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71 返回首页    go 手机大全


央行左右开弓 打了两拨人耳光!

摘要

从6月14日傍晚,到6月15日上午,中国央行左右开弓,打了两拨人的耳光!

  从6月14日傍晚,到6月15日上午,中国央行左右开弓,打了两拨人的耳光!

  央行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发威,是因为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美联储铁定会宣布加息,还会谈到缩表;接下来两周,市场非常担心出现钱荒。这个时候,央行需要展示自己“不松不紧”的中庸态度。

  第一耳光:打期待货币宽松的人

  6月14日下午5点多,央行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截至5月末的广义货币M2增长情况:5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60.14万亿元,同比增长9.6%。

  9.6%,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数字。自1996年央行公布M2数据以来,这是单月最低的同比增幅。

  熟悉1949年以来中国货币史的人都知道,1976年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准通缩状态,那时的钱是很值钱的,不过工资也往往很多年不涨。所以,很多年份、月份的M2同比增速,一定是非常低的,个位数增长肯定是常态。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迈向市场经济,需要把长期扭曲的价格体系理顺,还要大基建来启动经济。所以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货币超发是常态。那时候,很多年份M2的同比增幅肯定是超过30%,甚至达到40%的。

  1996年之后的M2同比增幅高点,是2009年的“四万亿”时期,当年M2同比增长了27.7%,2010年逼近20%。那一轮货币大放水,让楼市从大跌转为暴涨。

  最近几年,M2狂飙的玩法无法持续了,因为中国的M2已经超过美国(目前中国是160万亿,美国折合成人民币是92万亿)。所以自2012年之后,M2增速逐步下降,当然GDP增速也在下降。整体而言,M2同比增幅下降比较显着,但“M2增速÷GDP增速”下降比较缓慢。

  “M2增速÷GDP增速”是个更重要的指标,它反映货币超发的程度。如果数值是1,则意味着印钞速度跟财富创造速度持平;如果超过1.1倍,则有偏快嫌疑。中国的“M2增速÷GDP增速”长期维持在2到3倍,近年来回落到1.7倍左右。

  即便是目前的M2同比增长9.6%(GDP增速大约是6.6%),“M2增速÷GDP增速”仍然高达1.45倍。所以,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逆转。

  换句话说:M2同比涨幅从两位数滑落为个位数,的确表明发钞速度减慢了,但中国“货币增长显着快过财富增长”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而且在历史上,年度的“M2增速÷GDP增速”跌破1.5倍,都有过两次。现在仅仅是月度的“M2增速÷GDP增速”跌破1.5倍,不值得太惊奇。

  至于这个消息是楼市的大利空,这种说法更是夸张。这只能说是个小利空;1.45倍的货币超发,仍然足以支撑房地产局部牛市。

  但央行通过把M2增速降下来的方式,打了“希望货币宽松的人”一记耳光。这个历史性的数据,被选在了美元加息前夕公布,显然有稳住人民币汇率的意图。

  第二耳光:打期待货币进一步紧缩的人

  看到央行打了“希望货币宽松的人”一记耳光,“希望进一步紧缩货币”的人得意洋洋。然而,几个小时之后,央行反手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美联储以温和的措辞,宣布了两大举措:第一,加息0.25个百分点;第二,宣布年内即将启动缩表,并透露了一些细节。

  美元加息,理论上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利差,对于维持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将带来挑战。再加上有缩表的消息,而且年内即将启动,甚至有人认为7到9月就可能开始,这将减少美国的M2规模,相当于减少基础货币数量。

  今天早上7点,香港金管局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加息,目的有两个:第一,港币通过“联系汇率制度”绑定了美元,美元加息提速,香港必须有所表示,否则港币估值面临压力;第二,近期香港楼市过热,金管局希望通过加息平抑房价。

  市场普遍猜测,今天中国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向市场传递加息信号。但意外的是:央行今天进行了7天、14天和28天的三种逆回购,向市场净投放了900亿的货币,但三种逆回购的利率都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面对美联储打出的新牌,中国央行表示“不跟”。

  “不跟”,是啥意思?原因有二:

  第一,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几次通过公开市场传递加息信号,带动市场利率走高,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但中国目前的CPI同比涨幅只有1.5%,有通缩嫌疑,经济也开始有下行压力,盲目跟随美联储,会对中国经济不利。

  第二,接下来两周,市场普遍担心出现钱荒,重演4年前的惊天变局。所以央行不敢太激进,比如今天就是900亿的净投放,可以说“小规模地放了点水”,以安抚市场预期。这时候,不能再传递加息的信号了,市场的小心脏承受不起。

  6月初,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已经披露了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这就是“不紧不松”。昨天的9.6%,告诉大家“不松”;今天的“不跟”,告诉大家“不紧”。

  两个耳光打下来,估计市场各方头脑清醒多了!

事件回顾

美联储主席耶伦:循序渐进升息 年内开始缩表

国内焦点

美联储加息关中国人什么事:买房炒股的小心

中国看穿了美联储的套路 加息之路已抢跑

中国央行“按兵不动”值得商榷!

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按兵不动 机构:后面还是得加

新华社评美联储加息:全球货币政策是否面临新拐点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6-18 01:13:01

  上一篇:go 欧元兑美元触及两周低位 耶伦加息展鹰调
  下一篇:go 德意志银行:中国股市“国家队”或将减持大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