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
手機大全
iPhone十周年亮點不多飆天價:果粉腎累心更累,轉向安卓休養生息!
小儲(天方燕談作者)
北京時間9月13日淩晨,蘋果2017年新品發布會在史蒂夫·喬布斯劇院舉辦,重磅推出iPhone三連發:iPhone 8,iPhone8 Plus,以及全新的iPhone X。
10年,可以讓一款偉大的產品具有史詩感,但不知為什麼,作為多年賣腎的果粉,麵對飆上了天價的iPhoneX,那種往年熱淚盈眶的情懷突然減弱了許多,反而增加了許多無力感。
iphone8的雙麵玻璃設計、Touch ID、支持無線充電、以及快速充電的性能並無多少驚豔之處,但5888元起的價格也還算匹配。然而iPhoneX,最低8388元起,已經堪稱史上最貴iphone 了,再看看它的所謂亮點:光學防抖+AR技術,全麵屏,雙玻璃機身,取消Home鍵,Face ID刷臉功能,續航能力提升,不得不說,確實有一些變化,但也都難稱得上驚喜,這賣雙腎可能才勉強夠用的價格,我還要繼續粉下去嗎?心中的猶疑已經為用戶體驗提前預支了幾分不情願。
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
記得一位潮人大哥買了一部iPhone一代,我抱著獵奇的心態借來把玩,一下子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指尖隻那麼一劃,一片斑斕閃過,心就跟著飛翔起來!簡直就是此物隻應天上有啊!兩指一縮一放,圖片忽大忽小,當時在觸控屏上那樣順滑的操作都是對整個手機行業的顛覆,感覺相當奇妙……雖然一代iPhone還沒有安裝App的概念,也不支持多任務,但iPhone隻有一個按鍵的大屏幕和手指操作的“未來感”,都至少領先了時代至少5年,電容屏、多點觸控技術支撐下的用戶體驗在2007年絕對堪稱一種震撼性的創新。當時的Nokia還嘴硬,堅稱各有各的路數,但沒過多久,市麵上所有手機就長成了一個樣子。
從二代起,iPhone開始支持3G網絡,各種聯網App變得更加實用。我擁有的第一款iPhone就是二代,我對二代最大的褒獎就是安裝App的便捷性。雖然二代iPhone的硬件改動不大,但App Store的出現實在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通過引入大量開發者來共建生態、統一管理,並且小心翼翼地在開放與封閉中尋找並保持著平衡。二代iPhone已經比原來的多普達、摩托羅拉等智能手機優越太多,它讓手機成為了一種隨身玩具,增加了人機間的互動和粘性,而不再隻是一個功能性的工具。
三代的iPhone 3GS納入了應用內支付機製(IAP),讓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參與了進來,與用戶共生,共同構建生態係統,使整體商業想象力大增。此外,三代iPhone的硬件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強,比如攝像頭像素從200萬增到320萬,容量開始有32G。
四代的iPhone 4由表及裏、從軟到硬都有了很大改進,這也是喬布斯最後一次親自發布給世人的產品,算是老爺子臨終前的最後貢獻。軟件方麵,iPhone4 正式把操作係統命名為iOS,它支持後台多任務,出現了文件夾的概念,並且推出了Face Time。當時的造型也非常經典,內核則用上了Apple自己的A4。
從五代的iPhone 4S開始,Siri出生了,人們紛紛懷著各種不可告人的激動心情開始對她百般調戲。一直在使用上一言難盡的iTunes開始漸漸淡出,iCloud隆重登場。五代的iPhone 攝像頭達到了800萬像素,加上優秀的軟件算法,開始正式取代數碼相機卡片機。
六代的iPhone 5的屏幕尺寸變長了一丟丟,分量卻變輕了。8pin的小接口有點尷尬,微型Nano-Sim卡算是一點變化。六代的iPhone5 改觀有些勉強,所以人們開始調侃:數字後加一個S,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七代的iPhone 5S和5C果然有了較大的動作:指紋識別驚豔出世,第一次同時滿足了安全和便捷兩大需求;iOS的UI設計拋棄了擬物化而改用扁平化(擬物化圖標全都被拍扁了,用卡片式替代了原有的應用圖標),這引起了圈內巨大爭論,但同時也是用戶與市場成熟的象征——客戶需要更加簡潔高效的界麵。較大的變革是產品線開始以價格作細分,推出了高階“土豪金”,以及低價版的5C。
八代的iPhone 6及iPhone 6 Plus尺寸明顯增大。另外,蘋果試圖在這一代實現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生態。軟件方麵,Apple Pay的推出是搶占支付市場的一大利器,給微信支付造成了極大壓力,Watch的應用也值得一說。iOS 8更加開放,各種應用都可以用指紋解鎖了,輸入法也可以自由選擇。所以從八代的iPhone 6及iPhone 6 Plus起,“越獄”操作開始淡出曆史舞台。
九代的iPhone 6S及iPhone 6S Plus又是一款小修小補的s版升級,同期,還推出了一款廉價版的5SE。
十代的iPhone 7及iPhone 7 Plus仍然是小聰明小改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7Plus的雙攝像頭。
縱觀iPhone發展簡史,近期iPhone的緩慢進步總讓人有種智能手機已經進入行業市場穩定期的錯覺,但反觀安卓係統這十年來日新月異的進化,又看到一種智能手機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的未來願景。不得不承認,早期勢弱的安卓現在很多方麵已經追平iPhone,另有很多方麵甚至已經後來居上:
1,iPhone開放度長進不大,但流暢度逐漸被安卓追平
安卓從開源就決定了它擁有廣泛的開發者社區,安卓手機用戶可以下載第三方應用並且安裝到手機上,甚至可以自己開發應用,並分享給大家使用。顯然在封閉的iOS上沒有這樣的待遇,iPhone的開放性遠遠不如安卓。蘋果的封閉性不僅僅體現在它的應用軟件開發上,還體現在對第三方功能的支持上。比如,iPhone的藍牙並不支持用來傳輸數據;雖然iPhone很早就配備了NFC(近距離無線通信),但並不對第三方開放,所以我們不能用iPhone刷公交卡,一些有趣的NFC功能帖也不能與iPhone適配。
然而,在流暢度方麵,安卓卻隨著版本的更迭,係統越來越流暢。Android 8.0對開機速度進行了優化,穀歌 Pixel 在Android 8.0下的開機速度要比Android 7.1.1快2倍。
2,iPhone傾向華而不實,賣腎換不來安卓的很多日常功能
iOS係統的最大槽點還並不是它的封閉性,而是它缺乏很多日常實用功能,迭代數次並沒有長進。
iPhone不適合用來輕度辦公,因為下載文件都得依靠應用來實現,而且隻能在下載的應用中預覽,這就相當於iPhone拒絕提供對辦公的支持。並且,iOS不能像Android一樣管理手機文件,即將最新上線的iOS 11中終於開放了文件管理應用程序,但據說使用起來仍然不夠直觀形象。
iOS係統中沒有一鍵清理緩存的功能,想要從係統層麵清除緩存隻能卸載軟件。
要在iPhone上保存音樂和視頻文件,隻能通過iTunes軟件進行傳輸,不能實現即插即傳。
雖然在iOS 11上加入了流量開關,但仍然無法切換2G/3G/4G。
不能批量刪除聯係人,不能將聯係人導入手機卡。
3,iPhone在存儲空間上玩套路,安卓提供存儲拓展
iPhone的存儲設置一直是槽點,即使是果粉的我也對iPhone在存儲方麵的設置頗為不理解。
起初,蘋果配有16GB和64GB版本,隻有當客戶覺得16GB不夠用時,才會加錢去購買64GB。後來,蘋果又取消掉了64GB版本,保留了32G版本,但這時隨著軟件係統不斷發展,16GB已經不能滿足最基礎的需求,32G也已經不太夠用,客戶不得不加錢選擇128GB版本。如今,iPhone X幹脆隻保留了64GB和128GB兩種版本......這種“去掉中間值、隻能取兩頭”的設置不是套路又是什麼?
隨著信息發展的進一步深入,每個人需要保存的電子數據越來越多,必然要求越來越多的存儲空間。對於不想花大價錢購買大容量版本手機的用戶,存儲拓展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iPhone 8的最大競爭對手三星蓋樂世Note8基礎存儲配置為64GB,同時還支持 micro SD存儲卡,最大支持到512GB容量。iPhone相比之下,顯得傲慢又貪婪。
4,iPhone對於自身老大難的續航問題不屑於解決
iPhone有許多莫名的堅持,比如係統的開放度,比如向來保守的電池容量。iPhone的續航一直被詬病,然並卵,人家並不care,偏又新推出了大號全麵屏!而對於全麵屏的續航問題,iPhone的解決方案是——終於配備了快充!在祖傳的5V/1A充電器這麼多年來迎著各種吐槽仍然堅持的情況下,快充足以讓果粉熱淚盈眶、喜大普奔!但是,定睛一看,原廠附送的充電頭仍然是5W電源適配器。當各大安卓機型用戶紛紛表示好厲害,並紛紛亮出15W/18W/20W/24W/25W充電器的時候,你能想象作為一名果粉的內心戲有多麼苦澀嗎?!
5,iPhone 的數據線不耐用,是為了拯救配件商嗎?
iPhone的數據線質量更輕、手感也偏柔軟,但卻真的不耐用,每款iPhone原配的數據線不換都不正常。據說,iPhone數據線不耐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環保而在材質上的妥協:蘋果采用了橡膠材料替代其他手機廠商常用的PVC材料作為數據線絕緣保護。
但也正是因為蘋果拒絕使用耐用性更強的PVC材料才使一個龐大的“偽蘋果數據線”市場應運而生。偽蘋果數據線以低於原裝的價格和比原裝更耐用的質量獲得了客戶的青睞,所以市場很是火爆。但據檢測顯示,偽蘋果數據線氯元素含量高達31萬ppm,是蘋果要求的300倍之多,極不環保。但這種有害物質嚴重超標的數據線市場卻彌補了iPhone原裝數據線不耐用的短板。
6,iPhone設計師有一些叫人讀不懂的倔強
其實,作為果粉的我一直在心中埋藏著對iPhone設計師的兩個槽點,久久難以釋懷。
迷之槽點一:為什麼iPhone的攝像頭一定要做得突出機身,到底是有多麼不願意壓縮攝像頭模組厚度來成就整體的美觀啊!國內有不少廠商已經實現了讓攝像頭平齊於機身但並沒有影響拍攝效果,但iPhone則是根本沒覺得這是問題,主觀拒絕朝這個方向努力啊!
迷之槽點二:難道iPhone看不到市場上雙卡雙待的需求嗎?難道隻有中國有這樣的“變態”需求,所以不必為隻討好中國而改變設計初心嗎?或許實現雙卡雙待對於國內廠商來說小事一樁,但對於蘋果來說就比較困難?壓縮手機內部空間以容納雙卡會破壞iPhone的一貫形象設計?還是雙卡雙待需要更多的硬件資源去維持,這違背iPhone向來在運存方麵的保守下料原則?
哎呀,腎好累,心更累,我想我要對iPhone說再見了,否則用不起iPhoneX,又沒人理會我這顆操碎了的心,多麼痛苦無助。且讓我買個華為去休養生息吧!
最後更新:2017-10-08 14: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