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0 返回首页    go 王者荣耀


微信10万,新媒体40万,就等同于学术论文?这等“划算”生意你怎么看?

点击播放 GIF/80K

河南商报记者马俊峰刘慧丽首席记者 訾利利

近日,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发布了题为《这个文件跟每位浙大师生都有关!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办法试行,最高可认定为权威学术期刊文章!》的文章。

简单来说,就是讲在新媒体上表现优异的文章与学术论文间“画等号”,都可以作为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的标准。

文章一经推送就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引起众多网友的讨论。

浙江大学新规的出台算是对师生参与公共事务的“合理补偿”?还是步子迈得过大,一旦处理不得当就有可能导致学术不公情况的出现?

来看看省内高校的同学和老师们是怎么看待“网红论文”的吧。

热点回顾

微信10万+换一份能评奖的学术论文,这“生意”你会做吗?

引起热议的浙江大学新规称,浙大在校师生在主流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文章将可认定为国内权威、核心、一级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

这当中,“重大网络传播”指的是作品被不少于2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以及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

而“较大网络传播”则是指作品被不少于1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其中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万。

无独有偶,一个多月前,吉林大学也出台了《吉林大学网络舆情类成果认定办法(试行)》,鼓励优秀网络文章和网络舆情信息稿件创作。

在新媒体“当道”的时代,原本自带“严肃”色彩的学术论文,同以“新潮”为代表的新媒体推文间划画上了等号。这看似“划算”的“生意”,是否能得到大众的称赞?推行过程中又会有什么让人担心的“漏洞”存在?为探究答案,河南商报记者对不同人群进行了采访。

学生说

新媒体传播为当下“主流”,但是存在“刷票”风险

“这事儿不是挺好的吗?”作为一名正被毕业论文“折磨”的大四学生,在郑志辉(化名)看来,用一篇能达到10万+的微信推文换取一个更加能评优、评奖机会的学术论文,简直太划算了。

郑志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从相关报道来看,虽然浙江大学新政对于所谓的“网络文化成果”的要求并不算简单,甚至有些严苛。但在新媒体占据主导的当下,大学生更多接触到了不是“墨守成规”的书本知识,而是样式繁多的新媒体内容。

用自己所熟悉的网络语言、形式,写一篇紧跟热点,能引来流量的微信文章,远比让大学生泡在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去查找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学术着作,要来得简单。

而正在四川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学位的郭笑(化名)则对这一新政表示出了担忧。“微信推文的阅读量是可以花钱购买水军,刷上去的呀。”郭笑称,她之前看过不少相关报道,说是在全网严查“刷票”情况后,不少网络大V阅读量一夜触底。

在她看来网络文章存在较大的“变数”,你无法控制每一个阅读量都是真实有效的,而学术论文则可以通过“查重”“导师把关”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章的原创性。

郭笑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如果一篇“注水”的10万+推文,和费尽心血整理总结而出的学术论文间被画上等号,那在她看来是十分不公平的。

老师说

辩证地去看,新媒体“潮流”不可抗拒,如何确定文章内容“货真价实”是关键

“你不能绝对地说浙大这种新规是对还是错。”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纪德尚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对于浙江大学的新政,应保持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首先,纪德尚教授认为我们需要承认的是,现如今“新媒体”是媒体传播的“主角”。

优秀的网络文化成果也是层出不穷,不少学术论文也是通过新媒体这一渠道而被大众所熟知。而这是新媒体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要看到的是,无论是通过新媒体发表的文章,还是传统考究严格的学术论文,都要确保文章的“真实性”。“如果一篇文章,它做不到货真价实,那不管是在新媒体端,还是纸质的学术论文,它都是失败的。”

在纪德尚教授看来,浙江大学新规有利有弊。

目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对新媒体端文章进行真实性的监控。“像是阅读量啊,文章是否原创啊,这都应该是有一个衡量标准的。”纪德尚教授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媒体本身虽然有一定的监控标准,但浙江大学试行的新规如果没有一套令人信服的衡量方式,可能也没办法得到大众的推崇和认同,顺利推行开来。

网友辣评

利弊相依,且看浙大如何填补“漏洞”

@红砂青二世:向浙大致敬!一举突破论文发表的壁垒与腐败,只要你喜欢写文章,你自己就可以发表;只要你写得精彩,而且有思想,有价值,自然会有大量阅读和转载。

@与爱长流2012:应该是指社科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文章应该不算。在这个前提下,一篇十万+的网文确实比十篇期刊文章强太多了!

@爱浪漫的磬苑人:是对以往只以论文为标准评价人才的一种突破,大胆的创新探索。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评价理应是多元化的。如何科学地评价人才,把混吃等死的滥竽充数之徒的待遇降下来,让优秀人才得到应有的待遇,才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去努力探索的。

@foreverlove木卯公子:当然不应该,这样不等于学术民粹化了吗?那哪个粉丝多如果去发表一篇长微博肯定会占优势,网络阅读量跟学术有个毛关系?学术是科学而严谨的,是有门槛和标准的。

@逆着冷言走过譁然的夜:10块钱1000阅读啊 淘宝上都卖的有 这算什么喔

统筹/訾利利 编辑/朱碧波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家有考生”声明|

1、河南商报《家有考生》从未授权任何平台发布《家有考生》微信公号内容,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

2、禁止其他公众号及网站转载,欢迎家长转发,您的转发就是对考学君最大的支持,也让更多家长受益。

最后更新:2017-10-08 06:13:03

  上一篇:go 咋说-苹果取消打赏抽成?微信跟苹果我肯定选微信!
  下一篇:go 微信62数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