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 返回首頁    go 奇藝


脫歐進程受阻 英國經濟增長或放緩

  前路坎坷且充滿不確定性

  

  英國大選之後的脫歐談判

  英國脫歐談判已變得更為複雜,王牌現在主要掌握在歐盟手中。無論是硬脫歐還是無協定,對英國都不是可行的策略選項。

  正如一條古老的諺語所述“世事往往難料”。當特雷莎·梅首相2017年6月8日召開提前選舉大會時,保守黨在民意調查中還領先20%以上。她原本希望在議會中獲得更多席位並贏得多數,實現五年的政府任期,從而在2019年年底順利完成兩年的脫歐談判。然而選民們並不買賬。工黨攻城略地,贏取了之前由保守黨、蘇格蘭民族黨(SNP)和英國獨立黨(UKIP)把控的選區,增加32席,獲得262個席位。保守黨損失13個席位,目前僅有318席,缺乏完全的多數優勢。大選之後,保守黨尋求北愛爾蘭民主聯盟黨(DUP)的聯合,借助該黨派的10個席位實現聯合治理。此外,蘇格蘭保守黨增加12個席位,並計劃作為一個選區就關鍵事宜例如英國脫歐進行投票。

  大選結果使得威斯敏斯特議會的兩個小黨派手握回天之力。無論是民主聯盟黨還是蘇格蘭保守黨,都可能導致特雷莎政府下台。由於保守黨+DUP聯盟不太可能很牢固、穩定或持久,而蘇格蘭保守黨的社會議題與北愛爾蘭大不相同,引發再次選舉或推選另一名首相的可能性不可忽視。盡管女王和首相備受尊敬,然而此時北愛爾蘭的Arlene Foster和蘇格蘭保守黨的Ruth Elizabeth Davidson卻是兩位決定是否以及何時舉行另一次大選的重要領袖。

  在競選過程中,保守黨強調特雷莎的領導“穩固”,很少討論英國脫歐。工黨陣營強調增加健康、教育和警力的支出,並計劃通過對高收入人群增加稅收來實現。大選並非圍繞英國脫歐策略來展開。事實上,反歐盟黨派UKIP出局,保守黨和工黨各自獲得一些席位。曾經在2016年6月贏得脫歐公投的UKIP,因為其他一些事件而四分五裂。工黨選民較年輕而保守黨選民年紀較大,成為緊縮與更社會化計劃的對立,而隨著曼徹斯特和倫敦發生悲劇性的恐怖主義暴力襲擊事件,選舉討論更轉向國內安全。所以,盡管各方並未就英國脫歐展開爭論,但大選結果將對英國脫歐產生巨大的衝擊,而退出的方式將奠定英鎊走勢的基調。

  英國脫歐進程始終複雜,現時英國達成可以響應其自身選民要求的協定變得愈發困難,這使得下一次議會選舉的結果尤其不明朗(無論選舉何時進行)。目前民主聯盟黨將要求北愛爾蘭和愛荷蘭共和國的邊境保持開放,允許商品和服務自由流通。這一要求意味著,聯盟政府不大可能繼續追求硬脫歐——特雷莎之前的立場。盡管我們注意到,軟脫歐協議比硬脫歐更有利於英鎊,但是在當前英國議會分裂的情況下,能否通過任何可行的協定還未為可知。歐盟方麵兩大強硬的領導人坐鎮——德國默克爾和法國馬克隆,意味著歐盟不大可能允許英國在不支付高昂代價的情況下依然享有貿易和關稅聯盟的好處,即使歐盟的很多成員讚同軟脫歐協議,換而言之,不看好英國脫歐協商能幹脆、利落地完成。而如果磋商延遲和/或停頓,以及鍾擺偏向無協定或惡劣的協定,英鎊都將承受下行壓力。

  不確定的結果和脫歐協定極可能大幅度延遲,讓英國的金融部門受困。那些擁有大量歐元互換業務或歐洲客戶的金融企業,包括資產管理人可能麵臨強大的歐盟監管壓力,需要在歐盟內執行和登記若幹歐元相關的業務。歐盟將會提出,歐元計值的掉期將需要在歐盟內清算,這樣一來如果出現危機,歐洲央行將會成為主要的支撐,而不是讓英國央行處理歐元計值的掉期業務。這意味著,金融企業不能等到英國脫歐談判完成,才對衝其企業的風險。在2017—2018年之間,歐盟的一些職位將從倫敦撤走,而倫敦吸引新職位的能力將非常有限——甚至難以想象倫敦仍然可以保留在英國/歐盟內的主要金融中心地位。而隨著倫敦金融業的不穩,英國向歐洲出口的企業也可能在製定任何擴張計劃時極為謹慎。

  簡言之,前路坎坷且充滿不確定性。如果英國舉行新的選舉,難保不會出現又一個懸峙議會。此外,鑒於脫歐的支持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分化,無論是哪個黨派或領導人主導脫歐談判,都不太可能達成任何民意上的勝利。英國經濟不大可能不受波及,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經濟增長將可能放慢。所有部門的投資將會銳減,因為威斯敏斯特的政府前景難料,脫歐的擔心加劇,倫敦經濟尤其將感受陣陣寒意。

  歐盟和歐洲央行的經濟前景

  歐洲央行對於經濟溫和、可持續的擴張前景逐漸樂觀,且認為每年實際GDP增長可達1.5%至2%,接近美國並略超日本。然而,整體歐洲的通脹率並未上漲,因此歐洲央行可能僅會在以後討論削減資產購買計劃;歐洲央行的焦點很可能是在2017年下半年盡快退出負存款利率。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反映歐洲央行調整政策的打算,而2017年歐元兌美元也已經走高,即使美聯儲已加息,並打算縮減資產負債表。

  圖為英鎊走勢

  圖為2010年以來英鎊期貨每日成交量分布

  我們發現,對於英國脫歐對區內經濟的影響,歐盟似乎相當淡定。歐盟內的普遍觀點是,他們掌握談判的整個局勢,所以隻需要等待英國出局。如果英國認為“無協定”比“惡劣的協定”更嚴重,那麼即使達成協議的期限從2019年延長一年半載,歐盟的談判立場也可能會成功。英國可能感受到時間的壓力,但歐盟卻未必。若英國希望保留關稅聯盟的通道,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將緩和布魯塞爾的歐盟所麵臨的短期預算壓力。總之,目前的主流觀點是,歐盟經濟不會受到英國脫歐太多傷害。

  有底氣的歐盟:沒有美國的全球貿易協定

  事態還存在愈加複雜的一麵。對於英國脫歐談判和歐元區經濟而言,美國不再是貿易和監管政策的世界主導,個中含義值得玩味。歐盟可能有底氣在圍繞貿易和監管問題簽署雙邊和多邊協議時,采取更加激進的姿態,而無論美國以及被脫歐纏繞的英國是否參與。歐盟、日本和中國存在推進其自己的貿易協定的真實願望,而美國的缺席將成為新的現實。我們看到,歐盟-日本的協議正在推進,而無美國的新泛亞洲協議亦是完全有可能的。尤其是中國將鞏固其在貿易協定世界領袖的地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發揮影響力。監管方麵,歐盟已經對美國在多德弗蘭克法案若幹條款立場的後退發出警告,因為歐盟認為這是全球監管協作的關鍵。

  諾貝爾獎得主米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曾經指出:“自由市場最重要的一個中心事實為,除非雙方都能獲利或者至少認為他們都將得利,否則不可能出現交換或貿易協定。”所以,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尋求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簽訂貿易協定,美國將麵臨更嚴酷的出口競爭,導致經濟更緩慢地增長。在這一世界背景下,美國企業將有強烈的動機在新的貿易區和美國境外擴張業務。

  總而言之,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歐盟將在世界舞台上不斷優先推進代表歐盟藍圖的貿易和監管政策,邊緣化美國和英國,同時讓英國脫歐談判的重要性退居其次。

  (本文作者Bluford Putnam為芝商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27 09:08:13

  上一篇:go 美國證監會領頭規範ICO虛擬貨幣融資:必須遵守聯邦證券法
  下一篇:go 英國央行利率決議下周發布 五大線索尋加息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