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5
王者榮耀
全球托管行轉型求變 北美信托“逐鹿”中國險資
摘要
身處嚴監管、低回報的市場環境,麵對著定價和成本壓力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全球托管銀行正在尋求變革和新的業務增長點。而亞太市場以每年兩位數的增長,成為了全球托管行角逐的新戰場。
身處嚴監管、低回報的市場環境,麵對著定價和成本壓力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全球托管銀行正在尋求變革和新的業務增長點。而亞太市場以每年兩位數的增長,成為了全球托管行角逐的新戰場。
在北美信托銀行(Northern Trust)這家具有百年曆史的老牌美資托管行眼中,中國是最具潛力的一方“富土”。自2005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至今,北美信托進駐中國已經十二年。北美信托銀行北京分行行長吳初默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
吳初默表示看好中國保險業在托管和資管方麵的業務潛力。中國保險業目前保持每年兩位數的增長,但境外投資占總資產的比例僅2%左右,遠未及監管劃定的15%的上限。未來隨著中國資本項目開放,中國險資的業務潛力巨大。此外,隨著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北美信托已經開始布局,預計在明年真正運行之時,能夠平穩參與A股投資。
拓展資管外包業務
北美信托銀行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全球托管銀行,至今有128年的曆史,總部設立在美國芝加哥。目前,該銀行的主要業務包括兩方麵:全球托管和投資管理,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機構客戶;還有一部分傳統的私人銀行業務針對超高淨值的個人客戶,目前隻在美國和歐洲地區開展。
截至2017年6月底,北美信托托管資產7.4萬億美元,管理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2017年二季度,北美信托淨資產回報率(ROE)11.6%。
收入來源方麵,中間業務收入占75%,這包括托管費、資產管理費、證券借貸費以及績效評估服務費、外匯交易等。另外25%來自傳統銀行的利息收入,比如同業拆借等。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傳統銀行單純依靠利息收入的日子宣告終結,托管銀行也麵臨著壓力。為了順應變局,尋找新的盈利點,全球頂級托管銀行都先後經曆了轉型,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打造大資管全托管平台。比如,紐約梅隴銀行的轉行之路是剝離傳統業務,通過並購完成以托管為主的資產服務銀行轉型;道富銀行則是資管和托管兩駕馬車並駕齊驅。
吳初默告訴記者,北美信托托管業務轉型的方向就是從單純的後台托管,發展為一個具備服務前、中、後台業務的綜合性金融提供商。
所謂的後台業務是指托管行最早的作為第三方提供會計報告、基金行政管理和績效分析等服務。中台業務主要是交易交割指令處理、數據庫的維護和管理、風險分析等服務。前台業務則包括外匯轉換、現金管理和交易執行等。
今年5月北美信托在香港舉行的一次客戶谘詢研討會上,超過50%的亞洲機構投資者和投資管理人表示,隨著監管收緊、低利率環境以及來自定價和成本的壓力,已經或者在考慮將中台部門的業務外包給那些具備能力和資源的專業機構。
如何實現綜合性金融提供商的轉型? 吳初默表示,“托管是具有規模效應的業務,因此很多銀行選擇了並購重組來擴大規模,但同時大的合並麵臨係統整合,可能會引發兩個公司文化的衝擊、人員的協調等問題。因此,北美信托的戰略有所不同,不追求大合並來實現規模效應,業務發展主要通過內生增長,在專注的領域做強,無論是哪個產品、哪個區域都做到名列前茅;同時,也會做一些小的收購,在新市場、新產品上補齊短板。”
開掘中國險資客戶
在整個公司的業務版圖中,亞太地區是一個重點發掘的市場,而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新礦”,尤其是中國的保險業。
目前北美信托在亞太地區的業務九成業務來自央行、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等機構。“盡管亞太地區在整個公司的業務收入占比中仍然比較小,但是增長迅速,過去幾年都是兩位數的增長率。而中國是最具潛力的市場,目前中國的資本項目並沒有完全實現可兌換,未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中國將成為亞太地區發展的重點。”吳初默對第一財經表示。
2005年北美信托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2010年正式成立北京分行。目前其中國客戶包括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以及一些大型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為這些機構提供全球托管服務。與此同時,北美信托也為一些國外客戶通過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提供托管服務。
“我們看好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已經持續十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現在大多數保險機構境外投資的比例隻占總資產的1%或2%,遠沒有達到保監會劃定險資15%的額度,因此潛力巨大。”
2010年8月,保監會將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占總資產的比例上調至15%。但目前保險業整體境外投資比重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比例。
2016年中國保險業總資產達15.12萬億,年增速22.31%。截至2016年12月,我國險資境外投資餘額為492.1億美元,僅占保險業上季度末總資產的2.33%。
2007年保監會正式放開保險業境外投資。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共有40家保險機構獲批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共計308.53億美元。2016年9月8日、2017年6月30日,保監會先後發文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深港通業務。
最近兩年因為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壓力,中國的保險部門成為加強監管的目標。但隨著外匯儲備餘額止跌回升,人民幣企穩,“我們看好險資未來境外投資的需求。”吳初默稱,“北京分行建立之初的策略是跟境內銀行合作,因為境內銀行和保險公司關係密切,境內銀行作為境內托管行,北美信托作為境外托管代理人。但經過幾年的發展,很多保險公司更願意直接跟全球托管行進行合作。”去年年中,北美信托銀行北京分行獲得了外匯局批準的結售匯業務牌照,“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和保險公司簽約,提供全球托管服務。”他說。
此外,隨著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北美信托也開始著手準備資產管理業務領域,加強對A股的研究,滿足客戶的配置需求。“我們已經開始做相應的準備,希望明年真正實施的時候,能夠平穩的參與A股投資。”他說。
“嚐鮮”區塊鏈
麵對互聯網的衝擊,北美信托也是最早主動擁抱新科技的全球托管行之一。
吳初默對記者表示,目前區塊鏈的概念很熱,並且非常適合運用到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但真正落地投入應用的並不多。
今年2月,北美信托宣布推出世界上首個功能型私募股權區塊鏈。該平台是為瑞士投資公司Ungigestion管理的一個私募基金量身打造,由北美信托與IBM使用超級賬本的Fabric代碼庫聯合開發,目前已經用來為歐洲監管機構提供實時數據。
“私募股權基金的透明度不是很高,包括普通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基金行政管理人、律師、監管者等眾多參與者都在其中,而區塊鏈能夠為眾多參與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並得到更高的透明度。”吳初默告訴本報記者。
北美信托企業與機構服務業務總裁Peter Cherecwich表示,平均來說,私募股權變更需要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而且要花去基金總值的10%。區塊鏈解決方案為客戶所帶來的最大商業優勢就是加速新興的高科技私募股權基金的上市時間。一方麵,區塊鏈網為所有的參與者包括基金的管理人、投資人提供了實時的洞察力和透明度,當有需求的時候,也可以讓監管者介入。另一方麵,區塊鏈解決方案通過一個透明的平台,可以解決基金的所有權變更、托管、服務以及審計等全生命周期的問題。
(原標題:全球托管行轉型求變 北美信托“逐鹿”中國險資)
(責任編輯:DF353)
最後更新:2017-09-17 22: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