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
手機大全
有“芯”有“雲”,華為Mate 10有望推動生活進入真正的智慧時代
在近期Mate 10產品發布會上,華為公布了兩大好事兒,一是前三季度銷售數字為1.12億部,同比增長19%,這意味著華為已在份額上超越蘋果,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下一個趕超目標將是三星。另一個是,Mate 10將是首款搭載麒麟970芯片的手機,而麒麟970正是華為前不久發布的首款人工智能芯片,Mate 10自然是華為寄予厚望的下一階段勇爭第一的殺手鐧。
坐二望一的關鍵時刻,首款搭載人工智能芯片手機的發布,自然是新一輪利好的征兆。但刨除首款、首部意義之外,更值得挖掘的是,從這刻起,華為終於完成了“芯”的建設,連同長久以來的終端“雲”布局,達成了一個完整的移動智慧生態建設。這使得華為有望像當年的蘋果一樣,刷新手機體驗,引領一個新時代到來。
“低頭族”有望被取代
現如今,可能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不是低頭族,沒有這種時時刻刻看手機的習慣。說到底,都是源自2007年1月iPhone的發布與其所帶來的智能手機時代,手機應用豐富,需求俯首即是,是典型特征。
這次,華為Mate 10的發布則有望帶來一種新的潮流,取代十年間我們習慣的手機相處方式。這不是說手機變得不重要了,而是更加如影隨形,融為一體。這中間的變化是,外界的數據和服務更加海量,而人工智能將成為我們知心的前端助手。
傳統智能機的服務提供是被動式的,在功能具備的情況下,用戶要就有,不要就沒有。係統除了推送廣告外不會主動提供服務。用戶通過選擇App、打開App、觸擊屏幕這樣一係列複雜的自我選擇來實現一個應用服務完成。而智慧手機則不然,它通過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與偏好,通過前期對於海量數據的學習和分析,直接預測用戶某一場景下的需求,做到與用戶心有靈犀。
例如手機知道你目前正在運動,同時手機連接著海量的音樂庫,通過偏好學習,它會主動選擇你最喜歡的、且最適合運動不同階段欣賞的音樂;獲知飛機晚點信息後,係統會自動連通雲端,自動給你推薦最優化的改簽航班;在你趕赴一場商務會議前,手機自動從雲端獲取交通信息,發現擁堵時及時提醒你將出門時間提前。再例如手機中的所有App理論上是隨時待命的,如果手機熟悉用戶的使用習慣,就會將一些低頻的軟件進程完全關閉以省電,但在用戶需要使用之前又恰到好處地喚醒待命。
這些在當前看來不可思議的場景,在未來的智慧手機中是常態。智能機時代的連接與智慧機時代的連接完全不同,智能機能夠處理的場景有限,而智慧機能夠處理的場景則無限,其內在的連接則更是複雜到無以複加,終端雲服務是必備條件,雲提供的服務越豐富,硬件的性能越能被發揮到淋漓盡致。
這也就是不難理解,為何在華為手機“坐二望一”的關鍵節點,將精力放在了人工智能手機上。在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提到,華為智慧終端雲服務早已布局,且已覆蓋數據體驗、應用體驗、娛樂體驗、出行體驗四大部分,圍繞用戶體驗做全功夫,看來,軟件服務將成為未來手機市場的競爭焦點之一。
“芯—端—雲”三者缺一不可
可以確定的是,手機從功能機轉向智能機是個偉大的跨越,從智能機轉向智慧手機將具有更大的意義。但要做到這些,讓手機足以成為一部人工智能手機,需要跨越的障礙還是很多的。芯片的智慧化是核心,人工智能處理器麒麟970的研發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障;終端方麵,華為終端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並且覆蓋了全球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雲服務方麵,華為麵向用戶提供了應用市場、移動雲服務、天際通、Huawei Pay、主題商店等終端智慧雲服務,覆蓋用戶全場景,這就是“芯—端—雲”的概念。通俗來說,沒有人工智能係統,人工智能芯片無用武之地,反之亦然,而沒有人工智能雲計算和服務,人工智能軟硬件則根本無法實現消費者體驗升級,因為根本發揮不出兩者性能,三者是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就像華為的人工智能體係:基本的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模型的形成是在雲端,在雲端通過訓練形成知識庫,用的時候隨時調用。而手機端強大的運算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讓用戶的手機隨著用戶的使用不斷智能化。在雲之下,無所謂軟件和雲的區別,都是統一對外提供服務的一體,華為終端雲服務正是這樣的雲,通過布局Huawei Pay、天際通、華為視頻、華為應用市場、華為音樂、華為智能助手等智慧雲服務,提前搭建了一個移動智慧生活場景,把生活的方方麵麵點點滴滴放入其中,為即將實現的未來智慧生活搭建了完備的實現土壤。
這正如把汽車研發出來之前必須要有一條公路,公路上必須提供某些如加油的其他服務,且必須為汽車製定某些行進規則一樣,大致是這個道理。而如今,有了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華為移動智慧生態係統,終於又有車,又有路。咱們對於智慧生活,也不再是門外觀望,到了真正入門體驗的時候了。
如此一來,未來的人工智能手機也形成了互相推動的兩端,一端是人工智能終端雲服務生態,一端是人工智能芯片。終端雲服務的每一次升級,都是人工智能芯片升級的前奏,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類似於PC時代的wintel聯盟。這在移動時代,是個非常高的競爭壁壘,任何廠商僅推出其中一個是沒用的,必須雙線齊備且都能做成方可與之一戰。
移動智慧時代已在眼前
說回對於手機用戶的切實改變,就是智慧時代的來臨,這從華為Mate 10這款標誌性手機上可見一斑。在Mate 10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直言,他在上班路上,喊一聲“你好小E”,就可以讓小E輔助導航、撥打電話。但移動智慧的場景還不僅如此,想實現輕鬆無憂,還需打通生活場景背後的信息流、資金流等方方麵麵。
智慧時代的內涵在於智慧連接,這背後必然需要有巨大的服務生態和服務能力所支持,華為正是通過與其它行業的跨界合作,將我們生活中的場景全麵拿下。比如出行和支付方麵,Huawei Pay通過與ofo戰略合作,用華為Mate 10輕輕一觸就可解鎖小黃車;通過對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標準支持,一部華為手機相當於全國範圍160多個城市的公交卡;通過和銀聯等合作,一觸閃付,支持多達61家銀行,覆蓋全部全國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和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即使出國,也有華為天際通鋪好道路,解決了手機用戶出國上網不便的問題,在80多個國家都可以無卡高速上網,覆蓋幾乎所有熱門目的地。
通過合作,華為移動雲生態得到縱深和橫向的擴展,這種積累多年的廣泛而深入的戰略聯盟,並非是一朝一夕可以追趕的。這種生態能力帶來的極致體驗,有能力把用戶牢牢地黏住。
再如,大家所需要的內容生態,視頻、音樂、閱讀等等,均在華為終端雲服務的覆蓋之中。不止如此,華為應用市場已經成為安卓係統中精品應用的集中地。根據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在發布會上所透露的,華為終端雲服務全球注冊用戶如今已經突破3億,注冊開發者突破33萬。華為應用市場應用下載已經累計超過1,100億次,月活躍用戶達到1.5億。過去人們常說,華為與蘋果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個生態,沒想到華為生態已在不知不覺之間悄然發力。這當然要拜人工智能熱潮驟起所賜,人工智能給了華為趕超的機會,而建立於雲端之上的這個機會,顯然要比尋常的軟件生態更有潛力,無論從深度上還是廣度上。
最後更新:2017-10-27 18: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