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
小米電視
【轉載】從“看”電視到“用”電視 傳統電視台如何轉型?
導讀:
摘要:如果說傳統電視是線性單向傳播的媒介形式的話,那麼在後電視時代,我們將迎來一個非線性碎片化可互動的媒介環境。
不管我們願意與否,當代電視正在逐步進入一個“後電視”時代。
“後電視”的“後”是一個借鑒來的概念,它既是相對於傳統電視鼎盛時期的時間上的“後”,也和“後現代(Postmodernism)”中的“後“(Post)有著相同的意義,即對現有電視形態的解構。
如果說傳統電視是線性單向傳播的媒介形式的話,那麼在後電視時代,我們將迎來一個非線性碎片化可互動的媒介環境。在後電視時代,電視將跨越傳統意義上的電視屏,擴散到我們日常接觸的多種顯示終端中,再無明確的媒介形式,有的隻有內容。
傳統電視台賴以生存的機製將發生顛覆性改變,而生在其中的媒體人,準備好了嗎?
一、傳統電視的衰敗,還是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介的式微?
關於唱衰電視的這個事情,經常見諸各種報道中,正反兩方針鋒相對,似乎說的都有道理。不過事實上,兩者通常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自說自話。
關於唱衰電視的說法,我覺得央視的楊繼紅老師說的很好,“我從來不是電視的唱衰者,但卻是電視作為傳輸介質的唱衰者”。現在傳統電視感受到的寒意,其實正是電視作為傳輸介質迎來的寒冬。社會環境的變化,科技的進步,已經讓單向傳輸大屏接受的電視媒介日漸衰敗。
在國內這種衰敗表現在收視率不斷下滑,根據《2017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超四成的視頻用戶已經不再接觸傳統媒體;而在國外則直接表現在用戶對有線電視的退訂,援引好奇心日報的說法:“當前,美國電視業正麵臨嚴重頹勢,已經有2千多萬人取消他們的電視服務,並且年輕人收看電視的時間一直在下降。”
二、“看”電視還是“用”電視,傳統電視收視習慣被顛覆
“收視中國”近期發布的一篇報告指出,“12城市調查數據顯示,被訪者中,每天都接觸‘電視(在家裏)’的人數占比為73.8%”,並且據此得出結論在家裏看電視仍然是社會大眾最為重要的媒介消費行為之一。
這樣的說法表麵上看起來確實沒有任何問題,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接觸”電視,並不意味著就在看傳統電視台播出的線性節目。
讓我們再看一組數據,截止2017年上半年,全球智能電視零售量占比已從2016年的51%升至59%,國內智能電視銷售占有率達到90%,保有量將達到1.7億台;與此同時IPTV輕輕鬆鬆邁過億戶大關,有線電視的雙向網絡滲透也過了6000萬戶。
智能電視的普及、以IPTV為代表的智能機頂盒的風靡,其實是用戶對現有收視的一種顛覆,智能電視(大多內置了OTT客戶端或是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應用)和IPTV智能機頂盒,讓用戶在對電視屏幕上從傳統被動的“看”,變成了主動的“用”,用戶的看電視,並非隻是看電視台播出的節目,傳統電視的收視習慣已經被顛覆。
三、電視寡頭時代凸顯 視頻網站步步緊逼
當然用戶的收視習慣發生改變,並不意味著傳統電視已經被群眾完全拋棄。
聚攏了大量優質資源的一線衛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可以維持現狀,但是二三線衛視以及市縣級電視台的日子卻越來越艱難。以現在的媒體發展環境,他們很有可能隻有依靠財政補貼才能生存下去。然而視頻網站對一線網站的圍剿並沒有放鬆。
今年秋季以來,優愛騰三家先後發布了共計167部大劇145檔綜藝,這個播出量已經逼近上星衛視的全年播出量。誠如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所述,視頻網站正在嚐試成為新的超級電視台。
四、視頻內容商品化 消費環境新變化
在後電視時代,內容付費已經蔚然成風,但是傳統電視台在視頻轉化為商品的過程中,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流量,迫不及待地將內容輸入到新媒體中去,為他人作嫁衣裳,沒有正確的估算自身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全網視頻流量雖然持續快速增長,但其中的主要推動力仍然來自電視內容。根據美蘭德視頻網絡傳播檢測與研究數據庫發表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電視在播節目以6.4%的節目數量貢獻了74%的視頻點擊量,影響力遠超其他非在播內容。
在傳統電視台線性播出的節目內容,通過收視率廣告投放完成了收益,而進入了視頻網站後卻以線性點播會員付費的形式為平台方獲得了持續的收益,傳統電視台視乎還沒有適應不斷升級的視頻消費環境。
五、“內容為王”還是“平台為王”?
其實從電視台內容對新媒體平台的追隨,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到底是內容為王還是平台為王了。
“從小一直有人跟我說內容為王。可是我發現內容不是國王。內容決定國王,可是本身不是國王。平台才是國王。HBO是國王, Netflix是國王。”夢工廠創始人Jeffery Katzenberg如是說。
傳統電視台憑借著自己的優質內容,曾打造了一個個堪稱國王的優勢平台,(一線衛視的今天就是如此,隻是不知道這樣的榮光還可以堅持多久)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用戶收視習慣的改變,傳統的優勢平台開始逐漸衰敗。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5.65億,用戶使用率為75.2%,視頻消費向移動端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95%的視頻用戶會使用手機收看網絡視頻節目,大部分觀眾收看視頻的場景發生在晚上在家(55.1%)和睡覺前(48.1%)。傳統電視台到了拓展新平台的時候了。
六、積極拓展多平台傳播 傳統媒體的轉型嚐試
目前傳統廣電的多平台傳播做的最好的可能就是湖南廣電了。
他們的芒果TV已經成為傳統電視台的媒體融合的一個標杆。芒果TV是湖南廣播電視台全力發展網絡視頻業務的唯一新媒體機構,是湖南廣播電視台旗下唯一互聯網視頻平台。
2014年湖南廣電宣布所有自製內容停止互聯網分銷,開始實施獨播戰略,憑借優秀的自製節目,芒果TV的裝機量迅速攀升,移動端從0增長到5億,IPTV運營業務覆蓋超過5500萬,互聯網電視終端用戶激活數達到6500萬,經營創收從2014的6個億增長到2017年的35億。芒果TV今年上半年淨利潤1.5億,成為第一家盈利的視頻平台。
但是芒果TV的成功可以複製嗎?對於許多二三線衛視來說實在太難了,因為多平台的巨大支出,已經超出了許多電視台可以承擔的範圍了。
芒果TV今年雖然盈利了,但是其公告顯示,芒果TV主要業務2015年、2016年其淨利潤分別虧損9.56億元、7.06億元,合計虧損超過了16億,現在還有多少家電視台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七、適應科技與用戶的選擇 傳統媒體的生存之道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廣電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電視大屏絕對不是未來視頻發展的全部,必須思考適應科技發展和用戶的選擇,積極發展多平台的業務。
這是最後一班車,假如轉型成功傳統廣電或許會出現第二個HULU、Netflix、芒果TV,假如繼續安於現狀的話,最終或許隻能靠新聞立台財政補貼了。
關於傳統媒體的衰敗,沒有誰拋棄誰的問題。隻是時代變了,而我們依舊一成不變。
原文作者: 瑪塔塔 查看原文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不代表小米社區;如有異議請聯係樓主妥善處理;轉載作品可能在標題或內容上或許有所改動。
最後更新:2017-12-05 1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