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
王者榮耀
鹿晗戀愛了,關曉彤幸福了,而你呢?
1
交通因為國慶堵了。
網絡因為鹿晗堵了。
女粉絲因為表白心裏堵了。
一句:“大家好,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女朋友@ 關曉彤 ”引爆了整個粉絲群。
有的人說,鹿晗傷害了女粉絲。難道,人家一輩子守寡嗎?
有的人說,女粉絲恨死關曉彤了。你要知道,不是關曉彤,也會有劉曉彤。
有的人說,鹿晗不應該公開。難道,做個真實的自己不好嗎?
有的人說,有的鐵粉因為這個走極端了。是啊,難道鹿晗有錯嗎?
一句微博的發聲,沒有錯誤。這都是明星效應。不信,你試試?
很多人會說,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會這麼追星,真實不太理解。
其實,我們年輕時都追過星,年紀大了心中也還有自己喜歡的明星。
追星正常,但過度追星甚至影響自我就屬異常。
2
追星不是現在就有,而是曆史悠久。
在原始社會就有這種現象。
那時主要表現為神靈崇拜和英雄(那時的明星)崇拜。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人們的生命安全時刻受到威脅,所以人們普遍認為,神靈創造了世界和萬物,英雄締造了曆史和傳說。
進而,人們為了得到保佑和庇護,開始信奉神靈,崇拜英雄。因為這樣,他們才獲得力量,相信未來。某種意義上,這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神靈褪去,但英雄和明星對人們的影響依舊。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視為英雄的對象會變得多元化,每一個行業中都會湧現出佼佼者,都可能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眼中的明星。
但往往,娛樂界、體育界的明星會比科技屆、企業界的明星更加受民眾關注和熱捧。
所以就出現了當時很多人在熱議白百合時,卻忘了以為科學界大師去世。
為何會這樣呢?
3
一位科學家真正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不比娛樂明星少,甚至還遠遠超出。
但很多人還是追逐娛樂明星。
一個社會,娛樂明星、體育明星成為年輕人追逐的對象,聚焦媒體焦點,這就對了,這才說明這是個正常的社會。
因為產業特點決定的,娛樂產業本身是注意力經濟啊,它們天然需要社會大眾的注意力這一“流量”,並將此變現。這一產業的訴求也就決定了,它們的表現形式要緊抓這個社會普羅大眾的愉悅點,所以,你千百個看不上,對更多人來說,看選秀節目肯定比看一場學術講座舒暢吧?
娛樂和體育受眾更廣,而科技等領域,更講究一個圈子,優秀的人才會在圈子內得到大家認可。比如說,鹿晗被很多人知道,孫楊家喻戶曉。而有些專業領域的大家也就是圈內人知道而已,就好比你手裏拿的手機覺得很好用,但你不知道是誰設計生產的。
以上的結果是由於產業性質決定的。
4
還有,我們都喜歡關心別人八卦的事情,比如在班裏,我們會關注誰談戀愛了,誰又分手了。而娛樂和體育明星的八卦自然就更加被大家關注。
一是,我們的好奇心。這些明星這麼成功,我們很想看看他們的實際生活是不是也不一樣,這種好奇心會驅使著大家去關注明星的八卦。
二是,我們和明星是陌生的“熟人”。熟人的八卦才會被大家更關注。明星是靠臉(美女偶像)、聲音(歌手)和肌肉(體育冠軍)讓你認識的人,這在我們的基因“潛意識”中,會覺得這些人是身邊的“熟人”。所以我們會關心他們的八卦,津津樂道於他們的生活細節。而那些開公交車送你上下班的人,帶著手槍警棍在街上巡邏的人,在網絡的另一端給你發郵件的人,在幾千公裏外為你製造日用品的人……因為不靠肌肉也不靠臉工作,在我們的基因看來都不是熟人,發掘他們的八卦沒那麼有價值。所以人類愛看明星八卦,喜愛報紙娛樂版和微博上流傳的明星街拍。
5
於是,關注明星,關注明星八卦,是正常的選擇和行為。
但過度關注,甚至自我傷害,則屬於異常,這得治療。
追星作為一種準社會交往行為,因為你和明星並沒有直接的社交行為。這種準社交行為存在不同層次,心理學家專門做了研究,得出結論如下。
第一層次:人們追隨明星是因為所謂的“娛樂社會化”的原因,人們對名人產生偶然的興趣;
第二層次:為“強烈個人”的態度,人們已經不能將幻想、白日夢與現實分開,開始宣稱自己喜愛的名人是自己精神上的夥伴,並認為自己跟所喜愛的明星有某種特殊的關係。追星者中有 10%的人處在這一階段,此時明星崇拜已經成為一種上癮行為。
第三個層次:最強烈的名星崇拜,這種情況達到了“臨界病理狀態”,可能會導致犯罪和危險行為。追星人群中有 1%的人會發生這種情形。1984 年為了向影星朱迪·福斯特示愛而刺殺裏根總統的欣克利即為一例。還比如說,鹿晗的戀情公開,導致一些粉絲想到自殺。
從第二個層次開始,明星崇拜者開始堅信自己與明星之間有一種親密的個人化聯係,也就是進入了典型的準社會交往行為階段,並且開始帶有病理特征。
6
說了這麼多,我們搞清楚了人們為什麼會這麼關注明星,也分析了什麼是過度關注。這裏就得提一個問題,我們這麼關注明星到底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鹿晗戀愛了,關曉彤幸福了,而你呢?
是不是有人會繼續好奇,什麼時候分啊?下一個會是誰?
是不是有人會開始嫉妒,怎麼就開始戀愛了呢?
是不是有人想不開了,茶飯不思?
其實明星也要過正常人的生活——工作、生活、戀愛、生育、發展事業。
他們需要做好自我管理,不斷精進,演繹出更好的作品,對粉絲和觀眾能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明星的生活和事業都在變化,生命的這條路上不會一帆風順。
很難有明星因為一首歌可以紅一輩子,或者因為一部電影讓人一直記得。
在這個造星頻繁的年代,就更加難啦。
無論你喜歡的明星,過得怎麼樣,一直輝煌,還是沒落,甚至誤入歧途。
我們要做的,也隻能是關注關注,因為我們都要回歸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7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斯蒂芬.科維提到了影響圈和關注圈的概念。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影響圈——我們能夠直接控製和影響的事,比如我們的思維、態度、行為。也有個關注圈——我們可以關注但施加不了影響的事,比如氣候、政治、別人、明星等。
一個積極主動的人會聚焦在影響圈裏,學會改變自己,做成長的事。消極的人聚焦在關注圈裏,喜歡抱怨外界和客觀,抱怨別人,很少在自身找問題。我想曼德拉一定也有抱怨,也有失落,但他後來更多地將精力聚焦到自我上——也就是影響圈,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讓自己更好地活下去,臥薪嚐膽,再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關注影響圈的人,有個習慣,就是在事情不順遂的時候,不抱怨不指責,常常問自己:現在,我可以做什麼,來得到想要的結果?集中精力做好能控製的事,影響圈會越來越大,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強。
鹿晗戀愛了,關曉彤幸福了,而你呢?
這些明星真的隻能關注一下,如果我們真要關注名人,我們真的可以選擇多關注一些我們自身學習和發展領域裏的那些名人和成功人士,學習他們的方法和努力,或許這才有更現實的意義。
寫到這,電視裏傳來兒童疫苗事件的報道。心裏一陣憤怒,拍了拍桌子:媽的,這些不良商販……
我能控製的是什麼呢?嗯,寫好文章,備好課,服務好學生,照顧好家裏…..
新書《讓畢業後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上市20天,已經進入當當新書熱賣榜前10,謝謝大家的支持。
最後更新:2017-10-24 00:28:40
上一篇:
馬雲的雙十一讓網友高考之後的數學與閱讀理解再次達到巔峰
下一篇:
王俊凱暖心給工作人員做菜吃,可是結果卻悲劇了……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