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王者榮耀
匯率波動蠶食外貿利潤 企業應對能力亟待加強
摘要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兩年來的波動較大,自811匯改前夕一路貶值約13.56%,隨後又一路升值至9月上旬約6.9%。這樣的變化讓不少外貿企業措手不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幾家外貿企業中,無不表示匯率的變化影響了其利潤。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兩年來的波動較大,自811匯改前夕一路貶值約13.56%,隨後又一路升值至9月上旬約6.9%。這樣的變化讓不少外貿企業措手不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幾家外貿企業中,無不表示匯率的變化影響了其利潤。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了解,不同體量的外貿企業針對今年以來的匯率變化采取了包括減少訂單、約定結款匯率或購買NDF等遠期外匯保護工具等不同的模式,以減少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對企業利潤產生的影響。
隨著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將更有彈性,受訪專家均認為,外匯企業需要建立起一套針對匯率波動的應對體係,以應對市場變化機製,專心做好主業。
匯率波動煩惱多
2015年811匯改前夕至今,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波動實現兩次逆轉:先是自811匯改前夕由6.12左右一路升約13.56%,在2017年初升至6.95附近;隨後一路下跌,至今年9月上旬下滑至6.50左右,下跌約6.90%,最近一周多來美元又稍反彈。
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又抬起上升的勢頭,回升0.77%至6.55附近。
這樣的變化讓外貿企業措手不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幾家外貿企業中,無不表示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蠶食了外貿企業本就稀薄的利潤。
Ego Furniture Industrial Limited是一家做家具外貿的公司,該公司外貿經理宋慧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企業有些項目的生產周期長,3月份簽下的單子到了7、8月份才交貨,而7、8月份正是企業收款以及銀行議付的時候,貨到達目的港後信用證收款,匯率已經是6.49最低點。
“這意味著當初要收100萬美元的項目半年後實收隻有93萬美元了,光是匯率的虧損就達到人民幣45萬元左右。”宋慧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也有外貿企業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匯率變化讓有些客戶不願意結貨款,“當初的貨價由人民幣定價的,但是現在由於人民幣升值了,客戶的預算價格和現在的定價有所差距,不願意承擔這筆由匯率升值產生的差價。”這讓企業很為難,“本來利潤就少,還要承擔這筆費用。”
有的外貿企業為了維持客戶也會選擇承擔這筆由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廣州番禺建業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思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般來說2017年年初的貨會有三個月左右的賬期,還沒結賬的貨受到匯率影響比較大,“但也還算在預期內,受影響部分的利潤大概減少5到7個(百分)點左右”。
廣州市洲集邇匯供應鏈有限公司外貿部總監王德歡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般來說結款時間是在三個月左右,但有一些熟客的結款時間還會更長,“這部分長時間未結款的貨損失更大”。
加上由於近期實木、麵板和紙板等原材料上漲,導致做家電、家具生產的工廠不得不提高貨價,為避免貨價提高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國外的一些貿易商在采購時開始降低采購量。“有個西班牙的老客戶之前一訂就是兩三個貨櫃,現在都開始分拆成一個個散單,沒有一個整櫃。”一名家電生產企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梁思毅表示,之前沒有預料到匯率在短期內會有這麼大的變化,現在隻能采取薄利多銷的銷售辦法,“客戶也需要時間去消化(匯率的影響)”。
企業匯率風險對衝能力待加強
業界普遍認為,此輪人民幣升值,美元走弱是個主要因素。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固收研究主管張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一籃子貨幣指數來看,其波動維持在一個在區間之內,人民幣的整體升值幅度還是跟隨外盤的一個合理升值。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正是為了鼓勵市場報價在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前提下保持有序波動。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外匯首席分析師李劉陽則指出,一些出口企業在遭受虧損後仍處於觀望狀態,“隨著人民幣匯率屢屢突破心理關口,這部分企業囤積頭寸入市結匯的需求將會愈發強烈。但這並不利於人民幣走出一個理想的雙向波動行情”。
此外,張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之前很多套保合約還是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簽訂的,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匯兌損失在這些套保合約到期的時候體現出來,從而衝擊企業利潤。
“未來半年的人民幣兌美元的變化主要還是基於外盤,由於歐元的轉向使得歐元走向強勢,美元仍有走弱的可能性,預計人民幣還會保持強勢。”張瑜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目前單從價格因素導致的國際競爭力變化來看,短期內我國出口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並不會很大,張瑜指出,“由於合同有一定的年限,外貿訂單有黏性,人民幣的波動並不會快速傳導到外貿訂單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也在近日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匯率變化對外貿發展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匯率升貶值不是影響進出口的決定因素。
從商務部提供的數據看,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6.4%,但同期中國進出口呈現下降態勢。2017年前8個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5.1%,但同期出口增長7.6%,進口增長16.9%,進出口總體增長11.6%。
高峰認為,在全球經濟複蘇緩慢、貨幣政策環境日趨複雜的背景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總體穩定將有利於促進外經貿的發展。對外貿企業來說,人民幣波動的加大確實會在短期內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水平,但從長期來看,外貿企業還需完善匯率應對機製,降低匯率變化對正常的生產經營產生的影響。
宋慧娟表示,銀行根據人民幣升值美元匯率下跌提供了CCS+人民幣理財、CCS+區間保理財、遠期結匯等相對應的理財產品,“我們會實際情況作出選擇對衝風險,以避免更大的收益損失”。
王德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下訂單的時候,企業會參考遠期匯率,並做一些掉期保值的操作,鎖定匯率、鎖定利潤。但是對於中小型外貿企業來說,由於經濟體量太小,銀行並不會承接這些企業的遠期業務。
阿裏巴巴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公司外貿綜合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肖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小企業中做外匯的遠期鎖定匯率的比例並不大,比較多的還是大型公司或者貿易商、商會。“一達通平台有為中小企業做遠期的外匯鎖定,門檻會放得較低。”
廣東省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鍾陽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協會有在廣東省商務廳的指導下組織一些培訓,但對於這些企業來說,除非采取一些外匯期貨工具來規避風險,不然匯率對其利潤影響非常直接,“但很少有企業這麼做”。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服務外包研究院副院長陳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越是小的企業對於外匯風險越不重視,他們也沒有利潤來花費在對衝風險上,將來風險一旦發生,受到的影響也就越大,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陳和指出,目前外貿企業的利潤並不高,即便是工貿一體化的企業的利潤也沒以往高了,這使得這些可能利潤隻有五六個(百分)點的企業不舍得花一兩個點的費用在對衝風險上,此外,“很多企業不懂外匯的狀況,僅僅根據外麵的消息來決定怎麼辦,辨別能力很差。”他說。
陳和表示,他最近在幫廣東順德做項目,旨在讓政府提供一些補貼給企業,用來購買匯率遠期、掉期,以協助企業來應對匯率風險。
在9月14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高峰亦表示,商務部正積極會同相關部門,不斷擴大跨境貿易和投資領域人民幣結算,不斷增強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
(原標題:匯率波動蠶食外貿利潤 企業應對能力亟待加強)
(責任編輯:DF318)
最後更新:2017-09-20 06: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