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67 返回首頁    go 手機大全


OPPO會成為全麵屏的普及者嗎?

[釘科技述評]蝴蝶一動翅膀,可能就會有一場風暴。對於智能手機市場而言,一次“蝴蝶效應”似乎正在醞釀,而這隻小小的“蝴蝶”,或許不過是屏幕形態的一次迭代——全麵屏。

全麵屏概念結束了智能手機市場短暫的“和平期”,也讓今年下半年似乎比以往更熱鬧一些。無論主流廠商還是小眾品牌,不管旗艦產品還是入門機型,似乎都想借助這股“東風”衝高。不過,全麵屏雖有成為行業新趨勢的可能,但從目前來看,普及者尚未真正出現,普及之勢還未充分形成。在釘科技看來,全麵屏普及,需要三大條件:一是技術趨於成熟且供應鏈穩定;二是主流品牌強勢推動;三是優秀產品引爆市場。

技術趨於成熟,供應鏈穩定是關鍵

若要一項新技術普及,從概念走向量產是一個先決條件。事實上,當前已有一些品牌推出過所謂的全麵屏產品,不過,其中的一些並未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饋,而另外的一些,也未必能夠形成足夠的聲量。

釘科技認為,可能的問題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相關的軟硬件技術尚不夠成熟;二是全麵屏產品相關供應鏈的能力還不夠完善。

一方麵,全麵屏體驗的最終實現,並不單單在於屏幕尺寸、邊框大小和屏占比層麵,而是軟硬件協同的結果,後續的調試工程也很重要,但並不是所有廠商都具備這樣的能力。目前市麵上的全麵屏產品大多采用18:9的屏幕比例,也有一些諸如18.5:9或者19.5:9的特殊比例。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屏幕比例在常規條件下會令很多應用無法完美適配,出現“辣眼”黑邊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另一方麵,全麵屏的普及過程,不僅是對手機廠商能力的考量,更是對供應鏈能力的考驗。對於全麵屏的普及而言,屏幕資源是關鍵製約因素。特別是在現階段,結構性緊張很容易出現。盡管此前有消息稱下半年各麵板廠商會陸續量產,包括京東方、天馬微電子、和輝光電等麵板廠商都會加入供應商行列,但產能爬坡畢竟也需要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內存、光學傳感器、屏幕等元器件呈現出資源緊張的狀態,這也直接導致了智能手機價格的普遍上漲,同時也從側麵表明,從資源角度來看,全麵屏的普及需要過程。

從目前看,在技術和供應鏈尚存在不完善地方的時候,全麵屏市場先發未必先至。這大概也能說明,像OPPO這樣的主流品牌為何並不急於搶風頭的原因。22日OPPO公布將推出R11的升級版——搭載全麵屏的R11s。以OPPO的體量和R11係列的爆款特質,OPPO必然做好了技術和供應鏈的充分準備,大有全麵推動全麵屏普及之勢。

釘科技認為,像全麵屏這樣的手機技術的革新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產業鏈環節的整體推進,需要軟硬件的協同配合,一味搶風頭的快,很可能導致產品體驗不佳與市場概念透支,從而影響蓄勢之後的真正普及,因此像OPPO這樣的穩紮穩打反而有機會做到後發先至,也更值得市場期待。

主流品牌強勢推動,以全麵屏為基礎能力

全麵屏的普及,如果沒有主流核心品牌的推動,是不可能完成的。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全麵屏概念的持續火爆,一些互聯網品牌和小眾品牌所謂的“千元全麵屏”已經出現,但在當前階段,以成本控製為最優事項的千元機事實上並不適合迅速跟進全麵屏,也很難成為全麵屏的普及者。

一方麵,受製於成本因素,“千元全麵屏”還遠不能符合此前對於全麵屏的設想,產品基本上僅是增大屏幕和一定程度上收窄邊框,加上可能的顯示狀況不佳以及整體體驗較差,實際上帶來的不過是對技術概念的透支;另一方麵,如果品牌效應不足,也難以達成普及需要的體量。

主流核心品牌的優勢在於:其一,有良好的品牌勢能,從而獲得了更好的用戶基礎;其二,更為珍惜通過長時間努力形成的市場口碑;其三,技術能力更強,能夠相對保證較好的產品體驗;其四,供應鏈把控能力更強,更容易獲得上遊廠商支持。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主流核心品牌更適合擔當全麵屏普及者的角色,但如果廠商是將全滿屏作為一項少數人享用的黑科技,僅用於自家的少數產品或者用戶規模相對較小的部分產品,依舊難以實現全麵屏的普及。推動全麵屏的普及,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核心廠商將全麵屏作為自家產品的“標配”或者說作為產品的基礎能力。

這樣來看,在全球手機市場的第一梯隊中,或許最可能成為全麵屏普及者的是國產品牌OPPO。

一方麵,體量來看,OPPO是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手機品牌之一,爆款機型和總體出貨量,近年來一度衝高到國內第一。根據Trustdata 2017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分析報告,OPPO智能手機保有量占比達到19.5%,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保有量第一,這樣的體量完全可以擔負起全麵屏普及者的角色。

另一方麵,從R11s“全麵屏拍照手機”的定位來看,OPPO並沒有像行業裏的一些主流品牌一樣,將全麵屏當做一項黑科技來對待,將全麵屏產品做成小眾產品,而是將其作為手機的一項基礎能力,這在戰略層麵就決定了全麵屏會普惠大眾。

釘科技分析認為,OPPO的強勢推動和將全麵屏視作基礎能力的定位,必然會引發連鎖效應,帶動更多的主流品牌將全麵屏納入手機基礎能力範疇,從而拉開全麵屏真正普及的大幕。

性能全麵是基礎,爆品更能贏市場

主流核心品牌強勢推動全麵屏普及,需要一款好的產品打開市場,而這款產品需要在將全麵屏作為基礎能力的同時,本身具備全麵的性能,能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也就是說,全麵屏體驗不能孤立存在,更不能因為全麵屏就犧牲其他必要的體驗,否則這樣的全麵屏並不能真正普及,成為打動消費者的革新產品。

那麼,對於普及全麵屏而言,一款適合的產品就需要具備兩個特征:其一,即便不搭載全麵屏,產品本身在軟硬件配合、相關服務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麵也需要具備相當的實力;其二,既然搭載全麵屏,就要讓手機與全麵屏能夠實現更高程度的融合,充分利用全麵屏的特點,結合優勢開發出差異化、新鮮的用戶體驗。

簡言之,整體性能依舊是品牌依托相關產品普及全麵屏的前提條件,無論是否搭載全麵屏都要有成為爆款的實力或潛力。

即將推出的OPPO R11s,實質上就是升級的R11的全麵屏版。作為OPPO今年力推的旗艦產品,R11深受消費者歡迎,根據賽諾監測數據顯示,上市第二周起,R11就一度雄踞線下份額第一,同時也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可以說是一款真正的年度爆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OPPO R係列在近年來一直是爆款代名詞:根據此前的公開數據, R7係列銷量1500萬;在Counterpoint公布的2016年度數據中,R9是2016年中國市場最為暢銷的手機單品;在Strategy Analytics Q1報告中,R9s成為全球最為暢銷的安卓手機。

憑借出色的拍照能力,R11已經占據市場高點,建立了市場勢能,結合OPPO R係列的爆款“基因”,R11s的大賣是大概率事件,爆款產品勢必會加速全麵屏的普及。

良好的技術與產業鏈把控能力,強大的品牌和市場勢能,再加上是在現有爆款產品的基礎上進行的全麵屏升級,相比將全麵屏“限製”在小眾產品上的主流品牌以及打著概念擦邊球、推出所謂千元檔產品的邊緣品牌,OPPO具備更多成為全麵屏普及者的可能,一切,隻待OPPO R11s能否延續“家族前輩”的市場表現。(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10-23 13:59:00

  上一篇:go 太火爆!一機難求 華為Mate 10遭黃牛加價
  下一篇:go 華為mate10謝謝你,華為mate9跌至2699元,打開應用比一加3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