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3 返回首頁    go 手機大全


OPPO:敢為天下後

“為什麼是OPPO?”很多人想知道答案。

這家手機廠商在過去兩年攻勢淩厲,數據亮眼。IDC的數據顯示,2016年OPPO在國內手機的出貨量達到9500萬,首次問鼎國產手機第一名。與2015年相比,OPPO增長率達到122%。其中R9、R9 Plus、R9s、R9s Plus四款手機占到總出貨量的半壁江山。

更重要的是,2017年OPPO增勢同樣迅勐。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2017年第二季度,OPPO出貨量為2950萬,市場份額增至8.2%。

談及OPPO的成功,外界將原因更多歸為渠道和品牌,顯然這不是答案的全部,手機行業競爭加劇,偏科生已經沒有參賽資格。

2017年年中時,吳強接受群訪,有媒體問道:“OPPO主打年輕人,對於其他目標用戶如何規劃?”吳強性格溫和,不善言辭,被追問幾次後,他有些著急,脫口而出,“還會有下一批年輕人。”事後,他反思回答欠妥。事實上,用戶在成長,OPPO也會成長。

從他口中,很難聽到跌宕起伏的故事,甚至跟OPPO內部任何一個人聊,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內斂和低調。“OPPO挖掘不出驚天動地的故事,就像滴水穿石,很平淡。”OPPO的掌門人、CEO陳明永近年鮮在公開場合露麵,在公司他常推《孫子兵法》,“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善戰者之勝也,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吳強一字不差。

外界對陳明永充滿好奇,但員工對他並不陌生。陳明永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公司,有時還在辦公區轉轉,誰的桌子擺了有趣的新物件,他也會好奇地看看。

與OPPO合作六年,高通高級銷售總監盛況幾乎沒怎麼在談判桌上與他會過麵,兩人更多是在喝茶和散步的時候交流。OPPO的企業文化是“本分”,聽上去有些寡淡無味,“就是陳老師教給我的,”他口中的陳老師正是陳明永,“在誘惑和壓力麵前,堅持做認為對的事情。

回歸原點

所謂OPPO崛起的秘密,不是外界揣測的僅僅依賴渠道和營銷。

“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是OPPO對產品的要求之一。2013年,OPPO曾推出搭載旋轉攝像頭的N1,吳強認為N係列過於強調創新而隻贏得少數用戶,“投入大量的研發和精力,最後證明隻滿足了一小部分用戶。”吳強反思。

2015年,OPPO開始主打R係列,並且定位年輕用戶群體。小米和華為都在同時推多產品線,吳強認為要抵製誘惑和壓力,“我們不管別人怎麼做,或許是OPPO能力不夠強,既然吃虧了,就堅持隻做一件事情。”

兩款產品的打磨之後,R9成為2016年爆款。銷售最火爆的時候,OPPO的上海代理楊海波(化名)永遠處於缺貨狀態,“公司的車24小時在機場接貨,手機一到就分給幾千個終端。”

這種聚焦帶給渠道的影響難以一概而論,一方麵,渠道可以集中炮火重點推R係列產品,但在一線城市,楊海波麵臨的情況稍顯複雜,在打爆了3000元左右價位段之後,OPPO沒有更高價位段的產品,“想要在一線城市做好,需要在更高價位段站穩腳跟。”楊海波告訴記者。

“充電五分鍾,通話兩小時。”這是OPPO最為外界熟知的廣告之一,背後技術是VOOC閃充,由OPPO獨立自主研發,最快可以將充電速度提升4倍,2014年推出的Find 7最先搭載了VOOC閃充技術。

一些上遊供應商當時也有快速充電的解決方案,雖然效率低於OPPO,但成本也更低。一方麵出於更佳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麵想要構建產品和專利壁壘,OPPO最終選擇使用自己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OPPO對與用戶直接相關的核心功能會下大工夫做到極致,比如閃充和拍照,但對於用戶要求本來就不高的配置,原則是“夠用就好”。一直以來,高通作為手機芯片的最大賣家,幾乎不會為哪家廠商提供定製芯片,“高通芯片有800、600、400等不同的係列,對於用戶而言800係列的CPU很難用到極致,600係列的拍照功能又不夠出色,他們想要兩者的結合。”高通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2017年推出的R11搭載的驍龍660就是高通與OPPO深度合作的一款芯片,采用800係列的拍照技術和600係列的CPU。隨後,vivo X20、小米note3都使用了這款芯片。

高價低配是有些人強加給OPPO的標簽之一,但吳強沒有想過回應。“比這狠的標簽多的是,還有人說OPPO是廠妹機,但並不是事實,沒必要因此亂了方寸。”

國內手機廠商和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的角力過程,在上遊供應鏈得到體現。七年前,高通總部的人來亞洲,第一站是三星,第二站是HTC,之後是日本索尼、LG等,但今天,或許會先飛到國內見OPPO、vivo和小米,之後再飛到韓國見三星。

雙方最初的合作並不愉快,“一個喝茶,一個喝咖啡,讓他們結婚很痛苦。”2012年10月, OPPO前往美國拜訪高通,也正是這次美國行,本質上改變了雙方的關係。

當時,OPPO六位高層帶著最新的Finder手機到美國,“美國人都震驚了,至少意識到OPPO是一家做好產品的公司,而不是想象中的山寨廠商。”盛況回憶。六年前,高通一年在OPPO的出貨量不到200萬套,現在這個數字已經翻了幾十倍。

OPPO也曾為了創新而創新,結果為此付出代價。2014年推出的R5最大賣點是4.85mm的機身厚度,但由於太薄,R5沒有配備標準的3.5耳機接口,而是把耳機接口集成在充電接口上。“其實沒有必要因為一兩毫米的厚度犧牲用戶體驗。”OPPO產品策劃總監黨壯麗坦言,現在還是會計較細節,但要建立在不傷害用戶體驗的基礎之上。

2017年9月份小米發布小米note3,雷軍首次提到女性用戶。到今天,手機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各家的狀態都是此消彼長,華為2016年9月發布的nova係列無論是價位還是目標群體,都被認為是在爭奪OPPO、vivo擅長的年輕人用戶。

據說,有上遊供應商曾經追問陳明永,OPPO是否會做類似華為Mate係列的產品,對方給出否定的答案。陳明永的理由是,OPPO目前對商務群體的理解不如華為,如果想通過做競品的方式攻打對方腹地,能量有限。

同樣,2016年下半年,三星Galaxy Note7因電池爆炸事故在國內銷售量急劇下滑,華為榮升最大“接盤俠”。吳強認為雖有機會,但在2016年OPPO還不具備接盤實力。“品牌勢能的提升需要過程,而非一蹴而就,OPPO雖然能填補三星的一部分市場,但會有困難,還需要不斷進步。”對於自己該做什麼,OPPO想得很清楚。

吳強認為品牌定位需要堅持。OPPO的品牌形象是年輕時尚,如果推出一個定位高端商務的係列,用戶會模煳OPPO的品牌。“OPPO現在主要價位段是3000元左右,當用戶有向上遷移的需求時,OPPO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黨壯麗認為OPPO的能力已經準備好了。

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前後,小米一騎絕塵,在為自己贏取一席之地的同時,也擾亂了其他手機廠商的步伐,華為終端曾經在公司內部提出“像素級”學習小米,OPPO也一度踏入完全陌生的領域。

實際上,業內人士分析,OPPO和小米有本質的不同,他們擅長的領域也完全不同。

大約經過一年時間的摸索,OPPO重新回到擅長的領域,開始更為聚焦的打法。OPPO想明白了一件事,公司不可能同時走兩條路。

“享問享聽”是公司員工和高層交流的平台,員工提出疑問,陳明永等高層定期回複。在回答“公司是否會拓展新業務”時,陳明永給出的答案是“敢為天下後”。

這幾乎與大多數公司的生存哲學相反。在OPPO的邏輯中,不會貿然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沒有人進入意味著失敗的概率更大,我們不會為了爭第一而盲目向前衝。”吳強解釋。而一旦被證明行得通之後,則會做到“後中爭先”,“進入的時間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進入之後要比別人跑得更快。

全麵屏被視為手機下一個重要戰場。2017年年中吳強接受采訪,在回答對全麵屏產品的規劃時,他反複表態“會觀望”。事實上,在蘋果、小米等廠商相繼推出全麵屏產品之後,OPPO的全麵屏產品也將在下半年麵世。

關注風險不意味著不冒一點風險,而是將其控製在可控範圍內。在做手機之前,OPPO曾經做過三年平板電視業務,之後發現不合適,於是停掉了。“發現錯誤的時候及時止損,再大的代價也是最小的代價”吳強說,這是公司的共識。

公開信是陳明永和員工交流的主要方式,2016年R9發布之後,陳明永兩次發公開信希望員工保持平常心,“心態要像每年隻有500萬銷量一樣,不急不躁。”跟隨陳明永20年,楊海波認為如果能回到過去,陳明永會回去,“一年2000萬也能活得很好”。但眼下的問題是,手機行業競爭過於激烈,“一年5000萬都活得很難。” 在浮躁的行業裏,保持穩定的心態並不容易,但OPPO有穩定的能力。

OPPO能走到今天,企業文化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作為OPPO的合作夥伴,盛況也如此評價。”這種從上到下對文化的認可是很難得的,哪怕你走到他們公司去問一下門口的保安,他也能說出OPPO的企業文化是本分。“

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5.6億,其中OPPO、華為、小米、vivo幾個頭部玩家出貨量均在8000萬到1億,其他手機品牌瓜分不到2億的市場份額。吳強認為在5G到來之前,國內手機市場不會發生大的變化,OPPO就是要穩住以等待機會,“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本文原載於《中國企業家》,有刪減。)

壹觀察溝通微信:yiguancha_01

最後更新:2017-10-17 23:36:32

  上一篇:go OPPO R11s即將到來,也是全麵屏和背部指紋
  下一篇:go “今天我成了一名花粉”——華為Mate10簡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