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手機大全
iPhoneⅩ唯貴不破,用戶成熟是其致命傷
報載,富士康鄭州工廠生產的、首批銷往國內市場的27.8萬台蘋果iPhone 8、8Plus新款手機,近日已經駛出廠區,開始投放中國市場。
一邊是兩個月後iPhoneⅩ才能正式上市的持幣待購時間空窗期,一邊是被戲稱為iPhone 7升級版的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不溫不火。在2007年第一台iPhone手機麵世的第十個念頭,當年喬幫主開創的蘋果手機產品形象所代表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似乎隻剩下了饑餓營銷(Stay Hungry)和唯貴不破(Stay Expensive)。
暴利,蘋果CEO庫克所倚重的iPhone手機最重要的特質,正在成為壓垮蘋果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把蘋果過去十年來創新力的疲軟,完全怪罪於庫克,未免有失公允,因為任何一個產業的技術進步都有其巔峰和穀底,不可能每年都有革命性的產品技術湧現,但超級銷售員庫克過於攫取iPhone手機的短期暴利做法,的的確確為蘋果公司的未來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根據蘋果公司2016年的財報,整個2016財年,iPhone手機的營收占據了蘋果總營收(2156億美元)的63%,iPhone手機對於2016年蘋果公司貢總利潤(457億美元)的貢獻依然超過了50%以上。這樣的一種畸形業務結構,加重了蘋果即將到來的危機——庫克越押注iPhone手機的超額利潤,其危機就越會提前加速到來。
IPhone升級模式的缺陷:機械升級
2014年,蘋果公司第一次推出了大屏手機5.5英寸的iPhone 6 Plus。這款手機在當時雖然獲得了一部分用戶的追捧,但蘋果手機為了迎合市場的利潤收割,不惜突破人類單手掌控的尺寸,招致了批評。
(蘋果過去十年來的營收增長,已經進入瓶頸期)
從2007年iPhone 4 經典的3.5英寸,到2012年iPhone 5突破到4英寸,再到2014年iPhone 6 和iPhone6 Plus分別突破4.7英寸和5.5英寸,不要小看這些尺寸的不斷誇大,因為在事實層麵,蘋果iPhone手機的突破慢慢地就從當初的“革命性”技術,已經化身為點點滴滴的“臉麵修飾術”。
把內在的重要技術變化,轉移到外在的點滴麵部修複,庫克擅長的營銷術,不僅為每一次掏出五六千元不等的用戶提供了購買的噱頭,而且也導引蘋果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為了機械升級,iPhone手機就像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比如在iPhone 5s加入指紋識別,在iPhoneⅩ加個麵部識別,所有這些“麵部改良”,都隻服務於一個銷售時需要的噱頭和理由——這些細微的變化,都值得你花大價錢馬上擁有!至於有多少用戶需要用指紋或者臉部識別打開手機,是否真的適用,不再是庫克所要關心的範疇。
大屏手機是最好的案例。從喬幫主年代到庫克掌門蘋果的早先幾年裏,“單手就能使用的智能手機”,一直是iPhone手機的最重要戒條之一,因為這和用戶體驗有關。一個過大尺寸的手機,不僅手握起來感到別扭,更重要的是,它破壞了蘋果一向以來最看重的用戶體驗——智能手機畢竟不是Ipad,也不是桌麵電腦,一個普通人手掌的最大尺寸,就是它最合適的尺寸!
(2014年大屏手機iPhone6 Plus的推出,被業界認為是蘋果手機開始“墮落”,淪為平庸產品的開始)
事實證明,蘋果大屏手機成為了庫克實現內心自我突破的重要轉折點。它不僅表現為在三星等競爭對手而改變自身的特點,而且使iPhone變得越來越平庸無奇——以iPhoneⅩ為例,OLED屏幕,全麵屏,麵部識別功能,無線充電……所有這些點點滴滴的“麵部修飾術”,都是安卓手機競爭對手曾經嚐試過的技術,就像一位網友調侃的那樣:“不許你們說別人已經有這種設計了,重要的是蘋果終於有了!”
如今,蘋果手機什麼功能都有(隻要是競爭對手有的),恰恰是iPhone進化找不到重要創新點的病灶。十年間,從當年的驚豔麵世,到失去特征的“平庸無奇”,iPhone手機的產品迭代,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十字路口。
用戶成熟與中國軍團的崛起
蘋果公司的現狀雖如困獸,但也稱得上是一個“百足之蟲”,不會瞬間垮塌。但是,在蘋果過去十年來最倚重的中國市場上,中國用戶的成熟,和智能手機中國軍團的崛起,正成為蘋果的致命傷。
(華為手機和蘋果手機的此消彼長)
根據第三方數據調查的報告,過去6個季度以來,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量持續下滑;以最近的2017年第三財季為例,蘋果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降10%,環比下降25%。
如果說,中國用戶的成熟(相比較而言,美國人更熱衷於每年更換手機,為消費而消費),使他們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到iPhone手機機械升級帶來的弊端,那麼,另一方麵,華為等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代表的中國軍團的異軍突起,正在全球市場上對蘋果手機發起了“圍剿”之勢。
(IDC發布的2017年全球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華為已經無限逼近蘋果)
以2017年第二季度為例,華為、OPPO、vivo和小米已經占據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前4名,其市場份額分別為20%、18%、17%和13%,同比都在增長,這4家中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份額總和已經達到69%,而相形之下,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15年最高時的的14%一路下滑到今年的新低—— 8.2%(去年同期為8.5%)。
(華為覬覦的是蘋果的超額利潤區,未來十年內,它會不會複製過去20年來在通信設備領域對國外同類產品的完勝那一幕?)
在高端市場上,蘋果的創新力不足和三星的徘徊不前,使得華為有希望在未來幾年裏挑戰這兩家公司的王者地位。
雖然蘋果一家公司在利潤上獨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83.4%的超額利潤,但就全球市場來看,出貨量第三的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和蘋果手機的差距還不到一個百分點,隨著10月份華為Mate 10的發布,華為2017年仍然有希望在銷售數量上超越蘋果,並進一步蠶食iPhone手機的利潤空間。
靈活、自主的技術創新,使得中國智能手機軍團第一次借助“彎道賽跑”,在2018年去挑戰蘋果手機的霸主地位。
最後更新:2017-10-08 15: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