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
王者荣耀
摩根大通:三大信号可证 再通胀未死
摘要
小摩仍旧预期全球CPI将在明年回升到2.5%的水平。再通胀或许只是“假死”。
摩根大通(JP Morgan)之前曾经预期称,全球经济将从名义上的好转,转变到名义和实际GDP有持续稳固的增长,且今年余下时间全球实际GDP都将有所增长。
不过该行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近期一些数据的变化使得情况略有变化。
一方面,中国进口数据的下跌和一系列美国经济数据的疲软表现使得市场开始对实际增长放缓出现担忧。另一方面,受到能源价格下跌和发达国家市场核心通胀下跌的影响,去年CPI通胀回升的趋势出现了一些逆转。
这似乎契合了今年以来市场上不少“再通胀已死”的声音。高盛就曾经表示“全球再通胀的主题已经出现了变化。”
不过摩根大通认为,就短期内而言,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紧密。因此仍旧预期全球CPI将在明年回升到2.5%的水平。再通胀或许只是“假死”。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摩根大通给出了三大信号
信号一:在美国和亚洲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由上而下的动能仍然强劲
摩根大通表示,尽管美国和亚洲市场波动仍然较大,但由上而下的GDP跟踪显示出其表现非常稳定,和其稳固的增长水平是一致的。
该行表示,其全球GDP的即时预报和全球整体PMI都一直表明了今年二季度会有超3%的增长。进入二季度后,市场开始涌入来自欧洲方面的积极消息,抵消了美国和亚洲的下行动能。
并且近期美国和中国的指标都有所增强,而欧洲则继续维持强劲。

全球PMI和GDP即时预期
信号二:增长的组成部分鼓舞人心
摩根大通指出,二季度最终产品需求的走强可以说是最为意外的消息。并且消费品支出的回升也好于预期。
今年上半年,商业固定投资支出预期将有7%的增幅,将是2011年以来的最强表现。强劲的最终产品需求减少了库存周期可能带来的风险。二季度美国在GDP增长的情况下,库存却没有增长。
信号三:通胀下跌并不表明定价权的丢失
摩根大通认为,除去能源类,近期CPI的下降和企业定价权的丢失并没有什么关系。
近日公布的6月全球整体PMI中的产出价格有所上涨,并且接近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而在美国,尽管近期核心通胀的下跌比较明显的,但核心PPI的上升则表明了定价权在增强。
摩根大通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
一方面,预计将出现进一步的信号,表明整个亚洲的贸易和工业活动都将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将会出现发达国家核心通胀下滑已经结束了的信号。

美国通胀指标
各国央行会怎样?
摩根大通认为,在这样一个有着稳固增长和低通胀的环境中,发达国家的央行将淡化近期通胀意外。全球再通胀将会继续,而持续的稳固增长将会推动通胀温和走高。
该行认为,上周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会影响美联储对后续政策的态度。一旦美联储不顾低通胀的担忧而宣布减少再投资,那就意味着美联储将在9月开始缩表。而在目前通胀的表现下,预期下一次加息将在12月到来。
在欧洲央行方面,摩根大通认为,在今年9月的会议上,欧洲央行可能会宣布明年一季度开始缩减QE,此后甚至可能宣布在2018年年中结束QE.
此外,摩根大通预计,由于低通胀并且通胀风险转向下行,日本央行预期将在接下去7月19日至2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下调通胀预期。
该行还预期,俄罗斯通胀虽然在走高,但主要受到新鲜食品价格的上涨,其核心通胀仍然维持,预期本月末俄罗斯央行将会降息。
此外,摩根大通还预期土耳其央行在今年12月降息。而一旦通胀出现意外上升,墨西哥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息。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7-14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