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
王者榮耀
又一家日本製造業標杆被中國公司拿下!
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95%的股權正式轉讓於海信,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54億元),預期將於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收購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這意味著,曾是日本製造業標杆東芝將成“國產”;也意味著,收購東芝電視業務的海信,離全球戰略部署又近了一步。
東芝將成“國產”
成立於1875年的東芝是上世紀家喻戶曉的日本家電品牌,其與索尼、日立、三洋、鬆下等廠商的產品廣告,在當年可謂街知巷聞。IHS數據顯示,2016年,東芝電視銷量仍位居日本市場前三。
事實上,在此次收購之前,東芝就已經走上了“變賣家產”的道路。就在不久前,曠日持久的東芝芯片出售案才剛塵埃落定,由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牽頭的“日美韓聯合體”以約2萬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將競購終結。
近年來,受旗下美國核能業務公司西屋電氣的拖累,東芝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據北京商報報道,東芝在一份聲明中稱,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6財年,公司淨虧損9657億日元。這低於分析師平均預計的9774億日元淨虧損。東芝預計,截至明年3月的本財年,公司將恢複實現淨利潤。
但在上個月,東芝又表示,計算出售芯片業務相關稅賦之後,預計本財年將淨虧近10億美元。其實不光是東芝,日係電子消費企業近幾年的日子都不太好。
“如果經營沒有出現問題,也就不會這麼輕易地將業務出售。”家電產業資深觀察員洪仕斌說。
業內人士認為,拿下東芝電視業務,對海信電視的國際品牌形象與海外銷量都將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洪仕斌表示,作為一家擁有142年曆史的電子巨頭企業,東芝在顯示技術領域底層技術的積累對於海信來說是一種補充。
日經中文網則評論稱,因核電業務巨額虧損導致財務受損的東芝正在急於處理非核心業務。曾經在全球獨占鼇頭的個人電腦事業的去向成為下一個焦點。
海信全球化布局加速
今年中國彩電產業遭遇寒冬,行業整體不景氣,對於所涉及的家電企業來說,除了通過技術革新,走高端路線來搶占市場外,拓展市場的廣度,加快國際化步伐已經成為目前家電企業一致的目標。
實際上,本次收購並非是東芝首次與國內企業進行交易。
2015年末,東芝把印度尼西亞自主彩電生產工廠和二槽式洗衣機生產製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築資產出售給中國公司創維集團,當時作價約2500萬美元。
據《國際金融報》此前報道,2016年3月,美的集團宣布以537億日元(約合4.73億美元)購入“東芝家電業務”的80.1%股權,並獲得了5000項技術專利轉讓以及40年的品牌使用權。
而且這並非海信首次進行跨國並購。2015年7月31日,海信與日本夏普同時宣布: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同時海信將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
“海外市場原來都是日本韓國企業的天下。這幾年隨著中國企業的崛起,在海外出口越來越多,中國產品在海外的份額增長巨大,包括海信、TCL、長虹等等,大部分產品都在出口。”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此前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說。
而在洪仕斌看來,盡管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市場逐漸強勢,但相比於現有的全球化品牌來說,打入國際市場還是比較吃力。
關於此次收購東芝電視後的計劃,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表示,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進程。
全球熱門文章
未來10年 中國最賺錢的三個超級風口
美國這一大消息讓整個金融圈都炸了!
法興“大空頭”:警惕下一個熊市導火索
又一個泡沫破裂了!官方宣布這些交易非法
索羅斯等400名美國富豪集體上書:別減我們的稅!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1-15 1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