有火辣惹人的身材,才能讓人流連不舍,否則即便傾國傾城貌美如花,也終究抵擋不了路邊的野花野草的邪魅。

   小米說這台電視凝結了小米5年的工藝追求,從材質到做工,代表了一種藝術的信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是材質,蘊含著冰與火的激情。 

   相較於其他廠商,小米對金屬、玻璃、陶瓷有著更多的迷戀,這一代小米電視更加純熟的運用了金屬和玻璃,也給機身帶來更多的美感。     

   液晶麵板、玻璃導光板加金屬板構成小米電視4的屏幕,對工藝要求不低。

   不足 2mm 的藍色超窄金屬邊框,使得這種纖薄的即視感非常強烈。 

   扣了一張圖片,從側麵看纖薄的上半身         

   模擬官方我也立一枚硬幣,大家可能會問到底多薄?

   小校先用小米電視2來對比下,實測小米電視2的厚度為15.51mm(請注意單位為毫米),就算現在也是超薄的電視了,然而小米更進一步。 

   小米電視4官方宣稱為4.9mm,實測為5.03mm,這應該是手工誤差所致。         

   邊框為11.20mm,在巨大屏幕下,確實很窄,小米說這是無框設計,我認為在視覺感受上確實效果很棒。如果利用多台小米電視4來組合一個電視牆的話,這種極窄邊框可以稱之為無框的效果了。

   小米說這是有史以來最薄的小米電視,也是最具藝術感的小米電視。他們確實做到了。    雖然它不是第一個做到這樣的,之前,索尼的X9000C已經做到了這樣的極致纖薄。

   但,現在小米也能做到而且量產了。我想這不應去譏諷而應該鼓掌。就如同耳機界“Hifiman”做出大奧級別的“香格裏拉”靜電耳機一樣,不要總是拿人家的出身說“原罪”,而不去看別人的努力和達到的高度。抱著存量去笑話擁抱未來,開創增量的人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超薄也是有代價的,這就意味著不可能采用“直下式”背光,隻能選擇側入式背光,至於效果如何,小校會在屏幕測試環節具體說明。 

3、接口——夠用

    作為“分體式”電視的代表,小米在追求極限纖薄的背景下,把智能終端同聲吧回音壁相結合。

    小米電視4的主機長達1084Cm,寬14Cm,可謂巨大。通體的金屬衝網設計,一方麵便於減輕重量,另一方麵也便於喇叭的聲音傳送。 

    和上一代的純“聲吧”相比,還是很直觀的。當然身材的擴容,也便於安裝更多的喇叭,為後續的全景聲多聲道留下了餘地。

    中間位置的金屬實體按鍵,和防水提示以及“MI”唿吸燈。不知是個人感覺問題還是其他,通電後,中間這塊金屬總感覺有漏電,但是儀器測過是沒問題,且其他金屬部分沒有類似感受,難道是具備一定的懸浮觸控性能?

    背後菊花一覽:HDMI2.0*3,其中HDMI自帶ARC回轉功能,好評;USB2.0和USB3.0各一,略少;米健;色差和同軸光纖輸入;有線信號;低音炮接口,這個為啥不用無線(第一代聲吧係統低音炮是用的藍牙);同軸光纖輸出;電源接口。此外,還有一對掛架孔。可以說能想到的都基本具備了。

    小米鼓吹“分體式”設計,另外一個理由是方便用戶升級,當有新的技術出現,不需要換屏,隻需要更換主機即可,表麵上看似乎很有吸引力。但是隻怕新技術誕生的時候,對屏幕的要求也在提升吧。

    屏幕後背也很簡潔,分為上下兩塊,上半部分為金屬材質的背板,下半部分為塑料材質。

    下方隻有電源接口和主機連接接口,外加一排散熱孔。相比小米電視2朝上方開孔而言,平麵式的有效阻止了灰塵進入,更重要的是在南方梅雨季,極大避免了濕氣混合灰塵積聚在屏幕電路上。(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重視它) 

4、配件——夠料 

 ▼從右到左分別是電線,主機連接線,還有最左邊的那一坨,是啥?居然電源外置,看來小米電視4為了輕薄,代價還是不少的。 

  全漢代工,質量應該不錯,19V 6.32A,小米電視4的功耗是210W

 ▼小米自己規格的主機連接線,和普通的HDMI很相似,應該在線序上有調整而已。如果能采用同樣的線序接口,或許小米隻要賣主機就可以搶占很多市場了,就像當初“MIUI”一樣。不過雷布斯早已嚐到了整個產業鏈整合的甜頭再也不會隻開發係統了。

   防呆式的金屬支架,左右標識得十分清楚。兩個鹿角式支架看著纖細,實際上比小米電視2要粗大不少。 

▼工具都齊全了,我們抄家夥上吧,先整屏幕和支架。

   小米還貼心的送上小巧的十字螺絲刀,雖然不值多少錢。在它的配合下,很快就裝好了,最大的困擾是如何一個人安放了。 

▼還有一個遙控器

   藍牙遙控器,一如既往地簡單便捷,不過在邊角方麵變得更加圓潤,不再像小米電視2的遙控器那般線條硬朗了,這也是日漸成熟的小米的心態體現吧。上方的語音鍵,表明小米電視4有語音交互功能。 

   更重要的是,小米電視4的遙控器選擇了普通的7號電池而非紐扣電池,這一點實在要讚。藍牙遙控器的功耗絕對不低,小校每隔3-4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有時候恰好家裏沒有備用的,還得去超市買,非常煩躁。當然小米電視都有實體觸摸鍵,或者手機APP來遙控,但是,還是習慣使用遙控器來操作。 

▼小結外觀不足:(不是該說優點的麼?)

1、太大(是優點好吧),要兩個人一起搬。

2、太薄(喜憂參半),隻能側入式背光。

3、網口谘詢了官方說是百兆的,一米為啥不用千兆?       

▼外觀和開箱就到此結束,下麵我們看看小米電視4(65英寸版)的屏幕表現吧。

三、屏幕測試——夠靚 

    俗話說買電視就是買屏,這塊由三星提供4K麵板實際水平怎樣呢?本部分小校分成2個環節完成測試,分別為“常規測試”、“器械測試”。屏攝使用佳能24-105 F4鏡頭,接近全黑環境,M檔手動對焦,F5.6光圈,1/50 S快門,ISO400。所有屏攝都是在儀器校準後達成,背光亮度為77。

(一)、常規測試

1、分辨率——夠精  

  錢元凱測試圖有人在質疑其精度,不過大家都在用,此圖有可針對1080P全高清和4K高清顯示器進行準確鑒別,其中4K顯示器是可以輕鬆看到紅色箭頭所指示的刻度的,而全高清隻要能看到藍色刻度就算基本合格。

  就現場觀看而言,所有刻度都是清晰的,本圖因為光圈較大,不能展現邊角的細節,見諒。

▼錢元凱的4K電視色彩表現和可視角度測試圖 

 這張圖檢視屏幕的色彩有沒有明顯偏移,可視角度是不是較小等問題。同樣優秀的表現,隻不過在色彩分布區域上校正後的“綠色”色彩分布不夠均勻,下麵就將來說。

▼4K影調層次還原測試 

   小米電視4都可以對應的最高檔次的標準要求。不過就如同各位所言錢元凱的測試圖本身還是有點問題的,具體說來就是目前網絡上的相關測試圖片都非原片,都是經過壓縮後的JPG文件,不需要放大到較高的倍數後很多邊角就已經模煳不清。因此此階段的測試隻能看看,峨眉接著來

2、可視角度——夠廣

   小米電視4官方參數可視視角為178°,三星4K屏。

   小校盡可能的在接近180°的極端角度下觀看,完全木有問題。

3、漏光測試——夠黑

  雖然是側入式背光,雖然是非OLED屏,但就屏攝來看還是不錯的,實際觀感,右下角輕微漏光也是可以忽略的。

4、純色測試——背光均勻性不佳

注:本次測試都是在全黑狀態下極端拍攝,實際觀看並無太大影響。                       

   越到下麵越能感覺到小米電視4在背光均勻下略有不足,尤其在下半部分。這個鍋其實是為了追求超薄的機身所導致的,是側入式背光的先天缺陷。

   上圖翻譯成人話就是,側入式背光組是在屏幕四周安排了燈管(現在主要是LED光源)再通過導光板將光覆蓋到屏幕上來。,小米電視4采用瑞儀新式玻璃材質的導光板,相較於以往在光源覆蓋上有了不小的提高,能達到10分區的效果,但是和直下式數千個LED光源相比,還是不夠均勻。 所以絕大部分的側入式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分光不均的現象出現

    至於直下式還是側入式的科普知識,請各位從網絡上自行搜索,小校再次不贅述。當然一定要注意的是,本次測試都是在全黑狀態下極端拍攝,實際觀看並無太大影響。

5、色彩過渡——平滑 

  雖然在綠色過渡的右下角有輕微的漏光,整體還是優秀的                                   

   在極端對比和高速色彩漸變的演唱會中,小米電視4也表現出了超出價位的水準,可見調教還是很不錯。

6、動態——差強人意

   本環節采用大範圍移動的視頻來考察小米電視4的拖尾現象。

▼高碼流4K日本美式足球的測試 

  很遺憾有拖尾現象,當然本人所設置的快門速度較低也加劇了這一現象。

▼鬆下1080P/24P動態測試片

   這個視頻幾乎都在持續運動,所以對市麵上的所有機型都是巨大調整,小校所接觸的機器中沒有能無拖影完成播放的,隻能比較誰更輕微而已。小米電視4整體播放非常順滑流暢,但是拖影現象比較中。我翻遍整個功能菜單,並在線谘詢客服都沒有能夠找到動態補償設置。

           視頻地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1ODQ5NzQ0MA==.html?spm=a2hzp.8244740.userfeed.5!7~5~5~5!2~A

  不知道小米是處於什麼原因砍掉了了MEMC(動態補償)功能,就如同不知道什麼原因看到了3D功能一樣,讓人費解。作為一款定位旗艦的電視,實在不應該在體現其地位的附加功能上縮手縮腳。畢竟之前的小米電視2有3D,小米電視3有MEMC,而現在最貴最高檔的產品居然啥都沒有!!!真的讓人不理解。

(二)、器械測試——愛色麗I1 Display Pro

    這個環節的測試,可謂一波三折,折騰不斷,且聽小校一一道來,若是想看傑倫,請直接翻看本環節第2部分的DispcalGUI測試內容。

1、原廠軟件測試

  大家都說愛色麗和蜘蛛自帶的軟件不夠強大,尤其是對色塊測試部分。小校還是根據官方軟件簡單的跑了下:

▼色域、亮度、對比度

  校色完畢,亮度250(可憐夜半時分的測試,把250的亮度看成了260,導致後續新軟件的測試使用的亮度為260,請各位注意)下的白點目標基本重合。

▼色域圖

                              果然看不懂 

▼RGB曲線

   根據愛色麗自帶軟件進行的三色曲線調整,然而卻慘不忍睹,頗受打擊。

▼色彩還原測試

   色塊測試,選擇了最大的版本,接近978色塊。跑完折後人整個不好了,報告實在結果太虐心了。


   手動設置優化後ΔE是平均7.94,我不相信我的眼睛。好吧,對照各大網站的測試報告,我隻能說要不是我的測試方式不對,要不是軟件調皮了,要不是他們說謊了。為了驗證下,我還是學習下新軟件吧,開源軟件DispcalGUI+Argyll CMS。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話還是對的。 

2、DispcalGUI測試

A、軟件設置

▼校正設置 

  Calibration Settings設置:白點色溫6500K,色調曲線伽馬值為2.2,不指定亮度,根據實測來定。

  Profiling:描述類型選擇XYZ LUT + matrix,測色版選用了1148色塊的樣本測色版。 

▼報告驗證設置 

  原廠軟件都已經用了1000色塊,這個就沒有理由選擇24等色塊來忽悠大家了,所以本次使用了XXXL驗證測色板(視頻)1005色塊,不就是時間嘛。(我會告訴你,其實我已經測試過一遍了,然而全部消失了麼?)

▼硬件準備與調試 

  全部恢複為出廠的色溫,亮度,結果是這樣的亮度:305,藍色色溫非常高,整體偏冷。

  調整亮度和色溫,在遙控器菜單欄裏調整“用戶模式”,而非回到首頁麵的“通用設置選項”。將背光亮度調整為77,三色增益調整入上圖,我盡力了。 

   除了紅色略有不足外,亮度調節為260,原本是為了原廠軟件的設置保持一致。(因為看錯了亮度標值,誤將亮度250看成260,所以後續測試色溫略高120k左右,請各位注意。)

C、測試和結果

▼色域——夠全 

  小米電視4 (65英寸版),屏幕校準後的∆E平均值為0.71,最大值∆E2.84略高了點,RMS值為0.88。

  小米電視4 (65英寸版)的色域覆蓋為99.3%的sRGB,80.7%的Adobe RGB,85.6%的DCI P3。這個就十分優秀了,讓我覺得是不是自己測試不準確,後續又用原廠軟件在同樣設置下跑了一遍。

▼愛色麗原廠軟件色溫和亮度驗證如下:

  除卻本圖測試內容外,原廠軟件重新測試依舊采用亮度250的樣本測試,相比於DispcalGUI測試時候的亮度略微降低了10。白點重合度很好,色溫和三色校正在原廠軟件上表示很標準,可見根據DispcalGUI來進行的調節還是有效的,三色曲線也好看了許多。開來原廠軟件確實上遊調整的餘地。好了暫且把這個按下,我們繼續來看DispcalGUI的校正和測試結果: 

▼DispcalGUI色域圖:

  依循慣例,色域圖如上,灰色虛線部分為sRGB,紅色標準部分特別點出了亮度和色溫。至於圖表顯示參數和色域覆蓋的意義,請各位自行百度,小校的文章本就很長了,不再贅述,見諒。

▼DispcalGUI校正曲線

  這一次順眼了許多,紅色部分標注如舊

  放大了看,圖片中心位置一條從0-255的斜灰線,屏幕校正的目的就是讓RGB三色線條與此灰線盡可能接近甚至重合。小米電視4 (65英寸版)的三條線都與斜灰線有一定距離,原本相距最遠的B線,經過校正後和G線重合,表現較好,而R線我盡力調節,也隻能稍微改善。

▼色彩——夠準

  本次使用了XXXL驗證測色板(視頻)1005色塊,,因為測試都是在晚間,跑完了一遍後,急急忙忙想休息,不成想手賤之間電源鍵關機,然後導致第二天不能啟動,隻能還原係統,重新測過,結果如下:

Measured vs. assumed target whitepoint ΔE*00白點偏差為0.38,優秀為1-2之間;

Average  ΔE*00平均色彩偏差為0.98,優秀值是1-1.5之間;

Maximum ΔE*00 最大色彩偏差為3.85,優秀值為3-4之間;

以上數據均在優秀行列,如之前的摘要所知,最大色彩篇差確實略高了點。其他的,就這塊三星屏而言,真的很不錯。

▼具體的1005色的測試

  因為實在太長,小校隻截取了開頭中間和結尾,如果有朋友想看全圖,等會小校將報告上傳。

▼色溫測試

  小米電視4校準後的色溫為6540K,本圖中38%後色溫與綠點重合度較高,整體出色。

▼伽馬曲線

小米電視4整體略有偏移,難道是我沒有校準?實在不記得了。 

▼RGB灰度平衡

 小米電視4灰平衡相較於伽馬曲線要平直的多。 

▼校準後樣張

  終於跑完了軟件,大家來輕鬆下吧,看看樣張

四、係統——夠爽

 如果說外觀是電視的臉麵,那麼屏幕和軟硬件配置就是給她“好看”的裏子。說完了屏幕,我們就來聊聊小米電視4的係統。先說硬件再說軟件。

1.硬件——夠勁(HDR效果實測)

  小米官方本次著重宣傳的亮點也是這麼設置的,先做工後硬件配置。第一行最右邊大大的4K HDR!

▼HDR是什麼?

  見識過 3D、曲麵屏的廣告轟炸後,中國消費者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套路之感?                   

   經曆過720P、1080P、2K、4K甚至8K,連續多輪的分辨率提升大躍進之後。各大廠商突然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直到今天1080P的全高清片源尚未普及,再去忽悠老百姓為更高的分辨率埋單,就真的太無聊了。於是他們開始轉向另外一種途徑,轉向畫質。請注意不是畫質提升,其實我更願意稱其為“討好眼睛”。所以就出現了3D和HDR。 

   HDR是高動態範圍圖像的縮寫。之所以稱“HDR”,是借鑒了攝影上的HDR照片的特征。通過控製電視機不同區域圖像的明暗程度,為電視觀眾提供更多的動態範圍和圖像細節,同時也能更好的反映出真實環境中的視覺效果。不僅擴大了圖像的對比度和色彩範圍,色彩質量也會得到提升,將影片的色深提高至10bit/12bit,藍色、綠色、紅色等顏色會變得更加突出。使得原有的影片的色彩層次更加豐富。

   說人話就是1、屏幕更亮;2、色彩更廣;3對比強烈多。還是上邊的那句話,“討好眼睛”。

   既然如此能討好眼睛,那麼忽悠群眾給購買豈不容易?國內外各大廠商紛紛加入戰鬥,各種標識為HDR加持的電視和播放器紛紛出籠,於2016開始,期待2017年賺的盆滿缽滿。可是請等一等,到底HDR的標準是啥?我們購買時候以什麼為辨識標識?這一次,不像空氣淨化器那般,家電行業很快就出台了HDR行業規範和標識。

   不過,我還是要打擊一下大夥,這個標準還是天書,是“Ultra HD Premium"認證的4K升級漢化版而已,小校都壓根不願意去研究它。

   這個是Ultra HD Premium"認證的表達,是不是除了分辨率外,其他很像而且更詳細些,當然,還是天書。不過至少有一點我看懂了,就是小米電視4的色域似乎沒有達到90%DCI-P3(實測數值很接近,單元是我的測試有誤差)

  另外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是,HDR目前的就如當年的藍光一樣,有兩個標準:Dolby Vision和HDR10。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選擇什麼標準呢?關於這一點,請允許我引用下網絡文字:

HDR10是Samsung、SONY、LG等家電大廠為了繞開Dolby的專利認證費用,依據Dolby Vision的核心技術功能設定,在亮度、顏色等參數上與Dolby標準類似的一套HDR方案。但是HDR10隻支持10bit色深,Dolby是最高12-bit。

Dolby Vision和HDR10各有優劣勢,Dolby Vision采用硬件解決方案,通過逐幀渲染的方式獲得了更好的還原精確度,但是HDR10可選擇的內容載體更加廣,可以使用UHD 4K藍光,也能享受在線流媒體欣賞,而Dolby Vision目前還隻能通過Netflix,VUDU和Amazon在線流媒體欣賞,也就意味著HDR10兼容性更好“大而全”,Dolby Vision“小而精”,至於如何選擇則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現在問題又來了,小米電視4(65英寸版)到底支持哪種標準呢?翻遍外包裝和小米官網都沒有詳細說明。

  小米電視4的發布會上倒是有直接的說明,支持HDR10。除了屏幕和全景聲音響的硬件準備外,小米主機也做了相應的升級。

  相對於存儲空間的巨大躍進, 四核 1.8GHz的Cortex A53 CPU 和Mali-T830 的GPU和小米電視3一模一樣 ,讓我頗有些擔心的。作為類似高通驍龍6係的CPU,目前尚屬主流,但是如果能提供與旗艦地位相配的更高配置就更好了。

▼安兔兔解碼能力如下 

  所有項目都能順利解碼和播放,隻有3個略微卡頓

   3個卡頓的格式,也基本都是在MP4和web封裝格式上,而不是能力上。

   此外這款采用ARM架構的CPU不知誰家所作,接觸幾日下來,發覺熱量不小。先暫且按下,我們看看小米電視4能否流暢播放和實現HDR電影的效果。

▼HDR播放效果——SONY《營地》4K HDR與SDR對比

  上為SDR版,下為HDR版本

   單獨看這一對比,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偏好下麵這張HDR效果,很有影片的氛圍張力,有一種參與活動的深入感。那戰友油漬的鍋蓋,滄桑的手套特別具有一種膠片的顆粒感。But,請關注右下角的瓶蓋釉麵光澤幾乎都看不見了,很多暗處的細節也都麼有了。後續的視頻屏攝都能佐證這一點。

   從從上麵的對比可以看出,小校之前所說的HDR隻是對影片風格的調教,對色彩的豐富和明暗對比的提升,是“視覺效果的討好”而非畫質的升級。這其中沒有好壞隻是風格的差異。就影片而言,小校個人口味清淡,不太喜歡這種油膩風格,至於各位,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不可強求。

  當然,我們是測評,主要測試的是小米電視的硬件播放能力。相信這一點,大家和我都沒有異議,小米電視4在播放HDR影片方麵是勝任的,至於其他的一些4K視頻,包括一些高碼流的4K影片都沒有問題。

  接下來我們聊聊軟件係統

2、軟件——易用

▼UI布局——合理

  相較於小米電視2的簡約風格,小米電視4的UI比較飽滿,但是依舊清晰合理

(小米電視2的UI) 

  從左到右分類清爽,根據類型直觀將熱門視頻進行推送。整個UI彩蛋移動順滑無比

▼內容——豐富 

 小米一家匯聚四大牌照方的資源,可以說在互聯網內容領域占據了先發優勢。目前能與之抗衡的樂視電視,曾經撒下金錢無算,還是扛不住時間和市場的力量。

▼PatchWall拚圖牆——直觀

  隨著內容的豐富,小米也需要用另外一種高效而直觀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優勢。從小米電視3S開始,小米力推PatchWall拚圖牆。

   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根據用戶的觀看習慣主動把受歡迎節目和欄目提前。

▼語音助手——潛力巨大

  小米不僅在“眼睛”上著力提升係統的直觀性,同時還通過“口耳”語音助手來實現內容的快速查找與播放,未來還將開放更多的交互功能。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槽點來了:這語音搜索完了之後,怎麼又廣告呢?請千萬要注意,十幾秒的廣告真的是短的,我碰到的基本都是60多秒的廣告時長。非常讓人奔潰,可以有廣告,能不能短點?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開機有廣告,播放有廣告,能不能播放新集的時候去掉,或者你把時間設置短一點?或許您會說,可以購買會員來取消廣告。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249元的一年特惠會員費,不能說高。但是當年我們拋棄廣電,不就是因為他們質量低,價格高麼?大家夥還記得廣電的年費是多少呢?好像還不到249吧。此外,我們還沒有把寬帶費用計算其中吧。我們選擇互諒網電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自由的選擇內容並少廣告。我想絕大部分的朋友都對當年“廣告中插播電視劇”的經曆耿耿於懷吧,可是現在互連網視頻卻越來越相似了。

▼設置——便捷

▼畫中畫功能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很方便地將各種輸入源信號在大屏幕的小窗口中展示,便於利用屏幕的寬度,展示更為豐富的內容,方便自己摘選,以便合理安排時間。

▼全局和適時參數調整

   長按桌麵鍵便可以唿出設置界麵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短按功能鍵,可以在任一播放時刻進行相應的參數設置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整個係統的參數調整可以在“小米設置”,也可以在所有的播放畫麵對“畫麵”、“音效”進行詳細設置。

▼拓展——自如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自帶的“高清播放器”十分強大,其實就是小米版本的“KODI”可以自動加載字幕和海報,給觀影帶來了十分舒適的享受。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同時還可以鏈接局域網內的DLNA設備,使得文件訪問和傳輸方便不少。

▼軟件開放性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小米電視4不僅自身軟件性能強大,同樣還可以自行安裝軟件,展現了良好的開放性。

藍牙設備連接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當你聆聽音樂時,小米也提供了比較豐富的音源資源和節能的關屏設置。隻是有一點不理解:為何這一代的小米音箱必須要先開機才能和手機等移動設備的藍牙係統共享,而不如之前隻要通電即可隨時播放?

 ▼係統部分的不足:

1、廣告太多,廣告太長,廣告太長 。

2、音響接入方式略有退步。

3、字幕自動搜索有些會失效。

   當然針對於以上一些不足我活力有些勐,其實小米係統依舊是目前智能電視行業裏係統做得最好的一家。而且他們不斷地在根據用戶需求推陳出新,像“兒童設置”、“護眼設置”等因為篇幅原因都未去展示。小校之所以大談缺陷,切實還是希望小米能給更多的行業從業者們樹立標杆,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吧。 

六、音效——全景聲

   說道音效,我們就來看看小米電視4自帶的音箱係統吧。相較於HDR的視覺提升,我更關心杜比全景聲。這幾年影音行業最大的革新就是“杜比全景聲”,這直接帶動了電影聲效的新潮流。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 DTS”公司被迫應戰,落後許久才推出“DTS X”標準。除了這兩家外,還有一個Auro-3D。

1、硬件解讀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杜比工作室的7.1.4全景聲室內圖景,天空引音道所帶的改善是與以往的環繞聲絕然不同的體驗。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這一次小米電視4自帶簡約版的“杜比全景聲”音響係統,並未帶有外置的天空音響,而是類似傑士的反射式天空音響。這是一種簡便的實現方式,不過這種方式對於音箱的擺位和功效是提出了新的要求的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小米全景聲係統的天空音道,位於中央聲吧兩側。兩個3英寸的向上反射揚聲器,通過從天花的反射來營造天空音道的效果,搭建起5.1.2聲道係統。對著這個係統,主機的智能位置調節和音箱的反射效能我還是有些擔心的。實際體驗中我發現選擇“短邊縱向”擺位的效果要更好。

  後置環繞聲和主機之間通過無線信號連接,穩定性不錯。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但是請告訴我為啥兩個後置音箱之間還要用一根連接線連接嗎?加上主附箱的設計,還有一根電源線,其實線纜並不少。這是是我費解之處,本次小米電視4的線纜數量實在有點多,就連低音炮也有一根炮線跟著,要知道第一代小米電視音響中的低音炮就是通過藍牙方式鏈接的。我私下揣測應該是藍牙帶寬有限,不足以支撐全套全景聲係統。就實際來看低音炮通過有線連接,效果明顯改善,低音不再轟轟亂響,收束適當了很多,而且有了一定的下潛深度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此外,就環繞而言萬不可被圖片的體量所迷惑,他們的實際尺寸是14*7Cm,非常袖珍。 接上電源線和連接線後,右環繞主音箱在搬動的時候經常突然倒下,嚇我一跳。建議小米未來可以考慮在後置環繞上花點代價,做大容積,也方便考慮搭建5.1.4係統。

  上個陋室的安裝圖吧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2、主觀聽感

  先定個調:小米這套全景聲聲吧係統,不是玩具,有一定的包裹感,作為大屏幕電視的伴侶絕對是稱職的!全景聲的效果是實實在在有的! 當然也切不可妄想同專業影院相提並論!

  本環節選擇了杜比全景聲演示碟 第三版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小米提供了杜比音效的風格舌頂和局部自定義設置,都很直觀,讚一個。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影視片段1:Enrique Iglesias - Bailando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主觀感受:這是一首西班牙風情的MV,匯集了當紅的伊比利亞半島歌星和巴西的合唱團隊,製作精美,氛圍濃烈。紅裙翻飛,街舞熱浪,型男靚女;弗拉門戈妖嬈和足球的癲狂讓人熱血賁張。小米的這套全景聲係統對MV整體熱烈效果的表現,個人認為還是值得表揚的。

   街頭對舞,合掌拍擊十分精彩,一下子就把人帶入到熱辣情境中,隻是聲場不夠開闊,遺憾較多。此時左環繞口哨聲清晰前左和右前的女孩和婦女的偶遇明星的唿喊聲定位準確。吉他和電音樂器都在右上和左後對應和鳴,推進現場的氛圍。低音表現相比第一代的小米聲吧而言表現太好了,沒有那種煩擾地過度介入,對氛圍營造的作用是正麵的。1:49秒開始的掌聲清楚響亮,而此刻前置聲吧在表現巴西組合的聲音方麵略欠層次,容易攪合在一起。結尾處的警笛聲渺渺杳杳未能展現前置左右單元的環繞效果。很顯然受製於單元和功放的,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加強,比如1:30秒左右的紅裙獨舞,左右的掌聲以及折扇扇柄的敲擊聲都沒有能夠領略到,樓上觀眾的口哨聲本事天空聲道的展示舞台,也未能細加辨別到。

  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表現應該和對等的器材作比較。在小校接觸的幾類聲吧係統中,不論是SONY、飛利浦還是SONOS或者傑士等都出現了類似因單元、體量容積和功放能力等原因導致的效果未能盡展的遺憾。不過我依然期待這類產品的進步。因為我從小米等廠商的身上已然看到這種趨勢。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這類聲吧係統的喇叭單元在前置指向上都還有調整的餘地,未來可以考慮類似丹拿的DDC(自動指向技術)來協調多種環境,做到類似AV功放的環境校正工。


  視頻地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2MDQ4OTgyMA==.html?spm=a2hzp.8244740.userfeed.5!3~5~5~5!3~5~A


  影視片段2:360°自然聲

[該附件不存在,請重新上傳]

  主觀感受:這張碟對左右環繞和天空音道的考驗較多,也對低音的要求更高。 

   開頭前基表的空中聲道的掠過,具有一定的規模感,雖然離影院級的要求還很遙遠。12秒的低音收止幹淨,但是錘擊效果一般,量不足。20秒左右的從前右到右後再到左右的環繞聲交代尚可,27秒的小鳥振翅,全場環繞十分清楚。原來它們已經感受到一場暴雨將要降臨,前方天空炸雷響起,本是突兀驚雷,卻因為低音炮的溫柔而張力不夠。雨聲緊隨其後落下,左右環繞略加交代,而天空音道更多的時凸顯過程,填補畫麵,不能要求太高。此刻,彤雲團聚,35秒的第二聲炸雷常有卷動褲腳之態,從前方天空貫通整個天野,後方雷聲回想,隱隱不絕。風過去,大雨滂沱,生命之源汪洋恣肆,雨林又將充滿生機。弦樂和琴聲吞吐而來,低音排湧而來,這套小米音響在表現起音效的有無方麵盡職盡力,頗具實力,當然您不必太過強調翻滾不盡的餘音嫋嫋。

視頻地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2MDQ4OTU3Mg==.html?spm=a2hzp.8244740.userfeed.5!4~5~5~5!3~5~A

   小結:誠如小校本環節開頭所言,受製於單元和室內環境,小米這套全景聲係統,不可能如專業影院那般的效果。但考慮到現今絕大部分的家居環境,我不認為非得要大動幹戈才是正確的影業選擇。能在已有的條件下,充滿對音樂的愛好,並樂於稍加改變環境和器材其實是更理性的選擇。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不論是小米、SONOS、BOSE還是B&O都是務實的選擇。這也是小校為啥近幾年熱衷於數碼音頻的主要原因,普通的家居環境我更願意簡單化影院的硬件配置。當然HiFi係統還是有必要的,我的丹拿新輪廓30正在途中,下一次會和大家分享。 

六、總結

 又到了最後,該總結了,雖然意猶未盡,但是篇幅實在很長了。

優點:

1.視野寬闊,極致纖薄,無框設計,工藝精湛,代表了成熟的小米的新追求。

2.屏幕靚麗,漏光、色彩還原等都不論從主觀觀感還是數據實測都很不錯。

3.係統直觀,內容豐富,拚圖牆+語音搜索太方便了。

4.係統開放性高,自帶軟件性能強大。

5.硬件接口豐富,自帶ARC音頻回傳非常重要。

6.自帶全景聲係統,效果有驚喜。 

不足:

1.側入式背光導致亮度均勻性略有欠缺。(非極端場景其實可以忽略的)

2.不帶MEMC(動態補償),砍掉了3D功能,讓人極端不解。

3.係統廣告時間太長,會員費用不低。

4.全景聲係統線材較多,略顯雜亂。

5.價格競爭力沒有以往高。

  這一篇評測,文章整體架構上把小米電視4誇了一通,但在每個環節似乎小校都有不少槽點。其實對於小校而言,

最後更新:2017-07-05 15:03:00

  上一篇:go 小米電視3s65吋維修記
  下一篇:go 小米電視不開通有線電視怎麼看電視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