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小米MIX
稅改是拯救美國政治萬金油 並非經濟萬靈藥
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2日公布了稅改議案。該議案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並簡化收入所得稅級數。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希望眾議院能在11月下旬感恩節前通過議案,並在聖誕節前提交總統簽署。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日前在評價此次稅改時說:“如果沒有稅改,也就沒有共和黨了。”分析人士指出,此言道破了稅改的天機。維護共和黨內部團結、展現特朗普政績、拿下明年中期選舉等都有賴稅改。在美國目前的語境下,稅改的政治意義遠大於經濟意義。
稅改:拯救美國政治病體的“萬金油”
在去年大選中,共和黨不僅在總統選舉中獲勝,還控製了國會兩院,可謂大權獨攬,但如今在政績方麵卻乏善可陳。尤其是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努力失敗後,黨內更是內訌升級。
特朗普上任已9個多月,除簽署了數個效力有限的行政令外,幾乎沒有可以奠定其政治遺產的改革措施。而其前任奧巴馬在當選頭一年便成功通過醫改法案。
有分析指出,目前稅改成為特朗普打破外界對其“一事無成”指責的“救命稻草”,因為除此之外,白宮和國會之間很難再找到目標一致、方向明確的改革倡議。
此外,能否通過稅改一改分裂、低效的黨派形象,也是共和黨拿下明年中期選舉的關鍵。特朗普10月22日曾警告國會共和黨議員,稅改失敗就等同於明年中期選舉失敗。
分析人士指出,稅改被寄予了太多期待,其意義早已超越稅收問題本身,成為令眼下滯澀不暢的美國政治肌體重新運轉起來的“萬金油”。
借“稅改”之名行“減稅”之實
由於去年特朗普贏下大選,共和黨同時掌控國會兩院,輿論曾一度樂觀地認為美國迎來三十年來最好的稅改機遇。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也早在去年6月就拿出了結構性稅改方案。
自1986年裏根稅改之後,美國30餘年再未有過結構性稅改。稅改之所以被寄予厚望,是因為美國稅收體製存在一係列結構性問題:法律過於複雜、合規成本過高、稅收漏洞過大、稅種設置不合理、稅收公平性不足等。
而在所有這些問題中,減稅恰恰是最不關鍵的,其原因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所言:由於各種抵扣和漏洞,美國的實際稅負並不重。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2015年美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僅為26.4%,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
但結構性改革牽涉多方利益,協調難度大,雖具長期經濟價值但卻與短期政治周期不符,而減稅則最具可操作性。因此,對急於獲得政治成績的白宮和國會來說,回避結構性改革難點,將稅改簡化為減稅,便成為最為合理的政治選擇。
這一點,從稅改議案的名稱——“減稅和就業法案”就能看出。因此,議案的關鍵在於減稅:將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至20%,將聯邦個人收入所得稅從7檔稅率減至4檔,逐步取消地產遺產稅……
彭博社日前刊發社論說:“減稅和稅改是兩碼事。稅改對於促進經濟至關重要,而缺乏改革的減稅——相當於更高的政府借貸和更危險的財政處境——將弱化經濟。”
減稅:並非刺激經濟的“萬靈藥”
減稅將提高企業利潤,令其擴大投資、增加就業,從而推動經濟。這種未經驗證的宣傳口號可謂共和黨減稅方案的最大迷思。無論是小布什還是特朗普,在宣傳減稅計劃時,都反複引用上世紀80年代裏根政府減稅促進經濟增長的先例。
然而,減稅和經濟增長雖有相關性,但並非因果關係。經濟學家們的研究指出,過去30年中就有過數次減稅沒能刺激經濟或者增稅後經濟反而增長的例子。稅收隻是影響經濟增長的眾多因素中的一個,並且往往不是最關鍵的那一個。
更為重要的是,設計不良的減稅方案還很可能惡化財政、擴大貧富差距、阻礙經濟增長。盡管特朗普此前反複稱,共和黨減稅方案帶來的經濟增長會增加政府稅收,從而抵消減稅導致的稅收減少,但政府因減稅增加的成本必然要有分攤渠道:要麼在不同社會群體間橫向分攤,要麼在現在和未來的時間範疇內縱向分攤。
前者意味著在企業、中產階級家庭以及擁有地產的富人獲得這次減稅福利的同時,另一些社會群體要來分攤這些成本。例如,按照這次議案,貸款購房者稅負將提升。再例如,特朗普日前再次發布推特,號召廢除奧巴馬醫改來為減稅融資。
後者則意味著,當下的減稅獲益將由未來的政府和納稅人來買單。據稅務專家計算,目前的減稅成本在未來十年預計將達5萬億美元。從曆史上看,裏根政府的減稅當時導致政府債務急速膨脹,直到上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時期通過加稅才逐步償還。可見,減稅的成本總是要還的。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1-03 21: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