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8 返回首頁    go 手機大全


魅族PRO 7拆解:內部構造接近iPhone的安卓手機

最近,不少網友給我們留言、評論,說希望可以看到魅族PRO 7的拆解,實際上在剛發布的時候,小夥伴們就心心念著,考拉理解大家急迫的心情,也謝謝兄弟們如此看得起,一直還等著。其實我心裏也著急,但還是要先保證測評完成,畢竟如果先拆解的話,雖說能完美複原,但仍有影響手機測試數據的幾率存在,所以我們最終決定先把測評素材和數據采集完,希望大家多多理解。好啦,下麵正式開始拆解,來看看這個前有屏、後有窗的家夥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

說實話,拆了那麼多手機,在麵對PRO 7的時候,心裏還是有些沒底,不是說拆不開,而是因為想做到無損拆解,完美複原。第一次上手的時候就覺得這貨非常實誠,而且外殼、屏幕方方麵麵的接縫都很細致,感覺沒那麼容易打開。然而,結果跟想象的恰恰相反,在取出SIM卡槽,擰下底部固定螺絲之後,用吸盤一下子就打開了屏幕,幾乎沒費什麼勁兒。屏幕總成頂部有一圈不幹膠,拆的時候需要注意。

分離瞬間的第一感覺就是:“太像iPhone了。”這種像不是說手機的外觀長得像iPhone,而是整機結構與iPhone類似,相信大家看過之前我們拆的很多Android手機,絕大多數都是主板和元器件位於屏幕總成一側,外殼那一麵什麼都沒有,最多就是個指紋識別。而魅族PRO 7則完全相反,主副板、電池以及元器件都嵌在了金屬後蓋內,跟iPhone一樣。第二個相似之處,就是後蓋與屏幕總成之間連著兩條排線,分別為Home鍵和屏幕排線,也就是說不能像大多數手機那樣直接打開後蓋就分離兩部分,這裏需要小心謹慎,以免拽斷排線。第三點是打開之後,內部同樣呈左右布局,看到了那既熟悉,又在Android手機中不多見的長條電池,以及L型主板,要不是因為機身略顯方正,還真會有種拆iPhone的錯覺。這次散熱也下了不少功夫,總成內側中間大麵積的黑色區域,就是石墨散熱層,如此大麵積也可以保證對主板和電池的全麵覆蓋。

既然裏麵有了新花樣,那麼套路必然要換一換,不管怎麼樣都得先斷電,電池和指紋識別排線的連接器上方有一個金屬擋板,通過螺絲固定,先把擋板拆下,然後分別斷開兩條排線。接著是屏幕排線,同樣有金屬擋板,螺絲則多了一個。與多數Home鍵不可按壓的手機相比,PRO 7的Home鍵可以單獨拆卸,這樣的好處是便於維修,一旦按鍵或者指紋識別出現問題,都可以很快完成維修或者更換。

之前三段式手機多數遵循主板、副板、電池的順序,而PRO 7這種特殊結構我們隻能按照經驗一步步來,我更喜歡叫它抽絲剝繭。還是選擇從上麵入手,依次處理左上角和右上角的塑料擋板固定螺絲,接著是主攝像頭金屬擋板固定螺絲。與以往不同的是,斷開連接器後,主攝像頭不能直接取下,要等主板拆卸完成才可以。這裏有個小發現,主攝像頭高於主板很多,為此在屏幕總成對應位置還專門預留了凹槽,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攝像頭凸出太多,影響美觀度,所以隻能讓它盡量向內收縮。

這部分做一個小結:1、PRO 7大量使用金屬擋板,主要還是為了保證內部穩固,另一個原因是BTB較多,別的不說,多了一個畫屏,就要比其他手機多一個屏幕連接BTB,而特殊的L形主板,致使這些BTB過於分散,金屬擋板使用的數量也隨之增多;2、螺絲數量和型號有很多,位置相對複雜,增加了記憶和複原的難度,這都需要精心的設計;3、主攝像頭周圍的三顆是無磁螺絲,避免影響主相機的對焦馬達工作。

前麵說過,PRO 7主板給人的感覺非常像iPhone,一是因為特殊的L形,另外就是屏蔽罩上的黑色散熱層。不過,由於SIM卡槽位置的原因,導致主板頂部尺寸比iPhone略寬一些。

縱觀PRO 7內部,隻有一塊主板,你可以理解為三段式的主板集成在了一起,相較通過柔性印刷電路傳輸數據連接兩端,這種集成更加穩定。這也需要投入更多設計精力,製造成本更高,內部給電池預留的空間更少,所以PRO 7才是現在的電池容量。而且維修成本高,例如USB接口損壞,更換難度非常大。另外,由於加入了畫屏,為了保證後蓋平整不突出,內部空間被再度壓縮,畫屏的厚度算在了主板上,正好與主板契合,做法類似前麵的雙攝和屏幕總成,其對應位置光禿禿的,導致這一側元器件相對稀疏,集成度並不高。這便是外觀創新之後,內部ID設計上的妥協和平衡。

主板上所有屏蔽罩都是焊死的,不能打開,這點在Android手機中還是比較少見的,不過倒還真是像足了iPhone,連這點細節都沒放過。PRO 7絕大多數核心器件都位於印有LOGO的一麵,也就是打開屏幕時看到的那麵。

底部區域包括CS43130音頻解碼芯片,這是一顆今年剛剛發布的HiFi DAC產品,按照型號命名規律,再結合拆解後的實際情況,考拉猜測它應該是一顆集成芯片,集成了DAC和耳放。CS43130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積小,隻有同類產品的四分之一,支持NOS濾波器、高解析度,最高DSD128的文件解碼,以及DSD轉PCM,擁有130dB的動態範圍、32bit/384kHz(千赫茲)音頻回放特性。同時,這塊芯片的功耗隻有23毫瓦,是同類型產品的四分之一。並且,PRO 7應該是第一款采用CS43130的智能手機。

中間位置是PRO 7的內存組合,128GB ROM+4GB RAM,均來自於三星。存儲的旁邊便是整機核心—Helio X30處理器,跟高通一樣,聯發科的手機也都會集成一套全家桶,包括MT6355W電源管理芯片,MT6625四合一無線連接芯片,它整合了包括FM收音機、WiFi、GPS、藍牙四個模塊,支持2.4GHz和5GHz WiFi,該芯片共有兩個版本,N和LN,標準版PRO 7裝配的是MT6625LN,缺少對802.11ac的支持,而高配版則支持,之前魅藍Note3和魅藍E2上使用的也是MT6625LN。射頻收發芯片為MT6176V,這貨同樣是老相識,巧了,它曾經也在魅藍Note 3和魅藍E2上出現過,不算什麼新鮮物。射頻功放IC均來自於Skywork,型號為77673-11和77928-11。

一直以來,網上對於魅族用聯發科芯片有著不小的爭議,MTK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旗艦處理器性能落後高通一代,同時也來自於它的配套方案,這點從PRO 7身上就能感受到,處理器是最新的X30,但是配套的電源管理芯片、無線連接芯片、射頻收發芯片均是之前魅藍手機上用的,並沒有什麼更新,如果比作一輛汽車的話,就好像發動機是新的,其他像變速箱、輪胎、中控都是之前的。相反,高通在發布驍龍835之後,也更新了全家桶配套芯片,之前的小米6、一加5都用了多個新款輔助芯片。

最後,歸納分享一下拆解過程中的幾點感受:1、魅族PRO 7做工一如從前,有著魅族的精細,尤其是對畫屏和雙攝部分的處理很到位;2、內部結構的改變,L型主板的設計,畫屏與其他部件的協調配合,都給研發帶來了不小的困難,製造成本相應提升,這也是高價的原因之一;3、從拆解角度來看,PRO 7跟iPhone有著太多相似之處,但與OV那種外觀模仿不同,內部的構造是普通消費者看不到的,如果隻為了銷售,魅族沒必要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可能這就是魅族與其他品牌的差別吧,算得上內外兼修;4、從複雜程度來說,與錘子T1不相上下,換一個角度看,要更加複雜,水準高於T2;5、散熱部分比較實誠,屏幕總成和主板上大麵積覆蓋散熱層,可以說是雙重加持;6、畫屏跟後蓋契合度非常高,如果拆卸的話容易損壞且無法複原;7、揚聲器尺寸並不大;8、畫屏是影響機身厚度的重要因素,而且畫屏和雙攝占據了不小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電池的空間,否則電池可以再大一點。

凡事有利必有弊,獨特的畫屏令PRO 7在內部結構上不得不做出讓步和妥協,而相對精密的構造,也提高的生產難度,至少量產速度會低於常規手機。正如我測評中說的那樣,PRO 7在性能上要遜於主流的驍龍835手機,但是在工藝上,算得上一款精品,如果不追求極限性能,注重品質的話,PRO 7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拆解相關的評價,大家直接看評分就好。

拆解難度:★★★☆

拆解用時:30分鍾

裝機難度:★★★★

裝機用時:35分鍾

可修複指數:9

維修成本:高

推薦購買指數:★★★☆

更多魅族PRO 7高清拆解圖片

最後更新:2017-08-24 11:33:56

  上一篇:go iPhone 8/Mate 10齊曝光:競爭最強機皇
  下一篇:go 華為Mate 10發布在即 全麵對標三星Not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