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7 返回首頁    go 王者榮耀


歐洲還剩多少可以換空間的時間

摘要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近日的一則講話,讓市場似乎嗅到了進一步刺激政策的味道,由此引發歐洲市場的大幅震蕩,歐元兌美元匯率短線跳水約80點,短暫跌破1:1.13關口。此後,隨著歐洲央行的“辟謠”以及市場本能的反彈,歐元匯率逐步收複下跌缺口,截至6月28日收盤,歐元對美元匯率收於1:1.1378。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近日的一則講話,讓市場似乎嗅到了進一步刺激政策的味道,由此引發歐洲市場的大幅震蕩,歐元兌美元匯率短線跳水約80點,短暫跌破1:1.13關口。此後,隨著歐洲央行的“辟謠”以及市場本能的反彈,歐元匯率逐步收複下跌缺口,截至6月28日收盤,歐元對美元匯率收於1:1.137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歐洲可謂是受危機拖累時間最長的區域之一。當時,距離危機較遠的新興市場,在危機爆發後迅速擺脫動蕩,進而轉向強勢增長,成了全球經濟新引擎。身為危機源頭的美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鞏固了經濟態勢,並連續七年實現了相對較強的增長,在發達經濟體中一枝獨秀。而歐洲不僅在2009年GDP大幅萎縮4.5%,而且主權債務危機、通貨緊縮風險接踵而至,經濟複蘇持續疲軟。

  為了提振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歐洲央行在價格和數量兩方麵均推出了龐大的刺激計劃。自從在2014年將“負利率”引入貨幣政策框架以來,歐洲央行存款便利基準利率四次下調,目前維持在-0.4%水平,主要再融資基準利率也下調至零利率。這意味著,歐洲的銀行把錢放在央行,1000歐元要付出4歐元的“存款費用”;而從歐洲央行借錢則免費。與此同時,為了向市場投入更充足的流動性,歐洲央行推出了高達數萬億歐元的購債量化寬鬆計劃,其中多數為政府公債。

  盡管如此,歐洲的流動性狀況並未明顯改善。統計數據顯示,歐洲的銀行甚至願意繳納費用把錢放在央行,也不願貸款出去。流動性陷阱已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雖然通過購買政府公債向市場投入了超過2.3萬億歐元流動性,可對實體經濟的“注水”效果也不彰。直到去年末,歐元區通脹率才突破1%的門檻。

  年初以來,歐洲經濟出現較好增長勢頭。一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長1.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升0.1個百分點。從GDP構成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保持平穩,一季度歐元區增長0.3%,固定資本形成及出口季度環比走勢波動,一季度分別增長1.3%和1.2%。

  通脹狀況的改善,或許是市場對歐洲央行政策判斷的一個重要依據。今年2月,歐元區消費者調和物價指數(HCPI)同比增長升至2%,基本達到央行的目標水平。正因為如此,一些成員國已多次提出,應考慮逐漸縮減量化寬鬆在內的刺激政策。6月25日,歐洲央行管委、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均向正確方向靠攏,目前或已接近歐洲央行開始討論結束刺激政策的時候了。

  但真正對市場最有影響力的,還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6月27日,德拉吉發表講話表示,歐元區通脹承壓受到全球因素的影響,但隻是暫時性的,鑒於通脹水平尚未達到歐央行的目標,仍需相當程度的刺激措施。這次發言被市場解讀為進一步刺激的可能,看跌歐元的情緒一時間迅速蔓延,引發歐元匯率迅速下跌。

  回顧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世界各國采取的一係列經濟刺激政策,“用時間換空間”是政策的核心要義。尤其是美國,價格和數量的刺激性貨幣政策“組合拳”,為隨後的經濟複蘇、走向穩固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但也許是受經濟、金融、主權、政治等多重危機的連環衝擊,歐洲的刺激政策並沒有為走出危機泥潭創造充足的空間。而刺激政策猶如“吃藥”,時間過長難免產生過度依賴,甚至產生“耐藥性”和“抗藥性”。

  長期負利率政策對歐洲銀行業造成的扭曲後果已經顯現。一方麵,為了彌補負利率政策對銀行利潤的擠壓,一些歐洲銀行采取了更為激進的經驗策略,大幅加杠杆,不顧風險追求回報,最終導致虧損。例如,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誌銀行在2015年、2016年兩年分別出現了68億歐元和14億歐元虧損。另一方麵,負利率幹預下,一些銀行不僅沒有加大對實體經濟投入,反而對部分區域、部分領域更加警惕,以至於一度出現金融碎片化的問題。

  量化寬鬆購債政策同樣會對市場造成扭曲。歐洲的國債市場本身就是個結構化特征鮮明的市場。德國的國債和希臘的國債可謂是兩個極端的代表。購買希臘國債無疑會引發各方對政策資金安全的質疑,購買德國國債有可能在優質資產市場上對商業機構產生擠出效應。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量化寬鬆購債比例與成員國出資比例高度相關,這就導致資金流向可能在區域分布上不盡合理,甚至可能加劇金融碎片化程度。購債行為產生的擠出效應以及碎片化加劇,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分化,刺激部分金融機構追求高風險高收益。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救助政策”一直存在激烈爭議。尤其是美國“生病”,全球“吃藥”更是飽受質疑。而歐洲長期依賴單邊刺激政策產生的負麵影響,已到了需要檢討的時候了。德拉吉講話引發的市場短暫恐慌就是極好的例證。歐洲正處在政治格局、經濟環境、金融市場重大變化階段,也許將再受重創陷入泥潭,也許先破而後立迎來轉機。時間成本是如此寶貴,再以“時間換空間”,恐將得不償失。

(原標題:歐洲還剩多少可以換空間的時間)

(責任編輯:DF319)

最後更新:2017-07-03 02:57:48

  上一篇:go 保健科技股力挽狂瀾 美股上半年表現四年來最佳
  下一篇:go 變數還是確定?美聯儲2017下半年貨幣政策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