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手机大全
万众期待却也槽点满满,iphone为何无法阻挡果粉们“飞蛾补火”般的热爱?
热点资讯▕ 知识分享▕ 专业解读
订阅NewMediaLab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在苦等多月之后,万众瞩目的iPhone8新品发布会在美国时间9月12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时)正式举办。
为庆祝iPhone出世十周年这一特殊日期,举办地点的选择也是意义十足,在苹果新总部Apple Park园区——为纪念乔布斯而建造的乔布斯剧院中,这也是乔布斯剧场首次举办活动。同时为配合十周年献礼这一隆重节日,苹果首次在发布会上同时亮相3款新品。
果粉们听到库克介绍了新品iPhone的亮点后,可谓是兴奋不已啊!但是公布的价格特别是被称为“史上最贵”的iPhoneX,却给人当头一凉水,尤其让中国果粉“凉彻心扉”。
虽说,这一“离谱”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依旧有很多“死忠粉”对它怀揣无限热爱。据了解,目前已经有1689人付款,在京东上已有1024452人预约。
置身舆论风口,无形提高声量
高大上如苹果也并未能做到让大家真正的满意,发布会一举办,大家对最新产品也开启了狂乱吐槽模式。竖向排列的双摄像头被网友评为最丑的摄像头、高达近上万元的iPhoneX是卖肾也买不起的“奢侈品”、飘逸的“刘海”带来最炫的“灶坑门”风格、刷脸解锁功能让男性同胞难防女朋友的查岗、购物冲动……
这些吐槽点,一时间把苹果推上了舆论风口,国内外的网友们也充分发挥自己“段子手”的身份,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另类对苹果的吐槽内容。虽然是对苹果的吐槽,大众基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更加愿意对内容进行扩展传播,这样的传播不仅没有让iPhone为自己新推出的产品花费另外的宣传费用就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传播声量,而且引发了更多非有意向购买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度,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
吐槽“风靡”的原因何在?
1、情感宣泄通道
人的情绪如一个水库,久而不泄,就会泛滥成灾。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排解渠道,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也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吐槽”分担了现实社会需要承担的风险,尤其是引发群体共鸣性事件的群体“吐槽”,不仅可以使社会的不满情绪得到释放、舒缓身心,也使群体在围观“吐槽”中发生心理共振,产生群体认同。
2、社交的连接桥梁
自媒体时代为大众提供免费、丰富多样的自由交流平台,在这个开放多元的平台中,人们在广域陌生的环境里是更加孤独的。需要有一个“爆点”能够带来其他人员对自己的关注,其中对某一事物的奇特、另类、反常人思维的吐槽,往往能够一下抓住他人的注意力,相互之间会对于这一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社交行为。
“吐槽”成为社交领域里的流量吸引者,以吐槽为连接点,也许能让两个刚刚见面的陌生人快速了解彼此,即使相隔万山千水也会因对同一内容的共同想法而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3、猎奇心理、从众心理的驱动
猎奇心理,与认知心理相关,人们总是乐于接受反常的、新奇的、罕见的信息,以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众心理, 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的受众个体,都希望被群体接纳、肯定,避免被群体抛弃和否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体行为总是尽可能与群体的总趋势保持一致,进而使得群体影响由压力变为动力。在观看别人吐槽或自己吐槽的过程中,大众获得了对于信息的渴求同时也不断被更大范围的社交圈层接受,得到了对自己本身的认可。
4、传播娱乐化的发展
人们将大部分的时间消磨在手机、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上,其目的就是娱乐、消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信息。有时候企业或者是媒体并不会反对制止这一行为,甚至会放任对吐槽内容的传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程度的声量,带来大量人群对其的关注度,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关注与声量,这是一个内容传播最渴望达到的理想效果,是企业品牌一直在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品牌如何吸引用户?
每个人对于“吐槽”都怀有别样的情绪,或支持、或喜欢、或讨厌……等等等等,有时候“吐槽”的内容超过了品牌能够承载的范围,那么对于品牌来说,可谓是个不可预估的危机。品牌就期望的或许就是有多少人吐槽自己,却依然有更多的人在爱护自己。大众对于iPhone的吐槽一直都是存在的,但却止不住人们对它的热爱,边吐槽边刷卡买单的现象屡见不鲜,苹果是如何让粉丝对你是“死了都要爱”?
1、品牌调性贴切主体用户
现在的年轻消费主体希望通过一种物品来外化自己本身的性格特质,用一个相较大众品牌更高层次的品牌来彰显身份。iPhone在手机界算是一种“奢侈品”,昂贵的价格、独特的系统、超速的运行速度都贴上“与众不同”字样的标签,不向行业“低价”趋势低头,保持着“高价”的姿态,这些内容都为使用这一款手机的用户带上了“高人一等”的光环,完美契合了主体消费群体希望自己“有面子”的期愿。
2、情绪资本的守固力量
第一个应用情绪资本的其实是可口可乐公司。它不把自己视作一款普通的饮料,而是"乐趣和畅快的体验",这让其从一个软饮提供商转型为一个"娱乐公司"、"内容提供商",与消费者平等对话,从而积累起深厚的情绪资本。
同样,iPhone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情绪资本——渴望、愉悦、自豪等等。iPhone能够激发用户对于产品的渴望情绪,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用户能够获得愉悦的感觉,而拥有一款iPhone在内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些情绪相互交错形成一个有利于iPhone的总体营销环境。
3、文化内涵圈粉用户
一个品牌有了品牌文化的注入,就相当于有了生命力,即使它少有惊艳之处或是在原地发展,但是依旧有一股难以捉摸的“魅力”,引诱着用户前仆后继,品牌文化能够定义用户的身份,让用户在从中获得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上升为对品牌的忠诚。
在前几年,小米发展迅猛时期,“发烧友”的概念凝聚了诸多的忠死粉丝,小米形成了一个“科技达人圈层”的文化内涵,在这一段时期里,米粉的数量急剧爆棚,每出一款新品都能够引来“发烧友”的强烈支持。现在这一现象却很少甚至绝迹了,原因或许就是小米并没有坚持对文化内涵的打造和建设。
所有的品牌都梦想着粉丝对待自己是“即使你虐我千万遍,我待你一直如初恋”,当理想状态实现了企业品牌也要保持危机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不断创新优化,才能在被人狂乱吐槽之时依旧有消费者能够起身力挺到底。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杨洁
编辑:任静
长按
关注我们
NewMediaLab
最新的新媒体与品牌传播资讯
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分享
最权威的专家解读
最后更新:2017-10-08 17: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