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88 返回首頁    go 奇藝


日本、德國陷入麻煩 或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截止目前,投資者已經關注日本政府的貨幣政策十幾年了。人們一直在猜測,這個債務GDP比率已經達到234%的國家,未來將會發生什麼?

  日本量化寬鬆政策或將日本帶入深淵

  截止目前,投資者已經關注日本政府的貨幣政策十幾年了。人們一直在猜測,這個債務GDP比率已經達到234%的國家,未來將會發生什麼?最終的答案可能就在下麵:

  首先回顧一下過去的曆史,在現代中央銀行支配貨幣政策的時代,日本曾經是全球第一個引入量化寬鬆政策的國家——量化寬鬆是一種非常規化的貨幣政策,當一個國家的基準利率在負利率區間徘徊時,量化寬鬆政策就派上了用場。量化寬鬆政策涉及央行大量“印鈔”來購買國債的措施,而這種措施在日本則被認為是一種失敗行為。

  不過,大多數普通人對日本國內早期的量化寬鬆經驗所知甚少。因為當時日本央行釋放的貨幣規模非常小,大概每月不超過200億美元左右。等安倍晉三上台後,其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開啟了大規模的資產購買活動,而這也就是日本國內標榜的“安倍經濟學”。

  有為數不少的人認為,如果沒有安倍經濟學,日本國內沒有止境的債務通縮惡化情況可能會更嚴重。因為有了安倍經濟學的刺激,所以日本國內債務規模一直牢牢保持在5年前的水平。

  事實上,安倍經濟學的迅速實施已經給日本經濟造成了扭曲。對債務資產的加速購買導致日本央行持有大量的政府債券,其在央行資產中的占比已經上升至40%。而日本央行也成為了ETF指數資產的主要持有人。

  如果投資者長期關注日本央行的政策就會發現,日本國內市場對經濟調節的功能已經被大幅弱化,因為央行持有大量資產並因此影響著市場行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趨勢似乎變得越來越糟糕,而不是變得更好。

  多年以來,日本央行一直在買入長期國債資產,但這次卻首次明確限定了長期國債的收益率。部分投資者對日本央行的舉措感到疑惑不解,因為日本央行的所作所為,已經讓日本國債卷入了一場全球範圍內的持續拋售中,而這一拋售行為已經持續了兩周時間。

  現在,人們正在一步步接近日本的最終結局,如果日本國債的收益率進一步上升,後續會發生什麼?如果日元大幅貶值,後果又會是什麼?日元貶值的幅度到底會有多大?日本國內會發生貨幣危機嗎?如果日本央行最終買入了所有國債資產,又會發生什麼?

  很多投資者都在問這些問題,但沒有人能真正知道最終答案。現在,所有投資者都處於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

  歐洲地區經濟結構已發生扭曲

  目前。德國的出口貿易總額已經從過去的保持平衡發展到現在超過8%的順差,而相同時間段內其他任何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卻都陷入了赤字。所以,這絕不是一種巧合。即使是誠實的觀察者也無法否認一種觀點,即歐洲地區,甚至其他地區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扭曲。特別是德國國內經濟結構的扭曲可能尤其嚴重,而這似乎正好是被德國政府所忽略了的一個關鍵點。

  歐元理應幫助所有加入歐盟的國家和地區。在上個世紀即將結束時,歐盟也正式宣布成立。歐盟向全球提供了自己的發展白皮書和政策綱要,並列舉了作為共同貨幣而流通的歐元所具有的普遍優勢。從政治角度來看,歐元的流通使用讓一體化後的歐洲地區擁有了單一貨幣。歐元的支持者們可能都認為,歐元的流通至少可以讓自己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並駕齊驅,比如美國、日本和中國。

  總而言之,歐盟還認為,歐元的流通能夠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的貿易。而隨著人們對貨幣價格波動擔心的減少,貿易活動也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此外,由於貨幣匯兌損失風險的消除,所以歐元區利率也將會下降。特別是對經濟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成員國來說,其承擔的信貸成本也會相應降低,從而也能夠進一步鼓勵本國更多投資活動和經濟發展的產生。

  隨著時間推移,現實本來應該對當初的溢價進行回調,並讓它們回歸到各自合理的水平,從而適應每個國家根本的經濟優勢和劣勢。但歐元的流通卻凍結了這種回調,使得本來屬於暫時性的壓力成為了一種永久的症結。而在同一時期內,德國正在飽受歐盟市場一體化後的經濟困難,所以隻能以德國馬克相對弱勢的價格加入歐元流通,並以此價格鎖定了匯率。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當時的德國國內經濟基本麵應該在低於6%的水平。

  這些國家隻是製造更多的生產性投資,從而來改善本國經濟的基本麵。這種做法隻是讓本國經濟現狀與歐元表現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德國的相對定價優勢已翻了一番並達到12%。

  這種定價方麵的偏差進一步造成了更多的傷害。現在,德國經濟越來越以出口為導向,而對本國消費者的回應則越來越不敏感。而德國經濟也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場的影響,並因此變得越來越脆弱。這種經濟結構方麵的扭曲,也波及到歐洲地區之外的其他國家。

  德國經濟麵臨的問題,同樣也加劇了其他很多歐元區成員國的財政金融問題,導致歐元兌美元、日元、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價格普遍出現下跌。因此,德國工業的定價優勢已經擴展到全球經濟市場。當然,如果德國擁有獨立的本國貨幣,就可以讓自身免受歐洲地區其他陷入困境經濟體的影響,而現有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現在,來自日本國內的生廠商在不斷抱怨,日元在外匯市場的堅挺,讓他們的產品在全球市場失去了定價權。而在過去10年時間中,歐元相對於美元貶值近30%,這對美國國內的生廠商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好處。但唯獨德國國內工業界沒有發出過類似的抱怨之聲。

  無論德國政府的真實動機是什麼,但特朗普現在已經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德國正在利用這種不公平和扭曲的競爭優勢。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德國國內的企業家以外,所有人都希望消除這種貨幣定價帶來的偏差。歐洲地區如何做到這一點似乎還不太明了。而稅收和財政支出政策的統一,可能會減少這種定價偏差帶來的部分困難,但不能徹底消除基本問題。

  這一過程的實施也能夠拯救德國國內的納稅人,使他們不必再投入如此多的資金來支撐扭曲的經濟體係。如果這種調整會損害德國工業,那麼,一定程度上,它也會減緩或扭轉對歐盟這個重要經濟體結構潛在的不良影響。由於日本和德國相繼陷入麻煩之中,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13 14:18:02

  上一篇:go 美聯儲黃皮書最新發布 就業緊俏價格溫和
  下一篇:go 大摩專家:FOF是中國投資者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