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
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首推刷臉支付商用試點
9月1日,支付寶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用戶在支付寶開通“刷臉支付”功能後,可在消費支付全程中擺脫手機。這也是刷臉支付在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商用試點,為未來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到包括金融支付在內的其他領域“探路”。
支付過程不到10秒
記者在現場體驗中發現,首次使用的用戶,在支付寶APP通過搜索框開通“刷臉支付”功能後,就可以激活這一功能。在自助點餐機上選好餐,進入支付頁麵,選擇“支付寶刷臉付”,然後進行人臉識別,大約需要1至2秒,再輸入與賬號綁定的手機號,確認後即可支付。支付過程不到10秒,全程不需要再次使用手機。
據了解,刷臉技術的基礎是生物識別技術,在該領域螞蟻金服已作了四年的技術鋪墊。2015年,支付寶率先推出了刷臉登錄及刷臉認證。目前,螞蟻金服已經可以通過“刷臉”開通花唄,並用於實名認證、找回密碼、支付風險校驗等場景,迄今已服務過數億用戶。而刷臉支付從線上走到線下,真正落地到具體的商業場景,這是第一次。
與“刷臉登錄”相比,“刷臉支付”難度更大。一方麵,“支付”比“登錄”離資金更近,安全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麵,刷臉支付是在線下公共設備和開放環境下進行,而真實場景複雜多變:白天和晚上的光線不同、不同人群麵對攝像頭的角度和姿勢各異,識別難度更高。
因此,近年來,盡管人臉識別技術已開始應用在生活中的不少場景,比如APP登錄、火車站安檢、海關等……但是對於支付階段的商用,各家技術公司都相當審慎,多以特定場景下內測為主。
能有效識別“假臉”
螞蟻金服生物識別技術負責人陳繼東坦言,安全是螞蟻選擇支付生物特征時最重要的指標,包括人臉、聲紋、指紋以及眼紋等。而對於安全性的多重保證也成為刷臉支付能否實現商業化落地的重要因素。
據介紹,支付寶在肯德基KPRO的點餐機上配備了3D紅外深度攝像頭,在進行人臉識別前,會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法進行活體檢測,來判斷采集到的人臉是否是照片、視頻或者軟件模擬生成的,能有效避免各種人臉偽造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
同時,支付寶還會通過各種安全風控策略確保賬戶安全。比如刷臉支付功能需要用戶進行開通操作,開通之後才能進行支付,用戶也可以隨時關閉。而即便出現賬戶被冒用的極小概率事件,支付寶也會通過保險公司全額賠付。
特別是,在進行人臉識別後,消費者還需要在點餐機上輸入與賬號綁定的手機號進行校驗,通過交叉認證進一步提高安全性。但這其中,多重身份認證與體驗的順暢性似乎就成了一種矛盾。陳繼東透露,未來或將取消手機號校驗步驟,通過多重生物認證來保障支付安全,刷臉支付也將拓展到其他商業場景,而類似“無人超市”這樣無感知的安全的生物支付才是行業的終極願景。
將取代門卡、充值卡、會員卡
陳繼東表示,螞蟻金服將更關注人臉識別在金融場景的應用,目前相關技術已經達到金融級的要求。例如,螞蟻金服生物識別已在網商銀行的39個場景得到應用,包括在線注冊與開戶、大額轉賬和修改密碼等。其中,網商銀行通過生物識別技術進行在線遠程身份識別注冊會員的自動審核通過率大於90%。
如今,作為人工智能重要方向之一的人臉識別已獲不少公司的關注。雲從創始人周曦近期對記者表示,目前熱炒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都是人工智能的“入口”,而未來幾年將是“入口”大爆發的時期。以圖像識別中人臉識別為例,就一直是最便捷、最自然的交互方式,近幾年高清攝像頭、微型處理器的成熟,以及算法的迭代進步,令人臉識別具備了大規模商業化的可能性。
可以預見,機場、高鐵、地鐵等交通場所將是人臉識別最先一批的應用場景,其次是辦公樓、居民社區等,都將使用人臉識別取代刷卡。在消費領域,人臉識別將率先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上使用。可以肯定的是,人臉識別將逐步取代人們錢包中的充值卡、會員卡等各種卡片,成為身份識別的最重要、最有效工具。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文轉自微信、微博及網絡等公開渠道,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國脈數據基因DNA產品宣傳片
國脈數據基因係統是按照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通過政務數據元、元數據標準化和數據模板化實現數據規範編輯、智能管理、關聯應用和共享開放,以提升全域或行業的數據資源活化和管理能級。它是實現數據跨係統共享交換、創新應用的底層邏輯和關鍵規則體係,是解決(大)數據混雜、提升數據質量、促進數據創新應用的前提,也是集成信息資源目錄體係、交換體係和開放體係三合一的管理平台,為優化政務數據體係、探索數據關係、驅動數據服務奠定基礎。是城市和行業數據中心的必備管理工具,實現從管網絡、係統到管用數據的躍遷。

產品谘詢與合作
司馬錢∣互聯網金融導航
最後更新:2017-10-08 0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