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2 返回首页    go 王者荣耀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课后笔记

关于交互

流程尽量极简,只有线性和环形两种流程是好的。我记得某些网站注册后不会返回注册前页面而是跳到首页,这使流程变得复杂;还有某APP从首页浏览图片,需要不断返回首页,而不能幻灯片模式切换。

条理清晰,比视觉表现更重要。我碰到过PM会去抠像素点,追求美感,但东西做出来却让人找不着重点。

单一固定路径,比多个需要思考的好。之前某版本的微信可以在聊天列表下拉拍小视频,但实际上使用的人并不多,后来这个功能就撤了。我想这对于web产品也是一样,但实际上某些产品路径太多,以至于跟踪转化率都成了问题。

用户需求

主流应用要兼顾用户知识水平,小学六年级。不管是不是主流产品,都应该尽可能去适应“小白用户”,PM可以多从小学课本中去找灵感。

从已经普及的产品中找灵感,学设计,发现用户认知和需求。微信就从iPhone与短信中学习了很多。

通过线索暗示用户,一个场景最多三个暗示就能让用户明白。用户不会花时间精力去理解说明文字,此时就应使用暗示,比如应用图标长按会抖动、用垃圾桶图标来暗示删除功能。

社交型产品

社交产品特别依赖爆款应用,如果没有,就很难吸引用户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比如Facebook早期的newsfeed,曾经流行过一阵的偷菜,还有微信的摇一摇。宽泛一点,我觉得产品必须有特别吸引人的亮点,不然既“抢”不到用户,也留不住。如果曾经的亮点失去吸引力(比如变成同类标配),就必须去寻找或创造新亮点。

沟通功能是基础体验。如果这都做不好,也不用考虑其他了。我觉得对于非社交型产品但是有社交模块的,都应该注意这一点,优先考虑沟通。

矛盾点是隐私保护与产生新关系。微信早期单向好友即可聊天,鼓励加好友,后来就只有双向好友可聊天,又开始限制好友人数。朋友圈的设计就极大地兼顾了隐私保护。

工具型产品

要给用户使用的理由,一个就够。这个理由也就是核心功能,必须要做到极致体验。

核心的做极致,非核心的可以不用太在意,慢慢来,可有可无或自己做不到最好的就不做(宁缺毋滥)。虽然大家都知道集中火力单点突破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用户与客户会提来无数新需求,而PM也愿意去加功能做新产品,这就导致核心做不到极致,非核心又显得重要的产品越来越越多,鸡肋功能产品也层出不穷。猎豹一键清理算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吧。

靠谱产品经理的特征

深思熟虑,不轻易下结论。比如马化腾他们都是比较内向低调的人。

单点突破,懂得取舍。看上去简单,但要能坚持践行还是很难呢。

产品驱动型的产品,好好做,长期看数据肯定会涨。所以要耐得住。KPI容易起负作用,使人忽视长期发展,急功近利而失败。

解决问题需要定义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的边界,然后找出合理的方案。

微信相关

听说微信上线前迭代了几十个版本,上线后也鲜少修改或增加功能,内部90%的新需求被砍掉。

微信早期的产品经理们夜里两三点下班是常态,研发也常常十二点以后,主要原因就是张小龙习惯如此。办公室里都是行军床,也够拼的。(很多创业公司都比不上)

朋友圈开发半年通宵四个月才上线,上线后半年都没有多大起色,张小龙真是熬得住,团队内心强大。

微信一个PM配五个左右开发,三个PM共用一个交互,团队相对稳定。没有所谓敏捷开发模式,迭代与开发速度却非常快,有时候晚上讨论方案第二天就开发出demo来。

微信的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就是理需求、看反馈、数据分析、做调研。

微信很少社招,校招为主,产品经理都是自己培养。

注:我这个公众号各种内容都会发,有旅游攻略、骑行游记之类,也有一些生活思考和工作行业方面的想法。乱七八糟,不建议关注。

最后更新:2017-10-07 23:29:02

  上一篇:go 微信升级三大惊喜!苹果要向微信收费,为毛这些功能只有苹果才有
  下一篇:go 微信这个功能太实用了,解决了很多人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