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
手机大全
智能手表为什么没有出现像 iPhone 这样的杀手级产品
工业设计和颜值
在用户心智划分中,手表一直是“圆形为美”,Apple watch 发布之前,各种谍照和小道消息流传多年,大家对于苹果第一款智能手表的期待,跟第一代 iPhone 一样高,所以当方形屏幕的 Apple watch 真正面世的时候,争议还是不少的,包括被称为最美 Android wear 的 moto 360,也没能摆脱亮屏时候的上下两道黑边。
Apple watch,图片来源于苹果官网
因此,在设计工艺占据产品力极大比重的手表行业,智能手表在颜值上的心理价值,一直比不上传统腕表。个人感觉这可能是和上游的显示屏供应链有关系,液晶面板产商量产圆形屏幕依然存在瓶颈。
续航
不论是 Apple watch 的一天续航,还是其他智能手表、手环产品的一周甚至一月续航,始终不能让用户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长期戴着。传统腕表的存在感非常低,得益于两个特性:超长续航和防水性能。防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续航依然是软肋,出门旅行带个充电底座是少不了的。
moto 360 充电,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佩戴时长低,智能穿戴设备能收集的个人数据信息有限,后续的行业想象力也不够。但是,各种行业对于个人行为与健康数据的渴求却非常迫切,医疗、保险、养老、运动等行业,如果能连续性跨时段收集人体数据,你可以想象以下场景:医生能更早发现病灶,保险公司能降低金融风险,老人身体异常能及时得到补救,运动员能发现自己为了快 0.1 秒的方法,这对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将是颠覆性的。
行业定位模糊不清
今天的智能穿戴设备,大致上可以分为以 Apple watch 和 Android wear 为代表的智能手表方案,以及以小米手环和 fitbit 为代表的智能手环方案,前者想替代手机,心有余而力不足,后者必须依赖手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两个方向虚火几年之后人走茶凉,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不管是主打智能还是主打运动,都没能撬动一个巨大的存量市场:传统指针式腕表的人群。手表在我国的八九十年代被列为家庭“三大件”之一,当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现在也不过四五十岁,对指针式腕表的情节不减,虽然其时间指示功能已聊胜于无,但心理价值依然不可忽视,毕竟不管是 Apple Watch 还是 fitbit,在这个人群看来也只不过是一个”电子表”罢了。但是指针式腕表亟待自我革新,否则根本没办法迎合今天的年轻人,迎合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拥抱未来的巨大潜力市场。
试想,如果一只传统外观的智能手表具备智能手环的全部功能,有多少人会选择戴一个看起来又奇怪又傻的手环?
飓风 至简Simble 智能手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游供应链已经从中看到机会,研发集手环和传统手表于一身的智能手表,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重新定义手表”。像专注于智能手表机芯研发的智芯公司,推出飓风199 系列智能手表作为行业性示范和引领产品,指针式的外观看起来不失品味,运动计步、来电提醒、心率检测等功能不相伯仲,能脱离智能手机独立记录和处理数据,续航时间超过 8 个月,有望复盘类似小米手环人手一只的现象。
产业变革往往是从上游供应链开始,取决于产品研发周期,普通消费者感知到通常延迟 6-18 个月,从各种趋势来看,手环、指针式智能手表,Apple watch/Android wear 将成三足鼎立局面,然后智能手表将取代手环,在Apple watch/Android wear 不能取代手机之前,智能手表有可能出现类似iPhone的现象级产品。
最后更新:2017-08-31 1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