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78 返回首页    go 王者荣耀


美国劳动力市场:图景与展望

  1、美国就业市场全景图

  四类核心指标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持续改善,但隐忧尚存。

  (1)失业率降至4.3%的16年来最低水平,并且已经低于美联储预计的4.5%的自然失业率。而2014年以来劳动参与率已由前期的趋势性下滑转为平稳,稳定在62.7-63%水平之上,这加强了2014年以来失业率下降的可信度。

blob.png

  事实上,美国劳工部会公布更广泛的U1-U6失业率指标。通常我们所说的失业率是U3失业率,即无工作但于过去4周内积极寻找工作的劳动者;U1和U2低于U3,其中U1统计失业时长超过15周的劳动者,U2统计当月失去工作或做临工的劳动者;U4-U6一般高于U3,U4的统计对象既有U3统计的那些劳动者,并未统计认为没有适合的工作而停止求职的“失意劳动者”;U5进一步纳入了那些可以工作、有意愿工作、并没有失去信心,但过去四周出于其它原因没有找工作的人;U6进一步增加了希望找全职工作却因种种原因只好打临工的劳动者。

blob.png

  最广泛、最全面的U6失业率已下降至8.6%,同样是16年来的最低水平,进一步佐证了劳动力市场的改善;U2-U1有所上升,代表短期内失去工作的人和临时工或有所增加;U6-U5和U3-U2均有所下降,分别意味着希望找全职但暂时做临时工的人、4周内找不到工作的人在减少。

  (2)新增非农就业和ADP新增就业均显示美国月均新增就业维持在18万人以上的高水平。

  不过,随着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新增就业并不一定会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因此新增就业下降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基本面的恶化。费城联储主席特里克·哈克预计,2017年月均新增就业将达到20万,但2019年末将降至10万/月。

blob.png

  ADP就业数据由Moody Analytics和ADP合作统计完成,调查样本涵盖40.6万家企业,包含了约20%在私营企业就业的职工;非农就业数据由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公布,样本来自非农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活跃样本包含约1/3的非农就业人口。由于统计的主体、样本和大小略有差异,且ADP也未包含政府部门的就业情况,两个新增就业数据存在差异,但由于均以非农企业为主体,因而趋势一致性很高。

  (3)JOLTs职位空缺率和空缺数上升至历史高位.

  JOLTs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的衡量职位缺口的数据,收集的数据包括每个月零售业、制造业以及不同的办公室的职位空缺、雇佣、裁员、自主离职率等。虽然这一指标的公布相对滞后,但由于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其视作衡量劳动力市场效率和员工信心的重要指标而受到市场的重视。

  6月JOLTs职位空缺率和空缺数分别进一步上升至4.0%和616.3万个,均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意味着失业率仍然具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blob.png

  (4)薪酬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成为唯一隐忧。

  7月美国薪酬同比增速为2.5%,2017年初以来不升反降,而且虽然其他指标显示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但薪酬增速较金融危机前的3.5%水平仍有一段距离,显现出薪酬改善的缓慢。短期来看,平均时薪的下降可能和平均每周工时的上升有关。

  更长期看,耶伦认为美国生产率疲弱是近几年薪资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旧金山联储的一篇工作论文中也曾指出,薪酬在过去一轮的经济衰退中并没有足够程度的下降,因此管理层现在也没有必要通过加薪来吸引雇员;科技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可能是另一个拖累因素。

blob.png

  (5)就业市场状况指数(LMCI)

  就业市场状况指数(LMCI)美联储基于19该指标综合而成的一个模型。包含了失业、就业、工资、空缺、雇佣、解雇、消费者和企业调查等方面的数据。其中,失业率和非农私企就业人口数据的权重很高,但该模型也同时考虑了其他因素,例如JOLTS职位空缺、兼职人口。LMCI是就业市场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但是,截止到2017年8月3日,该指数已经停止更新。美联储终止发布就业市场状况指数,主要是认为其不再能反映劳工市场的状况,“LMCI指标对过去趋势的敏感度比预期的要高,近年来一些指标的衡量方式已改变,以至于大大地降低了对这一指标对其所预示内容的参考意义,包括平均每小时薪资,该指标并没有将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工资增长之间的有意义地联系起来。”

blob.png

  2、从就业结构看未来薪酬增长

  服务业和建筑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制造业吸纳就业较少。从2016年以来的情况看,新增就业主要来自于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和保健、休闲和酒店业,2017年这三个行业在全部新增非农就业中占比67%;第二阵营是建筑业、金融活动、政府、其他服务业;

blob.png

  高薪、薪酬增长快的行业新增就业较少,这本身并不利于整体薪酬增长。主要的新增就业来源中,休闲和酒店行业的薪酬水平是各行业最低的;教育和医疗、建筑业、专业和商业服务、金融业的薪酬水平位于中上游,但薪酬同比增速较低,仅为2.2-2.4%;信息业、采矿业等薪酬高且增速快的行业新增就业很少。

blob.png

  从各行业的职位空缺行业看,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和保健、休闲和酒店业这三个行业仍将是未来吸纳就业的主力,政府部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人员相对更加饱和,未来的新增就业也将有限。

blob.png

  综上,吸纳就业较多的行业集中于服务业,且高薪、高增长行业吸收就业较少,也造成了薪酬增长缓慢。展望未来,从职位空缺情况看,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延续,意味着薪酬增速难以大幅提升,通胀压力也将有限。

  3、劳动参与率回升空间有限

  金融危机之后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似乎一定程度削弱了失业率下降的说服力:2007年美国的劳动参与率从高点的66.4%至多下降至2015年9月的62.4%,近两年来略有反弹,但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

  劳动参与率既会受到长周期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短期经济周期的影响。大趋势的拐点主要是由人口因素决定的,由于高龄劳动者参与率较低,人口老龄化拉低了整体的劳动参与率。其中的波动则与经济基本面相关;回顾历史,美国劳动参与率仅经历过一轮上升和一轮下降,2000年在其达到67.3%的高点后便开始趋势性下降,不过 2004-2007年这一趋势较为平缓,在金融危机后开始加速。

blob.png

  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四个原因是退休、失去工作能力、上学和放弃找工作。

  根据费城联储的测算,2000-2013年,65%的参与率下降可以由退休和丧失工作能力解释,其中退休的上升对应着1946年的一轮婴儿潮,而从时间来看,这一群体的退休本应更早开始,但是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财富损失可能延后了他们的退休,而在2010年经济和收入有所恢复后便开始了退休;2012年之后退休是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主导因素,可解释其80%的下降;

  因上学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便趋势性上升而非像大家预想的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因素退而求其次;

  危机期间,失意工人(既不读书又不愿意工作)的数量上升,随后有所缓和但仍然在上升:2007-2011年,失意劳动者的数量显着上升,解释了约30%的同期劳动参与率下降,但2012-2013这一群体的占比基本持平,

  从2013年的情况看,5-6%丧失工作能力,16-17%退休,

blob.png

  在这样的结构之下,退休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的概率很低,对经济周期的变化也并不敏感,接受教育者比例的上升是长期趋势,即使将有一部分失意劳动者会在经济好转后重回就业市场,首先这一部分比例本身有限,其次另外两个因素也会抵消其变化,因此预计劳动参与率上升空间有限,也不会带来失业率显着上升。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8-21 14:37:39

  上一篇:go 一大波预警信号暴露出来 美股八年牛市要终结
  下一篇:go 为什么各国央行急于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