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43 返回首页    go 群英


大宗商品的兴衰周期还得看中国市场

摘要

全球经济近期出现的“协调”增长已经触顶,其影响将波及全球所有类别的资产。

  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发布了最新《全球宏观前景》报告。该集团在报告中警告投资者,全球经济近期出现的“协调”增长已经触顶,其影响将波及全球所有类别的资产。

  报告显示,麦格理非常不看好大宗商品行业的发展,并警告投资者,支撑大宗商品行业发展的动力在不断减少。此外,麦格理补充道,工业复苏周期已经成熟,全球经济发展动力越来越少。因此,投资者不用再寄翼于全球经济能够加速发展及全球通胀处于健康水平,这种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是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的一个关键因素。

  2016年,中国政府实施推动(货币)流通政策。随后,中国政府改变其货币政策,采取紧缩政策。制造链企业因而进入去库存周期。虽然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依旧十分强劲,但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预计也将导致该行业发展放缓。必须澄清的是,尽管全球工业发展已经触顶,未来几个月的潜在需求依然旺盛。

  与此同时,麦格理集团发出警告,市场行情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现过好,因此难以持久,其表现就是,多数大宗商品的交易都在成本曲线外进行。从周期性角度来看,这就意味着即便生产该商品的原材料处于紧缺状态,投资者也应当力求稳妥。但是一旦通货再膨胀退潮,投资者就有机会识别哪一种商品的原材料供应更为稳定,然后着手挑选“长期赢家”。

  因此,就必须再一次提到近年来几乎只在中国出现的信贷脉冲和通货再膨胀周期。

  麦格理集团认为,出现信贷脉冲和通货再膨胀周期的现象,就意味着先有需求,再有供应,且产品的供应过程相对滞后。而这种供需现象的诱发因子便是价格。

  2017年,这种现象似乎将再度出现。2017年,对于2016年在成本曲线外交易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将在市场崩溃前迎来最强劲的供应反应;而对于2016年在成本曲线内交易的投资者来说,供应大体上将出现下降。只需几个月,投资者就能发现大宗商品供给侧的灵活程度。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6-23 22:58:16

  上一篇:go 比特币的泡沫到底有多大?一图带你领略
  下一篇:go 欧元区复苏强劲!法国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