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2 返回首頁    go 王者榮耀


行情火爆 美國ETF資金流入創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0日,2017年共有超過4650億美元新資金流入美國上市ETF,遠遠超過去年紀錄2870億美元,美國市場ETF管理資產總規模達3.4萬億美元,從流入類別而言,權益類中,美國股票類ETF流入1797億美元,國際股票類ETF流入1602億美元;固收類中,美國固定收益類ETF流入1091億美元,國際固收類ETF流入169億美元;商品類ETF流入15.6億美元。就單品類而言,2017年資金流入最多為標普500指數基金IVV,資金流入為302.2億美元,增長規模為21.3%。

  外匯交易員指出,就美國ETF資金流入本身而言並未直接影響中國ETF市場資金流入體量,但二者整體發展的邏輯亦有共通之處。在中國銀行倫敦交易中心分析師丁孟看來,去年美國ETF市場行情火爆的主要因素有二:就市場結構而言,是一個成長型市場;就市場表現而言,經濟增長表現在股價上。中國ETF市場無疑是一個成長型的市場,大家對經濟增長預期也有信心,如果今年中國市場能夠對經濟增長有相對不錯的表現,那麼就會有更多資金流入到ETF市場。

  被動投資的趨勢在如今是大勢所趨,美國2017年的火熱行情並不令人意外。作為低成本跟蹤市場指數的被動型基金,ETF的優勢非常明顯:在整體市場趨勢延續性很好時,依靠買指數基金就能獲得很好的收益,特別是在去年美股整個大牛市的情況下;另一方麵,ETF費率較低,坊間一度認為ETF在美國是服務於相對低淨值客戶人群的最好選擇,因而受到美國廣大投資者的喜愛。

  華創證券策略團隊稱,2017年美國ETF市場火爆主要來自於三個因素,首先是美國金融市場波動率很低,這主要是因為美元貶值扭轉了企業利潤下行趨勢;其次,特朗普稅改日趨明朗,諸多資金從貨幣市場基金流入ETF;再次是外資湧入美國股市,此前外資連續四年流出美國股市,而根據德意誌銀行編製的數據,截至2017年9月份,外資湧入美股就已經實現2012年來最大規模買入潮。

  2017年市場上多有討論美股的大牛市是不是來源於被動型ETF的資金流入,而XTF和FactSet的統計數據已經印證了這一點,即大量資金流入ETF後,作為總體占比最高的權益類ETF主要投資標的即為美股市場。

  其實,美國投資者偏好於投資ETF,和歐美市場本身的特點也有關係。由於歐美市場銀行類存款類的標的收益率相對中國來說非常低,多集中在1%至3%之間,因而相對低成本的資金比較傾向於投資於ETF市場。中國銀行倫敦交易中心分析師丁孟解釋道,“比如一個美國投資者想要去買一個黃金類ETF產品,因為產品本身具備高流動性、小資金的特點,消費者可以非常便宜地買到,自然比較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麵,美國和歐洲市場對於公司基本麵反應得特別好,隻要經濟整體發展好,公司成長就一定好,那麼分紅高的情況下,ETF單個份額價值就一定有所增加。因此,綜合以上兩個因素,在對美國經濟複蘇強烈預期下,同時在市場上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就會有大量的ETF流入股市,這是大家有共識的市場邏輯。雖然美聯儲去年宣稱要削減本地再投資的規模,但是實際情況而言,整體流動性還是在增加的,新增加的一個重要出口就是去投ETF。”

  2018年會不會延續這一趨勢?丁孟認為,最主要的因素是今年央行流動性注入會不會較去年明顯減少。“流動性注入減少大家已經達成共識,問題是是否明顯地減少了,從現在來看,這個問題的回答基本上是否定的,因為流動性減少的速度非常慢,並且經濟成長的速度相較於流動性減少的速度來說其實是更快的。 ”

  “雖然這一點無法量化,但是打個比方說,去年的經濟增速可能是2.5%,今年可能到2.8%,但是每個月隻縮減30個億的購債規模,那麼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比流動性減少的速度快得多,也就是社會財富創造的速度要大於央行擰水龍頭的速度,那麼整個流動性還是在增加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我認為美國ETF市場還會持續增長一段時期。”丁孟補充解釋道。

  多位分析師認為,除非後續美股出現劇烈波動,今年美國ETF資金流入規模還會持續增長,主動管理型基金麵臨嚴峻挑戰這一趨勢料將延續。

  對於中國的ETF市場而言,整體上看中國ETF主要還是以大盤指數型ETF為主,就投資標的而言總體上分為股票、債券、大宗商品等。從資金管理規模而言,國內ETF資金管理規模超過50億元的極少,絕大多數基金資金管理規模為1億元以下。

  早前業界對此有所討論,有觀點認為,對散戶來說,ETF與普通指數基金差別不大,且無法在銀行渠道申購、定投,因此在散戶中並不受歡迎。關於這一點,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宏觀經濟分析師吳天俊稱:“ETF和普通基金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散戶完全可以像買股票那樣在證券賬戶裏直接買賣,未來隨著投資者教育的不斷深入,中國ETF應該會有大的發展空間。從產品角度講,散戶會更偏好於大盤指數型以及行業ETF,而機構隨著中國資本的不斷出海會更偏好於不同地區的股票或債券。”

  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北京某券商自營衍生品交易員坦言,中美的資產管理思路還是有所不同,今後隨著市場越來越規範,中國機構投資者對於好的ETF產品需求也會增加。他認為,目前國內機構投資者也有散戶化的特點,投資風格比較集中,風險意識薄弱,今後市場越來越規範是大方向,從機構投資者來說也很需要有更多工具可以選擇。

  “我覺得,一個好的ETF產品指的是在收益率方麵能夠跑贏通脹和市場平均回報率,同時波動性能相對平穩,ETF本身已經把個股波動性降低了。”他解釋稱。

  交銀國際研究部負責人洪灝亦表示對中國ETF市場前景看好,“指數基金交易是全球趨勢,這個趨勢正在加速,中國也一樣,中國發展的速度和潛力比美國更大,因為我們發展晚,交易量大。”

  就目前中國ETF市場發展存在的瓶頸而言,華創證券策略團隊解釋稱,中國的A股市場散戶占比較高,如果大規模發展ETF,短期價格波動很可能通過ETF工具放大到整個市場,而美國市場因為資產波動率較低,機構投資者對於被動投資工具需求較高,所以中國如果要發展ETF工具擴張的話,那麼首先需要的是央行能夠持續不斷地壓低資產波動率。

  就關注後續趨勢而言,上海某券商海外策略分析師給出了相關建議,“FOF的發展可能可以對ETF形成一定的刺激效應,因為ETF費率低,可以幫助FOF避免雙重收費的問題,我認為ETF可以說是FOF最好的載體。其實跟美國情況相比,中國的ETF發展才是剛剛開始。後續趨勢我認為可以關注一下港交所的ETF通,港交所有不少ETF產品。如果今年港交所的ETF通能有實質性的推進,能對內地居民做大類資產尤其是海外資產配置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05 17:09:11

  上一篇:go 分析師表示 美國正處於“能源超級大國”地位的風口浪尖
  下一篇:go 歐洲股市周五開盤集體上漲 投資者關注晚間美國非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