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1 返回首頁    go 手機大全


iPhone X上很火的麵部識別和全麵屏,未來命運如何?

蘋果一聲炮響,給人們帶來了超火的iPhone X。而iPhone X則是將全麵屏設計和麵部識別這兩樣功能捧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再結合曆年手機廠商一股腦跟風抄襲蘋果的方方麵麵來看,先不說全麵屏,麵部識別成為一股潮流已經不可避免。

隻不過在這洶湧的大潮之下,小雷(微信:leitech)卻有著不同的意見。號稱“來自未來”的iPhone X用上了的技術,就真的是未來的風向標嗎?

小雷在這和大家討論一下,看看到底像麵部識別和全麵屏這樣的技術,到底在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同時未來的手機又將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麵容ID始終難當大任

盡管iPhone X上的麵容ID要比過去的的麵部識別或者虹膜識別都有一定的技術進步,但是仍然難以擔任未來的主要安全加密方案。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麵容ID和虹膜解鎖有一定的互補性。麵容ID麵對雙胞胎和有意整容的人可能會出錯,而虹膜解鎖不會;虹膜解鎖在弱光下和戴眼鏡下解鎖壓力大,而麵容ID不會。

由此可見,如果這兩個技術融合在一起,那麼就會變成接近完美的解鎖方案。因此單靠麵容ID是給不了消費者完美無缺的使用體驗,還需要和其他的安全加密方案相結合。

那麼指紋解鎖呢?作為到現在還是主流加密方案的指紋解鎖,其實一樣不完美。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必須要有獨立的識別區域,而且濕手的情況下解鎖成功率大大降低。

綜合這些想法,小雷覺得麵部識別係統+指紋識別係統的搭配才是未來手機主流的安全加密方案。不過前提是屏下指紋解鎖技術已經成熟並成功大規模量產,在這樣的情況下,麵部識別加指紋解鎖的雙重加密方案才是最完美的。

由一開始,麵容ID就不是要取代指紋識別,麵容ID的思路是將指紋識別的應用場景短板補齊,讓iPhone X的使用體驗更上一層樓。

如果屏下指紋技術不是難產的話,那麼現在的iPhone X就是麵容ID + Touch ID的雙重加密方案,這才是真正的“來自未來”的手機。而被迫砍掉指紋識別,隻剩下麵容ID的iPhone X,不過是個妥協的殘缺品而已。

全麵屏的熱潮不可逆

全麵屏確實是個好東西。手機變漂亮了,屏占比變高了,打遊戲都有優勢了。全麵屏影響力之大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連固執的蘋果都在iPhone X上奔放了一把,用上了全麵屏設計。

全麵屏手機正如氣吞山河的滔天巨浪,正在席卷著整個手機市場。眼下是廠商為了取得全麵屏賣點的優勢,在一波又一波地推出相關產品意欲占領輿論高地。

(vivo X20)

從小米MIX開始,“全麵屏”概念進入人們的視野,漸漸變成設計的主流。其實全麵屏設計是此前已經出現過的“無邊框”設計的延伸和進化,可以預見的是,將來全麵屏產品終將會降臨到每一款手機上。

隻不過就目前的布局來看,以3000元作為分界線,3000元以上的手機的“全麵屏”設計是“高屏占比式全麵屏”,而3000元以下的手機用的是“18:9式全麵屏”。

這裏麵其實有些烏龍。本來小米提出的“全麵屏”,意思是“正麵全是屏”,指的是屏占比高。但是產業內卻將18:9的屏幕定義為全麵屏,因此全麵屏設計就分成了兩派,一派高屏占比,一派18:9。

(18:9式全麵屏)

無論是不是取巧,即使是18:9式全麵屏,也確實是提高了屏占比。全麵屏的出現,是確確實實地推動了手機屏幕的另一次發展。第一次發展是對分辨率的重視,而這一次就是對屏占比的重視了。

當然在之前的超窄邊框、無邊框機型就已經對提高屏占比做出了不少探索,但是影響力遠沒有這次“全麵屏”大潮來得這麼凶勐。究其原因,首先肯定是全麵屏的賣點直觀,易於宣傳,同時也很好理解。超窄邊框對於消費者來說概念很模煳,但是全麵屏的話就直觀多了。

(努比亞Z17——無邊框機型)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OLED屏幕材質的成熟,和屏幕供應鏈的快速進化。這兩點利好大大降低了全麵屏設計實現的難度,君不見現在18:9的全麵屏設計已經下放到兩千元以下的手機之中,這樣的速度是從未有過的。

(vivo V7+ 千元內全麵屏機型)

消費者喜歡,而且工藝難度低,全麵屏對於廠商來說可以說是百利無一害。縱觀手機發展的本身,就是屏幕由小到大,屏占比從低到高的過程。而全麵屏這種設計的快速普及,正在說明手機正在往下一個階段——折疊屏或者全覆蓋屏幕發展。

可見未來手機的雛形

如果要將iPhone X稱之為“來自未來”可真的是有點為難,但是從iPhone X上確實而已看到一些未來手機的樣子。

首先屏幕的高屏占比化發展是可以預見的。不過在這之前還是得解決碎屏等結構性問題,要不然全麵屏手機一摔一個準,隔三差五就得去換屏幕。

至於麵容ID,確實是開拓了我們的新思路。隻不過單純的麵部識別肯定不是未來安全加密的最佳方案,而是麵部識別外加指紋識別的雙重結合,才是最天衣無縫,百無一失的最佳方案。

麵部識別和指紋識別在不同的場景下可以形成互補,互相補充了各自的不足之處,簡直是天作之合。這邊麵部識別技術的問題是怎麼解決傳感器的放置問題,也就是說要怎麼避免出現iPhone X那樣的“劉海”設計;

而指紋識別最大的疑問就是屏下指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商用。一旦這兩個技術難題都解決了,那麼未來手機就真的就在眼前了。

試著幻想一下吧,十年後的手機,接近百分之一百的顯示麵積,而且不會屏幕不會輕易碎裂;同時屏幕內任意位置都可以指紋解鎖,由或者你看一眼屏幕也可以解鎖。這樣是不是很棒呢?

革命尚未成功,廠商們仍需努力。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

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熱機評測,

關注公眾號:雷科技

最後更新:2017-10-09 07:12:03

  上一篇:go iPhone6s真的可以降級到iOS,親測有效!
  下一篇:go OPPO全麵屏手機來了,先在海外發布?這套路是學華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