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2 返回首頁    go 奇藝


美聯儲5月紀要最大看點:縮表究竟該怎麼縮?

摘要

重要看點是,美聯儲如何開始收縮其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

  美聯儲即將公布5月政策會議紀要,經濟學家預計,此次紀要中的重要看點是,美聯儲如何開始收縮其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

  美聯儲即將告訴市場,它是如何逐漸開啟自己的縮減資產負債表實驗性計劃的;實際上,增加資產負債表曾經是金融市場的主要推手。

  在2008金融危機期間和之後,美聯儲建立資產負債表,購買國庫券和抵押證券,以增加市場流動性;在量化寬鬆計劃(QE)結束之後,美聯儲在這些債券到期後繼續購買,以此致力於保持市場穩定,並推進利率走低。

  德意誌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拉沃爾加納(Joseph LaVorgna)稱,(縮表)是一個實驗,美聯儲希望他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困境,並將嚐試以不破壞穩定的方式來實現這一點;這會帶來希望,鑒於市場近期一直在談論的事實,自己的猜測是,由於美聯儲已經發布了充分的信息,因而將會取得成功,

  其進一步表示,美聯儲縮表料將提高利率,但沒有多少人能確定;美聯儲也將根據經濟數據和市場對縮表的反應來調整其計劃。

  其還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狀況,以及經濟預期的變化情況;美聯儲想避免與2013年類似的事態發生,當時美聯儲縮表預期引發了嚴重的市場混亂。

  美聯儲量化寬鬆(QE)政策所針對的更長期的證券、10年期和30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也一直保持在低位,不過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央行已經實施負利率,擁有自己的資產購買計劃。相比之下,美國的低收益看起來還是很有吸引力。

  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也帶來了利差的收窄,和較低的波動性,並有助於推升股票和其他風險市場。

  縮表推高利率?或許適得其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固定收益部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該行認為,美聯儲縮表的同時,其他央行若不充分擴張資產負債表,則可能產生相反的影響;後果可能是不可預測的。雖然縮表理應造成利率上漲,但是緊縮時,“衝擊”並不容易被市場消化,而高杠杆率變得更難把握。

  報告還稱,央行的積極收緊資產負債表政策和加息同時實施,這在全世界幾乎沒有先例,所以市場會警惕,不會認為過程會一帆風順。

  美銀美林(BofAML)美國短線策略負責人卡巴納(Mark Cabana)表示,預計美聯儲將最終將其資產負債表減少約1萬億美元;估計減少2萬億美元相當於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上漲0.75個百分點。

  卡巴納預計,美聯儲能夠靈活控製縮表進程;如果經濟需要幫助,或利率上升得太快,縮表可能緩慢,甚至發生逆轉。

  美聯儲一直表示,將在2017年底開始退出QE進程,也可能是在兩次加息之後暫停。那麼此次會議紀要中的經濟評論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交易者一直懷疑美聯儲今年到底可以加息多少;由於經濟數據比預期軟,特別是通脹數據不及預期,美國政府的內部動蕩也造成了一些不確定性,因而對經濟的評論可能顯示出,美聯儲對經濟預期的信心。

  卡巴納還表示,如果市場大多數參與者認為美國數據並不在弱化,那麼美聯儲正在考慮,最近短期數據疲軟並且不會阻礙政策進程,這無疑對市場具有啟發意義;如果美聯儲擔心,這將引起人們對加息和12月縮表能否實現的懷疑。

  縮表:曆史的重演?

  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將今年在6月份和9月份再加息兩次,然後重點關注12月份會議是否會縮表;市場現在的預期是,美聯儲6月會加息,但是9月份加息的幾率為30%。

  拉沃爾加納表示,他預計美聯儲將在6月和9月份加息,然後從明年1月份開始,逐步縮減資產負債表。預計12月份美聯儲將就這一進程作出明確的詳細指導。

  拉沃爾加納還表示,此次縮表可能與2014年縮減購債量較為相似;美聯儲可能會從2018年1月份開始將再投資量減少80%。第二季度降至60%,第三季度為50%,第四季度為20%。然後,從2019年開始,美聯儲可能不再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上所有到期的證券。

  明年美聯儲國債將有4250億美元到期,是今年的兩倍多。但在2019年,這一數字將下降到3500億美元,隨後幾年將逐漸下降到2000億美元左右。

  拉沃爾加納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在2018年第一季度向市場拋售2150億美元國債,89億美元抵押貸款證券;然後在第二季度增加到4620億美元國債,以及178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

延伸閱讀>>>

美聯儲會議紀要又為黃金綁上定時炸彈!

美聯儲5月紀要看點:聚焦通脹前景 或避談“縮表”

美聯儲會議紀要襲來 黃金受壓於50日均線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6-18 01:18:43

  上一篇:go 歐元區5月CPI年率創年內新低 歐銀更有理由慢慢來
  下一篇:go 美聯儲布雷納德:通脹疲軟恐延後緊縮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