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奇藝
上市公司數量減少對美國股市是利是弊?
摘要
在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升破25000點以及其他股票指數頻創新高之際。
北京時間周五(1月5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升破25000點以及其他股票指數頻創新高之際,美國上市公司數量不斷減少。
這一現象引發投資者和分析師的討論,即上市公司數量減少在近九年的美股牛市中起著什麼作用,以及更廣泛而言對於投資有什麼影響。
一些人稱,這是簡單的供求問題:隨著上市公司和公開交易股票數量減少,而投入股市的資金增加,餘下上市公司的股價勢必受到提振。其他人表示,事情並沒這麼簡單,他們認為,鮮有跡象證明市場萎縮會直接導致股價上漲。
顯然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在穩步減少。1996年在美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超過7400家。據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s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證券價格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y Prices),如今的上市公司數量減少過半。
20世紀90年代上市公司數量達到頂峰,當時數百家初創公司利用互聯網興起的機會上市套現,當中很多公司在隨後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銷聲匿跡。
小公司也在推遲上市時間,它們更加青睞風險資本或其他私募資金,不願因上市而被迫遵守更加嚴格的監管要求。此外,並購交易繼續活躍也是導致上市公司數量減少的一個原因。
與此同時,由於公司大量回購股票,流通股數量減少。標普道瓊斯指數的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股票回購規模達到創紀錄的5720億美元。
一些投資者認為,在流入美國股市的資金規模穩步上升之際,上市公司以及流通股數量的不斷減少幫助提振了藍籌指數。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數據顯示,從1996年到2016年,美國股票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管理下的資產增長約五倍,突破10萬億美元。
加拿大投資公司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 Inc。首席經濟學家和策略師David Rosenberg表示,股票需求增加,但供應量卻在減少,這幫助推升了股市。
他認為,2009年以來,流通股數量的減少對每股收益的提振達到15%。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那些消失的股票絕大多數為小型股或者微型股。它們本來也不會對藍籌指數產生大的影響,因為大多數指數的成份股權重並非均等,而是取決於其規模大小。
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 Inc。)首席市場策略師Quincy Krosby稱,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被淘汰令市場更有效率。
花旗集團(Citigroup)的數據顯示,雖然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的普通股流通數量自2010年以來每年都有縮水,但每年萎縮幅度隻有1%左右或更低。
花旗集團首席美股策略師Tobias Levkovich稱,股份數量減少幅度最大的公司並未跑贏大市,表明這所能產生的影響有限。
Levkovich還表示,雖然股票數量整體下降,但近年來每年下降幅度不到1%。他說,這足夠幫助抵消股票期權授予帶來的股票供給增加影響,但不足以提振整個股市。
不過,一些投資者稱,上市公司數量減少以其他方式影響了股市。
年輕公司對私募資本的依賴加大了股市投資者參與此類公司的難度,如果沒有私募資本,這些公司可能會更迅速地在交易所上市。研究機構Pantheon Partners整理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市公司的平均成立時間約為18年,而在1996年為12年。
以亞馬遜為例﹐該公司在1997年上市時被認為是小盤股﹐現已成為市值5663億美元的巨型公司﹐從一家網上零售商發展成為科技、媒體和零售巨頭﹐給早期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今天﹐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一直等到成為估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才上市﹐而優步和愛彼迎等公司仍然沒有上市。
Pantheon合夥人Brian Buenneke表示﹐如果你想投資或有興趣投資小型或高增長公司﹐現在你在公開市場上找不到那麼多機會了。
一些分析師認為﹐Netflix Inc。或穀歌母公司Alphabet Inc。等大盤股或許間接獲益於公開市場上初創公司的匱乏。由於在股市中買入小型高增長公司的機會減少﹐投資者正將更多資金投向大型成熟公司和被動投資基金。
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表示﹐投資者正在慶祝已經取得的成功。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05 17: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