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小米MIX
全麵屏下的交互設計,安卓該怎麼辦?
今天,蘋果正式發布了全麵屏手機iPhone X,不討論其抓狂的劉海和賣腎的價格 ,我想談一談全麵屏下的交互如何實現。
全麵屏引發了2個核心難題,從已經發布了三星S8,Note8,小米MiX2來看,都沒有解決好兩個問題,1)指紋識別被迫移到背麵, 2)屏幕下增設虛擬按鍵帶。三星和小米都沒有正麵選擇去突破,選擇了回避。
對於蘋果來說,她是完美主義者,背部指紋,虛擬按鍵在其看來都難看要死,其重新定義了新的方式。指紋識別被丟棄,取而代之的是3D麵部識別(注,三星S8有三種生物識別,包括指紋識別,2D人臉識別,虹膜識別,但各有缺陷,2D人臉識別,通過照片就可以煳弄過去,虹膜識別,不方便使用,指紋識別,背部影響美觀。可見不是越多越好,三星僅是一種簡單的硬件成本堆砌。而蘋果僅一種,3D人臉識別)。3D人臉識別並非蘋果首創(國內螞蟻金服已經在杭州肯德基上線使用的刷臉支付就是3D的人臉識別,隻是在手機上蘋果暫時領先),隻有蘋果敢於扔掉指紋識別,表現了蘋果3D人臉識別的自信。
蘋果的home鍵,由基於底部的窄橫條的手勢取代:
從底部向上輕掃一下,即可返回主屏幕。
向上輕掃並停頓一下,可顯示所有打開的 app,即多任務處理
向下輕掃,打開可個性化設置的控製中心。
向上輕掃並停頓,實現什麼功能?對不起,向下無法實現停頓檢測。
蘋果的窄橫條+手勢,真的比虛擬按鍵帶,美觀多了。因此我認為蘋果在全麵屏方麵的2個創新,必能引導全麵屏手機的設計方向。
對未來安卓手機如何實現全麵屏,我個人的看法,在身份驗證這塊,采用3D人臉識別,但不要留劉海頭。
對於虛擬按鍵帶,真的不建議有,可以參考S8的結構,但在底部非屏幕區,增設 “觸控橫條(非腰圓,太占用空間)”。也是手勢操作。但增加輕觸返回功能(iOS沒有返回按鍵要求),可以向左、向右掃。掃動的過程中,在屏幕底部顯示掃動的動畫,實現左右掃動的視覺反饋。觸控橫條,非腰圓,占用空間少,適合全麵屏下巴麵積少的情況。這個觸控橫條,最好是凹陷的,以便在不觀察的情況下可以感知位置;橫條的中間,可以做成小圓形的,返回功能僅在小圓形的範圍才有效,滑動是整個橫條都有效。附圖:
最後更新:2017-09-14 1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