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3 返回首頁    go 王者榮耀


2007年10月大牛市終結後教訓:敢於在熊市建倉

摘要

由於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沒有給出係統、有效的應對措施,因此加劇了熊市危機和股市恐慌。

  鳳凰國際iMarkets編譯自Thestreet.com,2007年10月9日,股市達到最高點,隨後進入了曆史上最嚴重的熊市之一。

  和大多數高峰期一樣,2007年股市悄無聲息地度過了峰值期,股民們甚至等這一切結束之後才意識到,他們剛剛度過了大牛市峰值。但在牛市結束之後的最初一段時間內,股市中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事情發生,盡管股市開始下跌,但跌幅很慢且循序漸進。直到一年以後,股市下跌的影響才開始突顯,銀行不得不以超以低價出售其賬麵價值的非流動性證券。

  當時,由於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沒有給出係統、有效的應對措施,因此加劇了熊市危機和股市恐慌。

  尤其是從2008年秋天到2009年冬天這段時間裏,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從牛市峰值到2009年3月9日的低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55.3%。在股市最黑暗的那段日子裏,部分投資者甚至認為股市再也不會上漲。許多投資者擔心無法完成投資目標。然而,僅僅過了十年,股市的上漲就已經抹平了因下跌而蒸發的市值,而且還遠不止此這樣。盡管如此,股市大熊市給投資者留下的痛苦記憶依然存在。

  它給投資者留下了寶貴的教訓:如果投資者還有很長的觀望期,那麼要實現長期投資目標就應該在熊市中投資。

  然而,許多投資者都難以把握熊市的走勢。1930年經濟大蕭條期間,市場上爆發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恐慌。自那以後到2008年,大多數美國投資者從未經曆過當時那種程度的金融恐慌。十年過去了,投資者或許仍舊難以理解那是一種什麼情緒,但當時確是非常瘋狂。

  或許,股市將在某一天出現暴跌,但是隨著投機者爭相填補空頭頭寸,股市將在第二天出現反彈,緊接著在第三天再次下跌。這種波動令投資者感到痛苦,更痛苦的是,似乎任何事情都能觸發股市大波動,甚至什麼都沒發生,股市都會出現大波動。部分投資者擔心,整個股市將可能出現零漲幅。投資者紛紛逃離股市,迫切希望用手中持有的股票換取不受股市影響的資產,比如現金、債券、黃金和年金債券等等。盡管這些資產會讓投資者好受一點,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熊市之後便是牛市,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暗的。

  筆者認為,忽視這一點將非常危險。根據投資者的觀望期和現金流的需要,在熊市中進入股市不一定就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但是,經曆了熊市大跌之後拋售股票就必定會遭受損失。同時,它還會增加重新入市之前股票迅速反彈的風險。用行業術語來說,你或許會受到雙重打擊。

  假如投資者同樣經曆了股市牛市,那麼,經曆熊市不一定是永久的挫折。這一點很多投資者同樣難以理解:當股市在2009年開始進入牛市時,許多投資者擔心低於平均水平的股價“新常態”再次回歸。由於需要更高收益來抵消已形成的股市損失,因此,這種“新常態”的複蘇讓投資者擔心,在未來幾十年裏他們將無法挽回損失。

  如果投資者並不認同“新常態”這個理念,隻考慮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那麼他們很可能還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全挽回損失。但是,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應該把所有的股市熊市計算進去。而且大多數時候,股票的實際年收益率比長期平均水平要高得多。

  收益通常伴隨著“塊狀補丁”出現。由於熊市到牛市的反彈通常呈V型曲線,最大的“塊狀補丁”出現在牛市初期,它們幫助加速了股市複蘇,讓投資者大吃一驚。例如,2009年3月9日的股市低點到當年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68%。其他經濟領域的複蘇反彈也十分迅速也幅度非常大,通常在幾年內就會出現新的市場記錄,有些領域甚至幾個月內就能見證新的記錄。

  當前的牛市在經過四年之後成功超越了上一個牛市峰值。四年看似很長,但如果投資者計劃長期投資,那麼四年並不長。

  這也就是為什麼筆者認為,要麼在熊市早期投資,要麼就幹脆不要投資。通常情況下,如果股市跌幅長時間大於或等於20%,那麼就可以認為股市進入熊市。另外,判斷股市是否進入熊市早期的信號包括無視基本麵惡化而保持樂觀情緒,以及數萬億美元赤字突然衝擊全球經濟和股市。

  由於這些都是熊市的基本驅動因素,因此投資者認為它們能夠被發現。如果投資者能夠分清熊市,那麼發現這些現象或將使投資者免受股市大滑坡的影響。如果投資者的目前是長期增長,那麼分清熊市和牛市的影響不大,但是它仍然會起到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要及時分清熊市和牛市。股市經曆了大幅下跌之後,筆者認為逃離股市的風險大於留在股市的風險。

  如今,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投資者都適用這種方法。什麼才是對投資者有利的,取決於投資者所處的特定的環境、投資期限、現金流和投資目標。對於那些長期觀望、現金流不夠充分的投資者來說,經曆熊市並不一定是永久性的挫折。熊市之後便是牛市。從曆史角度看,牛市的規模和周期都超過了熊市。但是,投資者更容易記住熊市,是因為熊市帶來的衝擊更加大。但是如果目標是長期投資回報,那麼熊市的影響就不那麼大了。

  以上是對大蕭條過後的整個股市的對比,但是將整個股市曆史考慮進去非常有必要。從1929年9月到1932年6月,標準普爾500指數暴跌86%,有史以來的最大跌幅。隨後,股市進入牛市。但在1937年3月牛市結束之前,即便漲幅達到324%也不足以讓股市重新回到收支平衡。

  投資者認為,在市場情緒完全恢複之前,牛市便受到衝擊。這是因為美聯儲決定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從而導致了貨幣嚴重緊縮。1938年初之前,股市開始複蘇,但希特勒政府吞並了蘇台德地區導致複蘇中斷。1942年4月,股市驟降60%之後,熊市正式結束。隨後出現的四年牛市也沒有讓股市再次回到收支平衡。知道1954年9月,股市才重新回到收支平衡。的確,從上個一牛市峰值到新的曆史新高,股市走過了25年。但在這期間,股市出現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跌幅,美聯儲推出了錯誤的政策,全人類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標題:2007年10月大牛市終結之後的教訓:敢於在熊市建倉)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1-23 09:14:11

  上一篇:go 這隻中國股五天翻一倍 跑贏所有A股美股港股
  下一篇:go 富翁叫板特朗普:知不知道阿裏對美國影響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