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
手機大全
OPPO、ViVO、加多寶的品牌營銷強在哪裏?
品牌營銷(Brandmarketing),是通過市場營銷使客戶形成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過程,是企業要想不斷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必須構建高品位的營銷理念。
最高級的營銷不是建立龐大的營銷網絡,而是利用品牌符號,把無形的營銷網絡鋪建到社會公眾心裏,把產品輸送到消費者心裏。使消費者選擇消費時認這個產品,投資商選擇合作時認這個企業。
如今國內品牌營銷做的比較好的當屬oppo、vivo、加多寶等當紅品牌,那麼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它們的品牌營銷到底強在哪裏!
01 營銷的品牌導向
1.企業的品牌導向:
創業的時候,開始的時候是產品導向,還是品牌導向?
在開始的時候,你要注意先是產品導向,就是你要說明白你的產品的性能在什麼地方。接下來就要把品牌變現,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時候需要的是變現品牌,例如“小餓小困就喝香飄飄奶茶”。
再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把它上升到一個品牌倡導,我們稱為叫心智品牌。
品牌有三種,第一種叫產品品牌,第二種叫變現品牌,第三種叫心智品牌。
舉個例子,比如格力轉型做手機值得大家關注。但是它的營銷定位也必須解決:我們買你手機,為什麼?因為你空調好,我就相信你手機好嗎?
你們家的冰箱倒是挺好的,我就會買你們的電腦嗎?也未必。所以有時候相關的品牌的延展是很難的,所以你最好先是產品導向,隻聚焦相關的產品延展,品牌的延展要慎重。
華為的手機買的好除了其與程控交換機都屬於通訊行業外,其榮耀品牌的推出功不可沒,華為其實是先產品後品牌延展的。
OPPO這個定位是“充電5分鍾,通話兩小時”。OPPO和ViVO是華為集團學習的榜樣,也是小米手機學習的榜樣,現在幾乎像魅族等等都在學習它。
OPPO和ViVO的渠道和價格定位非常精確,從品牌角度和營銷角度來看,最精準的也是OPPO。
品牌的定位太重要了,大家想想OPPO和ViVO什麼關係?它倆是一家子,步步高集團的。
在印度也好,在其他海外市場也好,OPPO和ViVO是門對門的。它倆在一起,一個是曹丕,一個是曹植,兄弟兩個天天打,但是打來打去全是一家的。要知道這兩個班子是真打,不是假打。
因為它倆是獨立核算的,雖然是同一個老爸養出來的兩個兒子,但是老大和老二是有競爭的。
這就是品牌的組合,叫品牌集群,也稱為品牌的複合,這兩個牌子互相形成一個犄角。
在互聯網時代,單個的品牌拉升力是有限的,因為它被碎片化了。
組合最成功的就是誰?就是濟南的一家叫韓都衣舍的企業,它一年賣40個億。旗下有多少個品牌?19個。
他們的老板說一個在網上的品牌能做到2個億就很艱難了,做3個億就得吐血,做4個億更難了。怎麼辦?做到2個億的時候,開始增加品牌就行了。
品牌也不要單元化了,可以適當地多元化,但是前提必須清楚,你必須把孩子養得非常有尊嚴,活得好的時候再生第二胎。第一個都養得快死了,你怎麼養第二胎?所以必須有順序的形成犄角組合。
到一定程度,光說產品很Low,為了提升品牌,就必須要把它虛擬化形成變現。
什麼叫變現品牌?
OPPO手機升級版的廣告,就叫“這一刻更清晰”,實際上就是上升為變現品牌。
它把產品的性能告訴你之後,開始唿籲你來買了,“這一刻更清晰”,想要用清晰的拍照手機,你就選擇OPPO。同類的還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這句廣告的定位,實際上都屬於變現品牌。
但是變現品牌也是中檔的一種品牌的設計方法,最高檔的叫心智品牌。它在心靈上改變你,讓你更加認可它的品牌。
心智品牌是什麼樣子的?
舒膚佳不是舒膚佳,它是母親對孩子的一份愛,而且這份愛一愛就是20年,潛在的心理暗示:“如果說你每年不給孩子買,你就不配做好媽媽。”號召你20年,也是心智改變你,同時也有變現的成分在裏麵。
2.行業趨勢的考慮:
我們做營銷的時候有三隻眼,叫左眼盯現場(產品的質量把控),右眼盯市場(市場的需求情況),第三隻眼睛盯市長(國家宏觀的政治趨勢)。
3.營銷的四交原則:交流、交友、交心、交易。
4.連體銷售模式
接下來,我們說說連體銷售這個模式,比如農夫山泉,這一瓶礦泉水你不是賣兩塊嗎?我5毛就給你。但是咱們得簽個合同,今年你賣1000萬,我就給你5毛錢一瓶。如果賣不到1000萬,對不起,提前打的保證金一分錢都沒有了。有點對賭的感覺,所以它這種渠道開拓也很有意思。
再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寶這兩個牌子,你們覺得哪個賣得好一些?肯定是加多寶,王老吉你買不著。知道為什麼嗎?
加多寶聰明就聰明在,它在渠道上麵是贏在最後一米。
賣加多寶的那些小商販都是一些夫妻店和街邊店,哪怕是一毛錢或者兩毛錢的利益都看得很重,所以加多寶就看重了這一點。把這一箱子加多寶賣完之後,不是還有個紙箱子嗎?拿著空紙箱子,還可以再換5塊錢。所以他們拚命地攢那個紙箱子和易拉罐。
王老吉就沒有做到這一點,它自認為自己是高端的,但是高端又怎麼樣?我們夠不著,所以不接地氣。加多寶就走街邊店,然後給小店激勵,量就上去了。
所以我認為擁有渠道、擁有終端者勝,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02 高層領導應該具備的六商原則
分別是智商、情商、韌商、學商、融商和形商。
(1)智商,同誌者同謀,同智者相謀;
(2)情商,思方行圓,說別人愛聽之言,做他人舒坦之事,當成人之美;
(3)韌商,傾否,而非否傾。自我反省;
(4)學商,學習如春起之苗,輟學如磨刀之石;
(5)融商,就是融合資源的能力。要學會整合資源,也就是羊毛出在牛身上,豬來買單;
(6)形商,是不是品牌不重要,像不像品牌才重要。
在這個看顏值的社會,職場中沒有人願意通過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隱藏的能力,形象同能力一樣重要。顏值決定市值的時代來臨了——但始於顏值,一定終於誠信。
03 三種企業歸屬
企業就是三個選擇,我建議大家選擇第一種或者第二種,堅決不能選第三種。
第一種,企業主動變化,不停地否定自己,形成一個上拋物線,不斷挑戰自己。
一家企業的發展路徑無非是像拋物線一樣,把它拋到空中之後就會走下坡路,下滑是必然的,上升是偶然的。
那拋上去以後幹什麼?最好的方法是,達到頂峰之前把自己否定,第二次拋,然後再否定,第三次拋。
第二種,勝者為王,就好比司馬懿一樣,這個人真的會狩獵。熬死了所有競爭對手,最後天下是他的。
我認為企業的關鍵詞就是活著,你隻要能夠活著就可以,一定要堅持、堅持,把別人都熬死了,唯獨是你活下來的話,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
任正非領導的華為之所以到現在為止還活得那麼好,是因為他熬死了很多企業,國外的很多一些企業,思科什麼之類的,現在都不如華為做得好。
比如超過150年以上的中國企業隻有5家,分別是張小泉、六必居、同仁堂,還有我們說的王老吉,還有一個陳李濟,就是這5家企業。
這5家企業共同的特點,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所以說第二種方法,“勝者為王”,很管用。你就堅持,過程中肯定有波蕩,不要緊的,別人都死了之後,你又起來。我們熟悉的華為就是這個類型的。
第三種,被動變化。我們不喜歡,為什麼?被動變化很不好。生與死的選擇,就像一個雞蛋一樣,外部的打破它就是食物,內部的打破是重生。
不管風裏、還是雨裏,我每天都在文章後等你!
品牌家
聚焦企業營銷轉型,助力品牌成長。實踐商業理想,樹立品牌價值。
互聯網第一線
爆料互聯網、電子商務、O2O、移動互聯網、商業、趨勢、創業等幹貨,深度分析、內幕小道!拒絕雞湯,樂趣分享!
電商那些事兒
最後更新:2017-10-08 1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