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手机大全
莱卡认证+双摄像头,华为P9拍照体验究竟如何?
当我拿到华为P9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说 “徕卡镜头”。瞬间我对华为这次的宣传肃然起敬,它们赢了一半,我心里想。不管是埃洛普说的产品差异化,还是乔布斯说的Think Different,茫茫机海中,一个足够亮的闪光点,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徕卡诞生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相机,也是最早确立35mm软片格式(24mmX36mm)的相机,它代表了最佳德国工艺和特殊影像文化。与传统相机厂商合作,其实是在国产手机中也是有先例。2014年,OPPO推出的N3就是采用了施奈德认证镜头。
摩托罗拉曾与柯达共同推出ZN5,而诺基亚(现微软移动)和卡尔蔡司合作长达十年。
说到“认证”,可能很多人认为认证镜头只是宣传的一个噱头。其实不然。以诺基亚为例,其与卡尔蔡司创建了共同的团队和实验室,第一款合作产品诺基亚N90,就是采用了卡尔蔡司天塞结构的镜头。虽然不是每一款“卡尔蔡司认证”的产品都是采用卡尔蔡司原厂镜头,但卡尔蔡司公司表示,在研发、生产等环节都会有相应的标准以及把关,以保证其质量达到卡尔蔡司标准。
1. 徕卡加双摄像头,有何作用?
有徕卡加成的华为P9(以下简称P9)自然会因此备受关注。与前代搭载双彩色摄像头的荣耀6plus不同,P9采用的是一颗黑白Mono摄像头以及一颗彩色摄像头。为什么彩色照片时代,需要配备一颗黑白摄像头呢?
原来,我们通常使用的手机摄像头传感器都是CMOS(少部分是CCD),这种技术只能感应光线的强度(即只能拍黑白及灰度),而不能记录光线的颜色。柯达公司发现黄色滤镜可以滤除或减小红、蓝光对照片的影响,所以在传统黑白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上都装上不同种彩色滤镜(RGB三原色),这样就可以记录光线里面三原色的色彩信息。但是由于人眼对绿色最为敏感,所以绿色像素点的占比会多点,这种传统的排列方式可以缩写为RGBG。后期再通过算法合成,彩色数码照片就诞生。这种滤镜则被称为“拜耳滤镜”。
虽然这样的做法实现了彩色数码照片,但是这种技术依然存在弊端:它会挡住三分之二的入射光线,每个彩色的滤镜只允许与滤镜相同颜色的光进入,所以导致实际照射到CMOS上感光成像的光线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最大可能地提升CMOS尺寸(通常下手机传感器都在1/3左右,但是也会有像诺基亚808的1/1.2的特例,不过你可别小看数值上1.8的差距,面积可是相差了将近4倍呢)。
同时近年来,感光元件厂商推出了如背照式传感器,还有RGBW传感器(传统的拜耳滤镜中,加入白色White以提升感光度)。
在P9上,两颗摄像头都采用了索尼的IMX286,其中彩色摄像头是RGBG传感器,另一颗是黑白Mono。右边的彩色摄像头负责收集色彩,左边的黑白摄像头负责收集光线和灰度,最后通过算法合成一张完整的照片,理论上收集的光线要更多,细节更加丰富。由于这款传感器是定制产品,SONY官网没有详细的资料,根据少量的信息我们推测这款传感器类似IMX278,传感器面积大约为1/3.06 ,镜头模块来自宁波舜宇,光圈是F2.2 。
软件方面,P9取景界面从左到右滑动是拍照模式,从右向左滑动是设置。
而手动模式需要在快门按钮上的小白杠向上滑动激活。手动模式提供了譬如测光模式、ISO、快门速度、曝光度、对焦方式等更多选项。但是对比专业模式的鼻祖Lumia专业拍照(上:P9 下:Lumia),Lumia仪表盘式的界面要更加友好且直观。
P9不仅提供了常规的拍照设置选项,还新增了色彩模式和自动添加“徕卡”水印。色彩模式中有便准、鲜艳和柔和三档选项。
(上:普通模式 下:鲜艳模式)
从样张可见,鲜艳模式并不是单纯地提高了饱和度,画面的颜色色相也是发生改变的。总体来说,亮部加了一点橙色而暗部加了一点蓝色,同时还有轻微的暗角。这种模式看上去很有趣,特别是在晚上拍城市灯光的时候特别有感觉。后者的“徕卡水印”则是会在照片左下角自动添加一个带有华为和徕卡标识。当你拍照并且上传朋友圈、微博的时候,你的照片便会第一时间被辨识出来——来自华为P9,就好像几年前用iPhone发微博时会有一个骄傲的小尾巴——来自iPhone客户端一样让人满足。
2. 牵手徕卡,成像表现如何?
以下样张大部分均由Lumia950(以下称950)、P9在全像素4:3画幅下生成,少部分样张来自iPhone6 . (上图全部都是P9)
a. 白天样张中,第一组照片是走廊。白墙和灰色窗户有较为明显的反差,但是两者照片在宽容度上面基本一致。100%截图可以看到,950的细节要比P9更加,最远的窗户以及瓷砖依旧清晰。
第二组建筑物样张,950的宽容度要稍微比P9更加,左下角的英文字母和广告牌要比P9明亮清晰。100%截图查看中间的优衣库广告牌,950的英文字母要明显比P9更加有立体感,背面的玻璃也要清晰可见。
由于950采用的是1/2.4大传感器,像素也要比P9多,所以在白天样张中,解析力要表现得更好。但是对于日常使用而言,P9在日间成像也属于优秀的水平。
b. 室内样张中,第一组是食物。950相对P9的颜色要浓艳,整体的明亮度相似。但是P9的ISO要比950稍微高一点。其实P9在最近一次更新后,照片已经不会像之前那样随便提升ISO以获得亮度了。但是,小光圈和没有配备光学防抖的确是很大的遗憾。
第二组照片是建筑物中的灯光,950一直延续色彩浓艳的风格,而P9也保持了相对较高的ISO。
而P9的鲜艳模式则会有另一番不同味道。
c. 傍晚样张中,相对于iPhone6 ,P9的纯净度更高,色彩还原能力更加好。虽然950在明亮度上面有优势,而且在远处灯光下细节也更加多,但是观感上,P9稍暗却突出了灯光比较吸引眼球。100%截图可以看到,P9的细节依旧不如950 。
d.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暗光效果。第一组树林照片,在相同是快门速度1/3s ,ISO3200条件下,JPG压缩出图后,P9亮度明显不如950,P9只能勉强看到树的轮廓和后面的灯光。
但是在RAW中,P9却要比950明亮许多。
以同样的条件拍摄了第二组照片。
得到的照片依旧是JPG下,P9亮度不如950,但是RAW却是很明亮。
我们尝试通过LR分析两者的RAW文件,两者记录的RAW都是只有10位色深度,未达到14位的深度,可以判断两部手机的RAW文件可能是有损的RAW。
对RAW文件进行100%图片查看时,我们发现P9的画面出现与真实场景不符合的色彩,同时四角的暗角也要更加明显。而950虽然画面明亮度不高,但是却接近人眼观察的景物。
以上为P9的RAW样张在PS中打开的截图,图二是+1档曝光后的效果,可见暗部已经发红偏色。
以上为950的RAW样张在PS打开的效果,图二是+3.8档曝光后的效果,照片的颜色纯度要优于P9 。后期可调整度更加高。
其实P9刚到手的时候,我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P9的RAW照片是要非常明亮似乎是接近发布会所说进光量特别大的效果,但是分析RAW文件的时候,会发现画面要比正常照片过曝两档左右且出现彩色噪点,我们推测这是经过机内算法实现的RAW文件,而不是原始的数据。4.29更新了固件后,RAW文件已经不会出现明显过曝的情况。
那么在相对正常的RAW文件下,P9画面明亮是否得益于黑白摄像头呢? 我们尝试在相同参数下使用双摄像头和单彩色摄像头拍摄。
100%截图画面只是存在小部分细节的差距,明亮度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对此,我们推测,P9的RAW文件更加明亮可能是得益于RGBW传感器,由于把Green部分换成了White,画面的进光量要比950的RGBG要明亮,但是同时色彩却因此出现缺失。P9画面整体有些偏色,后期加曝光后会出现明显的暗角和偏红。而950部分,RAW文件的可调节性更高,曝光度更高的情况下,画面颜色依旧保持相当高的还原度。因此,虽然P9 RAW的画面要明亮,但是色彩缺是不准确的,后期机内算法降低了亮度掩盖住了不准确的色彩,因此JPG亮度部分,P9却不如950 。
那么在自动模式,JPG图片下,P9是否比相同传感器大小的产品要优胜呢?我们在相对暗的情况下,纯自动模式与iPhone6对比。
两者的照片在白平衡上面都是不准确的,P9太鲜艳,iPhone6饱和度不够。尽管P9的ISO已经去到3200了,但是照片的亮度依旧是明显不如iPhone,特别是后面一部黑色爱立信,底部已经几乎看不清楚了。但是P9中蓝色爱立信的键盘上的字母要比iPhone清晰,画面的立体感也要稍强。我们推测,这是黑白摄像头收集到了更多细节。
e. 最后的微距拍摄中,第一组是室内灯光下的手办。P9除了ISO依旧较高的问题下,背景虚化能力也不如真正大光圈的950(目前手机中最大光圈的是三星S7,达到了F1.7)。焦点同时设立在小熊的脸上时,P9背景中的手工瓶子要比950的清晰。
如果第一组照片不足够明显的话,接下来树林里面树叶的特写则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大光圈下的照片,婆娑的树叶有一种柔光的虚化效果,从树叶间穿过的光已经被虚化成光斑。P9上面F2.2光圈变现得要逊色。
这时候有人要说了,P9不是有大光圈模式吗?最大光圈不是可以达到F0.95的效果吗?其实虽然P9的大光圈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面模拟镜头的景深效果,但是毕竟只是后期的涂抹,这个功能在上一代产品中也有出现过,即使P9的涂抹效果更加自然,但是涂抹的虚化效果是一种暂时欺骗眼睛的做法,当背景出现灯光的时候,大光圈模式是不可能出现光斑效果的,仅仅只是把光线抹得模糊了而已。
3. 双摄像头的意义在哪里?
如今,手机拍照越来越重要,产品也在争妍斗艳。老牌厂商如三星在今年的旗舰产品S7系列中,不仅带来手机中最大的F1.7光圈,还搭载了双核全像素传感器;索尼则是继续加强移动部门和影像部门合作,采用了自家传感器、G镜头以及全世界最快的对焦技术;
iPhone虽然在传感器面积不变下提升了像素,但是却采用了“深槽隔离”技术,避免子像素之间的串扰,得益于Apple强大的图像算法,iPhone的影像依旧是市场上的佼佼者。传说今年的iPhone7也将会是双摄像头设计,它会不会配备两个不同焦距的摄像头实现无损变焦,解决多年来摄像头体积受限于机身无法像相机一样实现真正的变焦功能呢?
其实双摄像头的手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早在五年前LG和HTC分别推出了双摄像头手机LG Optimus 3D与HTC EVO 3D,无独有偶,早期配备双摄像头的手机都是为了拍摄3D照片。虽然3D拍摄没能引起市场良好的反应,但是双摄像头却在一直发展。
由于手机的内部是一个极为紧凑的结构,摄像头的体积受到限制,现阶段的双摄像头更多时候是为了解决手机摄影成像问题。他们大致归为三类:
1、一种是不同像素的主副双摄像头技术,高像素的主摄像头负责成像,而副摄像头负责测量景深等数据,以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的功能,如HTC M8、中兴AXON;
2、一种是相同像素平行双摄像头,就是两个相同的摄像头拍摄一样的画面,通过软件合成出一张照片,变相的实现了更大的传感器,带来更大的进光量,以荣耀6 Plus为代表;
3、 还有一种是相同像素黑白双摄像头,一枚负责收集色彩,另一枚黑白镜头负责收集光线和灰度。理论上黑白双摄像头组合相比单一镜头在解析力、夜晚拍照的细节捕获方面更胜一筹,代表手机有360奇酷手机、华为P9。
忽略对焦速度不佳,以及没有OIS加持夜景容易手抖的问题外,但是不管怎么说,P9的拍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光线充足下,P9的颜色讨喜,宽容度比较优秀,能满足大部分用户使用。虽然,夜景并不如大传感器的产品那么惊人,但是比起以往产品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进步了。关于“徕卡认证”,我觉得更多是表现在算法上面,比如说讨喜的颜色,夜景的算法以及不一样的黑白镜头模式和鲜艳模式。
4. 这是一次尝试,但华为仍需努力
我们回到标题,徕卡加成主要还是表现在软件算法上,硬件上面还未能做到独一无二。我们可以认为,徕卡认证双摄像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在手机红海的时代,勇于创新不仅是需要勇气,背后还需要有财力支持。然而双摄像头无疑需要机身为此腾出更多空间,但在P9身上,我们发觉双摄像头的优势却并不是特别明显,画质没能比其他单摄像头手机提升一个档次,与现阶段拍照强悍的三星S7等机型还有一段差距。
P9配备的镜头为SUMMARITH 1:2.2/27 ASPH镜头,光圈为F2.2,焦距27mm,不过P9的双镜头采用的是索尼IMX286传感器。
软件上面也只是提供了黑白镜头和大光圈模式,可玩性不高,双摄像头的价值没能完全挖掘出来。为了实现画质的小幅度提升而舍弃宝贵的空间,这种做法在我看来这是值得商榷的。既然单摄像头也能实现高画质,为何不选择使用大传感器(像Nexus 6P的IMX377 1/2.3超大CMOS)单摄像头的方案呢?
但是对于华为来说,一方面,徕卡加成提升画质,让华为手机产品的拍照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近年来,从双摄像头的荣耀6Plus,到旋转摄像头的荣耀7i,再到稍有成就的华为Mate8,以及现在的华为P9,华为正在努力地摘下拍照弱的帽子,不断提升产品的拍照水平以及拍照产品的趣味性;而另一方面一款面向国际市场的双摄像头产品,而且比传闻中双摄像头的iPhone7提前半年多,自然会吸引不少消费者的目光,正如我一开始所说,身边越来越多人知道华为推出了一款P9的拍照手机,何况凭借“徕卡认证”的双摄像头也能吸引一批摄影爱好者呢?
当然对我来说,P9还有一个惊喜就是制作工艺有进步。P9是铝质金属机身,但是不同版本采用的工艺不同。譬如高配版的琥珀金采用的是金属拉丝工艺,手上的陶瓷白则是在金属机身上面增加涂层实现晶莹透亮的陶瓷光泽和效果,低配版采用的是类似iPhone6的金属喷砂工艺。
阐明金属性质的倒角切边面积不大且角度较小,实际不会有硌手的感觉。尽管在金属机身添加涂层是一种不诚实的做法,它极大地掩盖了金属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却带来圆润的手感以及掩盖了天线切割线,就看你怎么去选择了。
华为还需要更加努力去缩小自身与国际厂商的差距,不仅要解决对焦缓慢,暗光噪点等问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发提升软硬件的水平,广告上面也不要迈太大的步伐。一款好产品的背后是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更加谦逊的态度。
华为在拍照上面肯花功夫,这是好事,说明华为挖掘到手机的刚需并行动努力去优化改变。至于实际的体验如何,相信你看了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我们建议还是去实体店真切把玩下。
下次华为还会玩什么把戏呢?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说明:部分配图来自互联网,如果侵权请及时通知删除,文中有不严谨之处欢迎指正,祝您搞机愉快!
最后更新:2017-10-08 15: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