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1 返回首頁    go 手機大全


iPhone X會讓蘋果再次“複興”麼?

新一代iPhone究竟會對蘋果形成怎樣的影響?——這幾乎是個永恒的話題。

兩周前,蘋果在一年一度的秋季發布會上拿出了全新的iPhone 8/8Plus、iPhone X。或許是因為同時發布了兩款新品,所以吃瓜群眾們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從iPhone 8/8Plus發售之後“拒收退貨堆滿快遞貨倉”的情況來看,iPhone 8/8Plus短期內似乎不再可能為蘋果刷出什麼輝煌的業績了。最終,蘋果的巨額營收“任務”也隻能落在iPhone X身上了。

那麼問題來了,iPhone X真的能夠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麼?

一、越來越貴的售價,撐起毛利潤?

作為蘋果營收中的“頂梁柱”,iPhone業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實上,今年圍繞iPhone售價的討論特別熱鬧。

“iPhone又變貴了”,可以說是本次蘋果發布會很多人的直觀感受。這個感受甚至反應在了蘋果股價當中。發布會當天,在正式宣布iPhone X售價之前,蘋果股價節節攀升,宣布售價之後就開始快速下滑,整體跌幅接近2%。

雷鋒網也利用Google Trends進行了搜索,關鍵詞分別設定為“iPhone+expensive”、“iPhone+cheap”。從兩者在發布會之後的增幅來看,毫無疑問大家還是認為iPhone“貴了”。

那麼售價與蘋果的業績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前不久,廣發證券也在其製作的報告中進行了一個統計(上圖)。可以看出曆代蘋果產品的銷量呈階梯狀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iPhone的ASP(平均銷售價格)也在不斷增長,進而讓蘋果業績能夠穩定提高。這不免讓人產生一種主觀猜測:越來越貴的iPhone,實際上是蘋果的一種價格操縱手段。

但這個猜測本身卻是不成立的,問題出在iPhone的定價策略上。

雖然蘋果從來沒有公開過具體的定價過程,但從種種跡象來看,硬件成本依舊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據外媒整理的曆代iPhone拆解硬件成本評估,iPhone的硬件成本數字與售價之間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這種穩定的比例,肯定是蘋果有意為之。

直到iPhone 7,比例才有所變動,上升到了37%,這意味著從硬件成本的角度來看,蘋果的收入反而減少了。雖然這次發布的iPhone 8,比例數字有所下降,但35%這個數字仍然高於之前的iPhone。

這個比例也曾被很多人、媒體解釋為蘋果的“暴利”,而事實上,剩下的70%也並非全部被蘋果拿走,大約還有30-40%的收入還要分到蘋果龐大而複雜的整體生態體係當中去。綜合以上幾點,我們不難推測出兩個結論:蘋果的定價大概率還是與硬件成本相關;蘋果也會對這個比例進行微調,但也並非為了最終的營收結果。

二、中國,才是蘋果真正的戰場?

既然價格不是最重要的,那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其實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中國。

根據香港科技作者Odin統計,蘋果曆年Q1iPhone營收的地理分布其實非常明顯。如果說2015年iPhone6是蘋果的又一個輝煌,那麼iPhone 6S/7這兩代實際上蘋果再次進入了一個相對的“下滑期”,但大中華區域,蘋果的營收跌的最狠,而且在iPhone 7發布,其他地區營收都開始回暖的情況下,大中華區域實際上還在繼續下滑。

國產手機的崛起與之有相當緊密的關係,據艾媒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銷售占比,OPPO占市場份額為18%;華為占市場份額為17.6%;vivo占市場份額為15.4%,而蘋果則為14.6%。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市場份額被國產智能手機一點一點吃掉,但是蘋果的“死忠”卻似乎沒有動搖,根據騰訊CDC2016年7月統計數據顯示:蘋果的用戶忠誠度高達77%。相比之下,用戶忠誠度第二第三的華為和小米繼續使用這兩個品牌的用戶隻有59%和45%。同時華為和小米用戶中分別還有17%、21%的用戶表示自己可能轉投使用蘋果。

造成這種一邊用戶流失、一邊的用戶越來越死忠的原因還是在於係統和生態。同樣是根據騰訊CDC的調查,iOS用戶的忠誠度相當高,達到78%,而安卓用戶的忠誠度僅有59%。

三、iPhone X能帶來蘋果所希望的“複興”麼?

首先必須解釋一下蘋果的“複興”,與其他手機品牌不同,蘋果的“複興”絕非單獨的單個機型大賣、又或者單純的營收增加,某種程度上還有品牌口碑、用戶反饋等內容在內。雖然不是非常嚴謹,但iPhone的營收情況的確可以比較好的反映出消費者的態度。

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實際售出的iPhone的售價,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並非簡單將各款iPhone的售價加到一起,然後平均數一下完事。而是根據蘋果財報,用具體的業務營收和銷售數據相除。

根據雷鋒網統計,從2015年Q2至今,蘋果的整體業務線中iPhone的實際“平均售價”一直在600-700美元之間波動。很明顯,用戶對於高規格的iPhone 7/7Plus的購買意願並不強。

而另外一方麵,先期發售的iPhone 8卻直接遭遇了“尷尬”,在發售之後,很大比例的用戶在訂購了iPhone 8 之後,卻又選擇了拒收並且退貨。這一堆用戶的訴求再明顯不過——我要換新的iPhone;我們不要iPhone 8;我們要iPhone X。

雖然根據此前台灣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的估計,iPhone X的製造有一個關鍵的門檻,其全新采用的全麵屏日產量僅為1萬件左右。如果按照此前蘋果每季度40-50乃至70萬台iPhone的銷售數據來估算,即便蘋果此前已經有一定的零部件庫存,iPhone X很大概率還是會出現缺貨的現象。而隨之出現的黃牛、炒貨等現象會“逼迫”部分用戶轉向iPhone 8。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iPhone X的發售會進一步推高蘋果iPhone的“平均售價”。

另外一個關鍵點是“換機潮”。根據百度流量研究院的“移動設備”流量數據,目前iOS係統移動設備機型中占比最多的還是iPhone 6,占比為18.91%,之後的4款機型分別是iPhone 6S、iPhone 6 Plus、iPhone 6S Plus、iPhone 7 Plus,對應的占比分別為13.79%、13.17%、10.92%、9.34%。而iPhone 7更是直接排到了第7位,占比僅有7.32%。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iPhone 7/7Plus的占比還在上升,但如果根據發售之後的增長情況來統計,iPhone 7/7Plus在發售之後11個月的占比為7.32%和9.34%,而iPhone 6S/6S Plus對應的發售11個月之後的占比為11.98%和8.53%。在蘋果死忠用戶中,iPhone 7/7Plus這一代產品的換機率的確不如iPhone 6S/6S Plus。

不難看出,蘋果新一代手機的潛在更新用戶實際上可能要把2015年之後買入iPhone的所有蘋果用戶算在內,整體銷量潛力巨大。綜合上文提到的售價問題,兩大因素的同時高預期,進一步拉高了業內對於蘋果接下來業績的預期。

雷鋒網總結:iPhone X發售效果是“風向標”

雖然根據上文的分析和預估,我們最終得到了一個比較正向的結果,但是這種預估同樣有反轉的可能。反轉的關鍵點還是價格,即便iPhone X 999美元的定價看起來不是4位數,並且國內售價還依然是4位數而非5位數。

但是在此前的新品報道中,有不止一家媒體和評測機構給iPhone X冠上了“史上最貴”、“萬元iPhone”的名詞,進一步推高了國內用戶對於“iPhone很貴”的印象。但反過來說,中國市場中紛繁複雜的分期類購物渠道,例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等則可能會讓用戶更加容易掏錢買iPhone。這一類小的變數或多或少還會繼續影響iPhone X在中國地區的具體表現。

反正,現在距離iPhone X正式發售也就剩下35天。7個星期之後,究竟有多少用戶會去蘋果店排隊?有多少人會去淘寶、京東等一眾渠道搶購?黃牛又能否在iPhone X身上把iPhone 8賠進去的錢賺回來?將會成為蘋果接下來整體業績的最好方向標。

最後更新:2017-10-09 02:38:20

  上一篇:go 驚不驚喜!iPhone 8也炸了!炸了!炸了!
  下一篇:go iPhone X新增六千萬OLED屏,將導致國產機無屏可用再現“漲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