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95 返回首页    go 王者荣耀


鲍威尔时代即将来临 美联储内部发生这些变化

摘要

鲍威尔的同僚表示将鼓动鲍威尔对货币政策实施变革,剑指美联储2%的通胀率目标。

   美联储理事杰罗姆·鲍威尔将出任下届美联储主席,现任主席耶伦的任期将于明年2月结束。鲍威尔的同僚表示将鼓动鲍威尔对货币政策实施变革,剑指美联储2%的通胀率目标。

  彭博社的报道指出,美联储官员积极倡议对美国货币政策指引做出大胆修订,希望抓住当前经济形势波澜不惊和美联储进行人员调整的机会,为下一次风暴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虽然美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持续时间第三长的扩张周期之中,但其通胀和利率水平依然较低,这意味着在经济再次陷入零增长之前,美联储并无多少放松政策的余地。鉴于杰罗姆·鲍威尔已获提名在明年2月接掌美联储,包括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San Francisco Fed)行长约翰·威廉姆斯和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查尔斯·埃文斯(Charles Evans)在内颇具影响力的美联储官员已率先呼吁,建议决策者重新考虑2%的通胀目标。

  当地时间周二,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对记者表示: “鉴于正在进行的领导层调整,眼下正是大好时机。新人来了,他们能够认真的好好想一想,到底应该怎样,我认为应该怎样,这与以往是否协调,未来我们又想去往何方?”

  用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姆斯的话来说,美联储内部官员积极倡议的货币改革就是创造一个“低利率世界”。

  货币改革主要针对的,是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在此过程中,威廉姆斯和埃文斯等主要倡议者应谨慎行事,避免冒犯在任官员。

  2012年,美联储明确制定了两项目标:一,确定长期通货膨胀率目标在2%;二,最大限度地促进可持续就业。依照这两项目标制定的政策也实施多年,并得到有力支持:2%的通胀率水平足以确保工人能够持续获得加薪,并有效地帮助美联储应对通货紧缩。美联储官员,尤其是威廉姆斯,一直在积极敦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重新考虑这一通胀率目标。

  他们认为,在制定2%的长期通胀率目标时,当时的美联储官员认为将利率提高至2%甚至更高的水平不会有任何问题,不会抑制美国经济的增长。但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和生产力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水平。其结果是,中性利率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美联储的回旋余地也愈发有限。

  归根结底,这些美联储高层官员希望在不失控的前提下让经济过热发展一段时间。接着他们就可以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中大幅削减利率,成为美国经济的“救世主”。

  允许价格小幅上涨,将使美联储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中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由于美联储没有根据通货膨胀而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因此,如果实际中性利率为0.5%,物价上涨3%,那么美联储可以在政策受到限制前将利率提高至3.5%。如果通胀率仅为2%,那么名义上的通胀率就将是2.5%。

  今年11月初,威廉姆斯向记者透露,希望美联储官员能够讨论出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他希望会谈不会受短期策略制约。他表示:“我们应该在下一次经济萧条之前制定一个最合适的货币政策框架,因为要制定重要的政策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目前可以想到的替代方法,包括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制定不同的价格水平目标,或者将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提高至3%。”

  彭博社表示,另一位美联储理事,费城联储行长Patrick Harker准备在鲍威尔执掌时彻底改革货币政策。

  本月初,费城联储行长Patrick Harker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目前可供选择的政策很多,但是我们还没有决定实施哪一项新政策。当然,这些政策值得我们讨论。”

  “美联储官员必须就这些政策进行讨论,他们还要邀请整个经济圈的官员一起参与讨论。”

  当下,美国的失业率非常低,经济正在稳步增长。尽管通胀率仍然低于目标水平,但是美联储官员预计它将在未来几个月回升。因此,现在是讨论未来货币政策的绝佳好时机。

  在这段经济平稳时期,经济学家们可以谨慎斟酌各项政策的优缺点。当地时间周二,埃文斯在法兰克福表示:“在经济再次陷入零增长之前探讨出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让美国享受一段政策指导变化的过渡期。同时,这样做还能确保官员们有充足的交流讨论时间。”埃文斯补充道,这些政策将更加精炼,更易于理解,也更加有效。

  因此,读者要为美联储的政策变化做好准备,其中的一项政策,就与提高通胀率目标有关。如果美联储最后成功提高了通胀率目标,那么,这对于80%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部分美国人的收入水平已经落后与生活成本。

  但不幸的是,这一代央行行长们的显着特征,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愚蠢。

(原标题:鲍威尔时代即将来临 美联储内部最近发生这些变化)

(责任编辑:DF307)

最后更新:2017-11-17 17:34:39

  上一篇:go 网络文学背后 万亿级的泛娱乐产业正在崛起
  下一篇:go 哪支股票是2018年最大赢家?最有可能的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