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群英
同事“殺熟” 微信偷轉賬
卡在手裏 錢卻沒了
順義分局勝利派出所接到轄區一飯店庫管劉大姐報警:稱其銀行卡中的8000塊錢不翼而飛。接到報警後,民警立即開展調查工作。經過調取銀行的交易記錄,民警發現該銀行卡在當天沒有任何消費記錄和取現記錄,但是卻有8000塊錢被轉出。民警分析,這筆錢很有可能是通過微信轉賬轉走的。
“您說我手機既有鎖屏密碼,又有支付密碼,而且手機基本都是帶在身上,不可能被別人從我手機上轉走”劉大姐斬釘截鐵的保證沒有這種可能。為了一探究竟,民警又與騰訊公司聯係開展調查,最終確定,當天就是有人用了劉女士的微信向另外一個微信賬號轉出8000元。
一時貪心起 偷偷來轉賬
掌握了這條重要線索,勝利派出所民警立即會同分局網安部門,通過這微信號獲得嫌疑人轉賬手機號,至此,案件有了重要進展。
經進一步工作,劉大姐的同事楊某進入了民警的視線。8月10日,辦案民警將楊某抓獲。
經依法訊問,嫌疑人楊某(男,22歲,黑龍江人)起初堅稱自己冤枉,不知道為什麼就被帶回了派出所,但當民警用他手機打開他另外的一個微信賬號時,楊某最終低下了頭,承認了盜竊劉女士8000塊錢的犯罪事實。
據楊某講,劉大姐年紀比較大,對於網上購物操作不熟悉,每次在網上買東西基本都找他幫忙操作手機,他就記下了劉女士手機的鎖屏密碼和支付密碼。
案發當天楊某去庫房取東西,劉大姐不在,但手機就放在了桌子上,突然一股“邪念”起,就用劉女士微信將8000塊錢轉到了自己不經常用的另一個微信上,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最後還是“栽”在了民警的手上。
目前,嫌疑人楊某因涉嫌盜竊已被順義警方刑事拘留。
支付便捷 防範跟緊 重要密碼別泄露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涉及微信轉賬、甚至紅包盜竊的案件也屢有發生。這類犯罪也有其特點:
一是犯罪主體中同事、好友等“熟人”居多,“熟人”更容易騙取被害者信任,從而獲取使用手機的機會,加之有的事主密碼設置簡單,或平時使用時比較大意,密碼被其他人獲知,手機和密碼都沒看住,也就給了“殺熟”的機會;
二是受害者在財產被轉移後往往幾天或更久才發現,犯罪的隱蔽性更強。
提醒:
有指紋密碼功能的手機應開啟指紋功能;支付寶、微信等應單獨設置密碼,且與開機密碼不同;密碼設置應避開姓名漢語拚音、生日、手機號碼、QQ號碼等容易被猜到或試出的字母或數字。
再有,支付寶、微信錢包、百度錢包等的免密支付功能,應根據需要決定是否開啟。
手機作為私人物品,盡量不要外借。
最後更新:2017-08-20 18: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