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
小米MIX
管濤:2018年人民幣匯率將雙向震蕩
“經濟強,則貨幣強;經濟穩,則貨幣穩。相信2018年在市場的波動下將驅動人民幣匯率雙向震蕩,但內外部的經濟基本麵變化狀況,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向上升值還是震蕩向下貶值。”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日前在出席由投中網主辦的第11屆中國投資年會並購峰會時作出上述判斷。
管濤表示,對於政府來講,沒有必要去統一市場預期,讓市場一致性看好或一致性看差,因為一致性的預期會容易導致單邊的市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把匯率市場化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應該是三位一體,除了匯率調控方式的改進,還包括中間價的優化、外匯市場的建設。
“我們應當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幹預。期待未來幾年在外匯市場培育方麵會有一些重要措施出來,包括增加不同風險偏好的交易主體、放鬆一些外匯交易限製、豐富外匯交易產品等。”他認為,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外匯市場才能配合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沒有真正的市場參與者就不會有真正的市場化匯率。
今年以來,人民幣總體上是止跌回升,但不像有些人士認為的重回過去單邊升值的通道,隻是進入了平台整理的階段,現在大概在6.50至6.70之間盤整。管濤認為,應該說人民幣既沒有很強的貶值預期,也沒有很強的升值預期,市場在不知不覺中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能力在增強。
未來外匯政策會有哪些變化?管濤表示,在今天的起點上看到的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在這種情況下,外匯需求關係趨於基本平衡,可以預期監管政策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特別是明確的監管政策不會進一步收緊。如果國內經濟企穩的信號更加明顯,外部經濟減弱,比如美元的弱勢盤整仍持續的話,會為人民幣匯率穩定創造一個穩定的內外部環境,甚至不排除資本重新出現回流。在這種情況下,是當局抓住時間窗口推進匯率改革的有利時機。如果國內經濟短期下行的壓力又重新加大,會對市場的預期和政策帶來影響。如果美元重新走強,對人民幣也會帶來下行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維持匯率穩定的話,可能監管政策上又會有新的變化。
“中國經濟韌性很強,下半年開始隨著經濟企穩、市場預期改善,宏觀調控的重點從穩增長轉向了防風險,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客觀上緩解了資本流出的壓力,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還要體現政策公信力,實現人民幣匯率穩定就要讓投資者不虧錢,這樣才能取信於民。穩定市場的信心不僅要靠市場的溝通,還要靠市場的操作。”管濤認為,我們在觀察市場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過去那種線性的單邊思維,以為是靜態的,要看到市場上動態的演變發展,同樣的價格信號在不同的市場情緒下,作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管濤還分析了匯率對跨境並購的影響。在他看來,隨著國內經濟形勢企穩,金融風險釋放,跨境資本流動將會回歸經濟基本麵。外匯供求狀況趨向基本平衡。隻要不出現單邊預期、單邊市場是政府樂於見到的。當市場恢複平靜以後,跨境資本如果能實現有序的流動,最終將實現市場和政府的雙贏。盡管去年年底中國政府出台了監管措施,但隨著今年匯率止跌回升,外部市場恢複平靜,並沒有看到進一步加強監管的措施出台。
中國金融對外的雙向開放潛力很大,既有境內機構和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海外也有很多機構願意把一部分資產配在人民幣資產上,來分享中國經濟高成長帶來的收益。管濤認為,這兩方麵的需求都很大,不能簡單地把對外並購的行為等同於炒外匯,也不能僅出於匯率的預期倉促作一些對外投資的決定。一旦決定投資的時候,應投資熟悉的市場和產品。跨境並購也要樹立正確的金融風險意識,不要用市場判斷替代市場操作,加強投後管理。
(責任編輯:DF350)
最後更新:2017-11-29 1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