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
奇藝
在曆史的財富洪流中 這一類“硬資產”永遠是寵兒
“時間是金錢的靈魂,但長遠的來看,時間是永恒的!”正如這句諺語所說的那樣,硬資產其實也是“永恒”的,甚至不會被曆史的煙雲摧毀。
硬資產的地位甚至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在歐洲大陸被戰爭摧殘的時候,是什麼延續了歐洲大陸的血脈和貴族精神呢?其實就是一個國家——瑞士。而正是這篇文章所闡述的觀點:瑞士就是通過掌握、存儲了大量的“硬資產”,在戰爭期間讓歐洲大陸獲得了寶貴的、複蘇的火苗,才得以讓歐洲大陸在西方世界史上站住腳跟。
在過去,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對貨幣的管理,應該稱為“銀行業”,而管理貨幣是嚴肅的財富管理問題。在過去,對衝基金經理的稅收套利計劃和各種各樣的投資組合產品,還被看做是異端邪說,認為是怪異科學實驗室的實驗產物。
鑒於央行們和美聯儲捉摸不定、變化無常的市場政策,使得貨幣資產的魔力被無限放大,政府對硬資產的關注程度比任何時候都迫切。盡管特朗普在當選總統的初期,一直承諾要把美國從停滯的經濟發展狀態拉出來,但是美國還是陷入了“債務驅動經濟”的老泥沼。寬鬆的貨幣政策、零利率等等,使得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進入一個怪圈——表麵上股市暴漲,但實際經濟表現不佳。在這種狀況下,使得硬資產的誘惑力,變的前所未有的吸引人。
總而言之,硬資產就是在股市之外創造財富,它總體上指三個主要的形式:
1)土地所有權,或農田、林業和農業產權
2)黃金、其他貴金屬和賤金屬商品
3)古典或大師級的藝術品市場
對於第三個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指的諸如倫勃朗和畢加索的藝術品拍賣這樣的投資市場,而不是對亂七八糟的商業藝術的投資。優秀的藝術作品,曆來都是投資的優秀避風港,但對於一些沒有曆史價值的藝術品,可能不會有什麼高估的價值。
對於第二種形式,盡管物理黃金和貴金屬在過去的17年時間裏一直是市場的領先者,但是在對實物黃金方麵的投資仍然讓很多投資者迷茫。在貨幣貶值和債務水平高企的情況下,黃金是一個必須有的投資組合。此外,白銀也是讓市場迷戀的另一個貴金屬,白銀市場自2000年以來,似乎一直處於牛市狀態。
在這方麵,俄羅斯似乎目光更長遠一點,過去三年來,俄羅斯央行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黃金儲備國。到2017年為止,在國際中央銀行購買黃金商品方麵,俄羅斯央行處於領先地位。

圖2
按照目前俄羅斯購買黃金的進度,在2018年第一季度前,俄羅斯將取代中國黃金儲備第五的位置。

圖3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黃金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俄羅斯5.6%,歐元區3.6%,美國1.8%,中國1.5%。
然而,購買黃金的國家與黃金投資者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據統計,全世界有95%的黃金被當作商品零售。
另一方麵,在其他大宗商品的投資中,鋅和銅一直是巨大的投資推動力。鋅,特別是關鍵的鍍鋅劑,時去年表現最好的金屬大宗商品。銅在2017年開始出現複蘇,今年8月下旬,銅價出現爆發,並持續了多月。而鎳和鈷,估計也很快成為快速增長的投資種類,因為這兩種金屬商品是鋰離子(鋰離子)電池所必需的金屬。
與黃金和貴金屬市場相對應的是,藝術品市場在目前的投資市場中就變得不淡定了。對於歐洲精英來說,藝術品是一項長期投資。特別是那些年代久遠的大師級的藝術品,一直是投資市場的寵兒,但是整個市場的市值還是遠遠落後於黃金和貴金屬市場。雖然,藝術品市場也是在經濟危機中保護投資者現金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的市場行情,使得藝術品市場的波動和走勢,變得捉摸不定。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藝術品作為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必須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一個玩笑話。就像列支敦士登家族在幾個世紀前獲得達芬奇的吉尼瓦·德·本奇(一幅畫)一樣。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即將破產的列支敦士登就靠這符合,出售給美國的保羅梅隆和美國國家美術館,從而讓一個國家政府機關重新運作。雖然,普通投資者可能無法獲得文藝複興時期的大師或畢加索的藝術品,但在藝術品市場上總是有被低估的寶石或新的發現,可以並將會在未來帶來很多意外。
其實,投資者往往忽略的就是硬資產的第一種形式——土地所有權,或農田、林業和農業產權。本文認為,土地所有權,或農田、林業和農業產權是貴金屬投資組合中一個很好的補充。正如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在9月初所預測的那樣,農業將會發大財!“當一個產業打破了所有的信念,那麼即使是平庸的人也能賺錢。”其實,羅傑斯的本意是希望硬資產投資者能把土地權屬投資納入到投資組合中去。這樣會讓硬資產投資者的收入變得多元化,能夠抵禦通貨膨脹的對衝。在曆史上,歐洲、拉丁美洲都曾按照土地權來劃分階級,並且在曆史上,這些土地權屬與傳統資產類的關聯性較小,能較好的承受通貨膨脹的對衝。
總的來說,黃金儲備、土地權、自然資源、藝術品這幾樣,一直是曆史的寵兒,一直是硬資產的保證。
如今,有很有獨立思想的投資者開始了思考。不同於傻乎乎的被股市和銀行牽著鼻子走,硬資產投資者們正在走出自己的投資之路。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0-04 1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