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 返回首页    go 群英


鹤壁所有群主!国家规定:微信群等有违法信息,“谁建群谁负责”!

国家网信办7日发布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今年10月8日起施行。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

上述规定明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群组建立者、管理者等使用者,依法依约采取降低信用等级、暂停管理权限、取消建群资格等管理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上述规定提出,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合理设定群组规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

互联网群组管理有哪些规定

群主履行管理责任

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设立个人参加群数上限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自身服务规模和管理能力,合理设定群组成员人数和个人建立群数、参加群数上限。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群组规模类别,分级审核群组建立者真实身份、信用等级等建群资质,完善建群、入群等审核验证功能,并标注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及成员群内身份信息。

建立黑名单制度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违法违约情节严重的群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纳入黑名单,限制群组服务功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分级分类管理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互联网群组的性质类别、成员规模、活跃程度等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订具体管理办法并向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依法规范群组信息传播秩序。

实名认证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不得为其提供信息发布服务。

网络日志留存至少半年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规定留存网络日志不少于6个月。

焦点

“群主”责任首次明确

7日,《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引起公众关注。这是现行法规中首次对“群主”的责任进行明确。

国家网信办称,一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落实管理主体责任不力,部分群组管理者职责缺失,造成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谣言诈骗、传销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通过群组传播扩散,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群组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上述规定,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对此,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

互联网群组指的是什么?该负责人给出了权威答案,即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于群体在线交流信息的网络空间,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各类互联网群组。

该负责人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包括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

信息安全管理 企业负主责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互联网群组服务提供者作为平台方,承担着对群组进行管理的主体责任。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

该负责人称,平台方应落实的主体责任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订并公开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明确其与使用者双方权利义务;二是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并保护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三是对互联网群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使用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四是对违法违规的互联网群组及使用者依法依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五是接受社会公众和行业组织的监督,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群主”建群资质将被平台审核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自身服务规模和管理能力,合理设定群组成员人数上限、个人建群上限和参加群数上限。也就是说,平台方应根据自身能力来运营相应规模的群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该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群组规模类别,分级审核群组建立者建群资质,完善建群、入群等审核验证功能,并设置唯一群组识别编码。这一规定主要是便于平台方掌握相应群组数据,实施精准动态管理。需要说明的是,一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实践中已采取了这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对于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群组传播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谣言诈骗等信息的行为,上述规定也明确了处罚措施。

上述规定第十条明确要求,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联网群组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违法违规的平台方,有关部门将采取处理措施。对于违法违规的互联网群组,由平台方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整改、暂停发布、关闭群组等处置措施;对于违法违规的群组建立者、管理者等使用者,由平台方依法依约采取降低信用等级、暂停管理权限、取消建群资格等管理措施。同时,平台方要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将违法违约情节严重的群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纳入黑名单。

本期小编:晴天

来源:淇河晨报

最后更新:2017-10-08 04:33:50

  上一篇:go 教育部官方小程序发布/公众号测试“标题党标记”功能/“微信热词”功能推出
  下一篇:go 微信的这两个开关,一定要马上关掉,越早关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