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3 返回首頁    go 手機大全


華為Mate 10係列國行版評測:AI芯片能帶來什麼

此前網絡上曝光的Mate 10圖片

玻璃後背的質感出色

後背設計靈感來自賽車條紋

Mate 10係列機身整體仍然是較為方正的設計,輪廓跟前幾代一致,但拿在手裏手感要好很多,尤其是背部從拉絲金屬換了玻璃材質後,氣質改變非常明顯,加上機身四周的圓弧倒角和3D曲麵玻璃後蓋,Mate係列看起來沒有之前那麼“冷”或“硬”了,實際好處是手感很溫潤。後背線條柔和

華為這次給Mate 10係列手機做了一次較大區分,雖然都是上下左右窄邊框(近期不少國內廠商稱唿這種設計為全麵屏),但兩者細看有很大不同。

屏幕各有所長

5.9英寸HUAWEI Mate 10偏傳統一些,屏幕保持了16:9比例,它的分辨率達到了2K級別,精細程度足夠,隻是角度相對OLED屏幕的Pro還是小了一點,不過亮度相較於Mate 9提升了30%,達到了730尼特,而且邊框非常窄在3毫米上下;配上6英寸屏幕,這可以說是目前華為手機裏左右邊框最窄的。Mate 10與Mate 10 Pro

去年HUAWEI Mate 9指紋識別放在後麵,Mate 9 Pro則在正麵,今年的Mate 10係列顛倒了一下:Mate 10窄窄的下巴上放了條home鍵,並且是非機械式按鍵,兼具返回與指紋識別功能;而Pro版本則把指紋識別放在背部。Mate 10 Pro的指紋識別在背部 Mate 10在正麵

Mate 10 Pro的指紋識別則放到了後背,為此在鏡頭下開了個孔,雖然它的後背看上去比Mate 10複雜一點,但顯然帶Pro的版本比Mate 10要好一點,18:9的屏幕讓機身更為修長,符合近一年的手機設計審美,還讓握持感更好。盡管Mate 10 Pro的屏幕像素密度算起來隻有402,而Mate 10是499,但前者使用了OLED,相比TFT的Mate 10色彩飽和度要更高(NTSC112%對96%),Mate 10 Pro的對比度也到了70000:1,而且OLED的可視角度天生就比TFT要大。

采用OLED材質屏幕的Mate 10 Pro觀感更好

另外還有區別的是這兩款手機的一些細節,例如Mate 10 Pro的防水級別達到IP67可在水下30沉浸。

麒麟970已經走在了人工智能的道路上

Mate 10係列采用了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970芯片。在9月的IFA展會期間,這顆芯片就已經正式發布,采用台積電的10納米工藝製程打造,這顆芯片裏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

麒麟970內部信息

目前行業的大環境:用戶需求見頂,跑分已經不再是發布會上的保留節目,芯片廠商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能效比上(也就是除了提升性能更重視耗電量),另外還有人工智能方向AI部分。

麒麟970所走的方向,正是如此。

在CPU部分,它采用八核心設計,主頻提升其實並不明顯,由4個主頻為2.4GHz的Cortex-A73大內核(麒麟960是2.36GHz)與4個主頻1.8GHz的Cortex-A53內核(麒麟960是 1.84GHz)組成。

麒麟970能耗對比

GPU方麵麒麟970升級到Mali-G72MP12 12核心,這也是華為首次在GPU上升級到兩位數核心,圖形處理性能上性能提升幅度達到20%,同時能效還降低了50%。

從跑分來看,安兔兔軟件對Mate10綜合分數在174930穩占一線,GPU性能尤其突出。內存讀寫在700mb/s,同屬第一梯隊。

麒麟970內置NPU神經單元

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是麒麟970的神經單元。麒麟970 NPU在16位浮點數時運算能力達到1.92TFLOPS(每秒萬億峰值速度)。華為表示,有了NPU神經單元後,AI計算方麵有著比CPU和GPU的先天優勢,比如圖像識別等AI場景的處理,NPU 的處理速度是 CPU 的 25 倍、能耗利用率卻是 CPU 的50倍,另外,在AI深度學習下,Soc能夠協調內部的各個組件及手機硬件,像Soc中的ISP和DSP保持處理特定任務時,提升速度還能低功耗運作。

發布會上,華為用識圖操作演示了NPU的領先之處,和三星Note8、iPhone 8進行了100張圖像識別的對比,Mate 10 Pro用時5秒,iPhone 8 Plus用時9秒鍾,二者處於同一水平但華為識別更快。而 Galaxy Note 8用時需要100秒鍾。

引入NPU之後,HUAWEI Mate 10在拍照上可對拍攝環境識別出藍天、花朵、人物、夜景等13個場景。針對這些場景優化拍攝。

這意味著手機拍照不需要在手動切換模式,它自己就可以認出來在拍什麼並調整,

Mate 10自動識別場景

我們拿了三星Note 8與Mate 10進行對比。

上為:三星Note 8 下為:HUAWEI Mate 10

上為:三星Note 8 下為:HUAWEI Mate 10

整體來看,識別出“花朵”的Mate 10顏色上略高於Note 8,細節處理的更好。不過Mate 10拍照顏色略遜於Note 8。

Mate 10全係內置和微軟為華為優化推出的“微軟翻譯”,利用NPU神經單元,Mate 10係列可加速實現實時語音交互翻譯、拍照翻譯、打字翻譯。

拍照翻譯

在測試中,識別文字幾乎不需要等待,但是在翻譯成中文之後發現與原文意思還是有點出入,這也是目前翻譯軟件的一個通病。

續航上,Mate 10 Pro內置了一枚4000毫安時電池。相比三星Note 8使用的3300毫安時電池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Mate 10全係沒有無線充電功能,但支持的超級快衝功能(Supercharge)在30分鍾內可充滿50%左右的電量。

充電速度確實比較明顯,20分鍾快充能充30%;而且在溫控上Mate 10始終保持在32度左右,和正常使用時的溫度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就算是再超級快充下,峰值溫度37度也可以接受。

拍照:全部手機裏麵排第二?

雙攝、人像、徠卡、水印,雖然華為一直處於第一陣營,但從來沒站到同時期智能機拍照水平的第一位。這一次Mate 10係列依舊是和徠卡合作的產品,再加上AI算法,應該說拔高了人們對這款產品的預期,尤其是Mate 10係列在DxO的排名升到了手機類的第二。至於實際拍照效果,我們選取了日常用到比較多的幾個方麵,用三星Note8做AB對比。

專業影像評測機構打分

硬件上華為Mate10選用徠卡SUMMLUX-H 2000萬黑白+1200萬彩色雙鏡頭,采用雙f/1.6大光圈(業內首家也是目前獨家)的智能手機。更大的光圈讓這款手機理論通光量更大,雙彩色+2000萬黑白理論上細節銳度也會更豐富。

日間樣張 Note 8綠色更活潑 但是整體通透性華為更好

在實際日間樣張部分,華為Mate 10和三星Note8保持在同一基準,包括邊緣畸變、畫麵寬容度、畫麵細節以及邊緣銳度。但是成像色彩上兩款手機風格差異明顯。華為在大部分樣張(包括夜景和其他場景)保持了偏白色或者偏冷的調色曝光也更足(俗稱通透),而三星則相對暖黃。

室內弱光 三星色彩更準 華為曝光控製更好

室內弱光下兩組照片反映了一般情況兩款手機調教上的風格差異。第一組高對比樣張,室內椅子的高光部分和牆麵漸變灰色為寬容度對比提供了良好的展現。Mate 10整組照片偏暗,椅子曝光正常,牆麵深色係過渡自然;對比看Note8存在椅子過曝的情況,同樣牆麵色彩展現良好。另外兩組照片中三星的色彩表現更接近真實,而Mate 10則略微偏紫。

騎士的細節能看到Mate 10有銳化過度的顆粒

第二組是室內弱光微距,應該說這樣的對比也是巧合:從S8開始,三星對細節處理就偏向“塗抹派”這樣畫麵放大後會略微顯得照片有些“肉”;而自從搭上徠卡這趟炫富快車道後,華為對細節的嚴重銳化也是出名。反映到樣張上就是華為這組騎士細節丟失較多,背景銳化顆粒感明顯(也有過曝的鍋),而三星Note8則比較正常。

室內微距 焦內銳化Mate 10和三星也形成了比較大的對比差距

反過來看自行車微距樣張,華為銳化效果讓自行車標看起來更為銳利,對比下Note8有些朦朧和不夠有質感。

夜景部分華為Mate 10的整體優勢更大

夜景部分,三星一直有“夜視儀”美稱,然而實際看徠卡黑白雙攝和大光圈似乎為Mate 10加成不少。旋轉木馬這張中,Mate 10光圈F1.6,曝光時長0.06秒,三星光圈F1.7,曝光時長0.1秒。更快的快門速度和大光圈讓Mate 10的畫麵整體亮度不弱於Note8同時,眩光抑製也更為優秀(三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高光溢色)。另外華為並沒有在夜景中對畫麵暗部做明顯銳化,暗部噪點控製也不錯。

Mate 10拍照樣張

Mate 10拍照樣張

Mate 10拍照樣張

總之從多組樣張看Mate 10均有著優於Note8的表現,對比來說三星眩光抑製和畫麵銳度則明顯差了一截。不過有意思的是,華為在夜景的識別上效果略弱於三星,偶爾會出現需要手動調整對焦點才能取得很好的畫麵亮度情況。

綜上所述,華為Mate 10有著優秀的相機素質,日間樣張雖然和三星Note8風格不同但是實力相當,甚至在夜景上Mate 10有著領先於三星的表現力。僅從這顆主鏡頭的拍照表現看,目前排在安卓陣營前三不成問題。

最後再來說說拍照體驗,作為一款綜合旗艦,Mate 10的二倍變焦、人像模式、動態照片(拍照並記錄前後幾秒的視頻)、超級夜景、流光快門、延時攝影、慢動作、濾鏡全都囊括;新增的“AI模式”有一定幫助,但這部分有“越用越聰明”的潛力,隻能說目前體驗的還沒那麼明顯。

根據拍攝物體不同自動識圖切換拍照場景

細節上說,它能夠自動識別你拍的是什麼,並且在角標處體現出來,同時還會根據識別出的場景和景物切換不同的拍照預置。這麼說其實和“拍照中的傳統模式識別”類似,但又更為深入和細節化。整體來說這一塊的體驗符合AI“在暗處做優化的思路”,也和我們之前在性能部分說“AI要在漫長使用中體現”是一個思路。

附加技能:手機變電腦

這是三星為了貼合Mate 10係列商務定位設計的一個有趣功能。

最近兩年,“生產力工具”和“輕辦公”這倆詞常被提起,很多年前,moto會想過“手機變電腦”的方法,行業內最近一次嚐試是三星,他們做了一個叫DeX的底座把S8係列手機變成電腦。

華為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簡化,不需要單獨購買一個底座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識別芯片,隻要有個USB Type—C轉視頻線就可以,我們試了新MacBook的HDMI,以及VGA轉接線都可以支持,而且還可以一邊充電一邊投屏。

用MacBook的HDMI轉接線投屏

用MacBook的VGA轉接線投屏 屏幕變鼠標

華為“手機變電腦”的思路是盡量簡化,雖然一根轉接線+鼠標能變電腦,但其實手機端也做了相應優化,在投射到大屏幕上之後,手機端屏幕可以變成鼠標觸控板或鍵盤,這個細節值得稱讚,很多廠商都描繪過“商務人士帶個手機就能給客戶做PPT講解”這情景,但其實體驗並不好,華為考慮到了這情景下的各種細節,讓體驗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編輯總結:

郭曉光:

Mate 10和Mate 10 Pro的外形相比上代大幅改進,是符合大多數人審美的產品。其實這兩年Mate係列和代表時尚的P係列手機在不斷互相融合,金屬後背換了玻璃之後的Mate 10係列感覺更柔和了,也適合更多用戶。

可以確定是的,Mate 10係列將是今年的熱賣款。這兩款一同發布的手機,是華為給消費者出的一道選擇題,他們的輪廓類似類似,氣質相近,但細看之下,邊框寬度、屏幕材質、價格、甚至防水級別等等這些都將兩者做了區隔。從實用(以及性價比)角度考慮,Mate 10是個不錯的選擇,Mate 10 Pro則再上一個台階。

數碼科技視頻,資訊信息,一網打盡!

公眾號ID:數碼科技視訊

最後更新:2017-10-21 10:44:48

  上一篇:go 華為Mate 10係列國內發布:移動終端加持AI芯片
  下一篇:go 榮耀9跌至最低價,全力為華為Mate10讓路,雷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