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6 返回首頁    go 人物


C++編程入門係列之前言

從今天開始將給大家講解一些C++編程入門的知識,對於我也是個溫習鞏固的過程。我將會用深入淺出的方式,盡量用最簡單的語言讓讀者學會C++語言,並愛上這門語言。

本前言講述的是編程語言的發展過程、麵向對象方法、麵向對象的基本概念等內容。

語言大家都知道,計算機語言跟人類語言一樣有語法等規則,它是計算機可以識別的語言,用來描述解決問題的方法,計算機閱讀了它就可以做相應的工作。利用語言描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生成了程序,程序是由很多指令組成的,計算機所能識別的指令是0和1的組合,所有這種指令組成的語言叫做機器語言。可以想象,全是1和0,對於軟件開發者來說編程是很難的,開發周期長,功能也做不複雜。後來出現了匯編語言,它就是把機器語言映射成一些人能讀懂的助記符,這樣就使得軟件開發容易點了,但是還是與人的思維差別很大,但這是一個跳躍式的進步。最後出現了高級語言,抽象層次比較高了,程序中的數據命名都能很容易看出數據的含義,而且執行語句也很容易理解。 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結構化編程語言更是進了一大步,但是程序中的數據和操作分離,各自獨立,不能跟現實中的事物對應起來。最後出現了麵向對象編程語言。

麵向對象編程語言把事物看成是具有屬性和行為的對象,然後通過抽象找出屬於同一類的事物的屬性和行為,就形成了類。通過類得繼承和多態可以很好的實現代碼複用,提高軟件開發效率。如果這塊不懂的話可以先盡量理解,通過後麵的學習會慢慢理解這些概念。

20世紀80年代比較風行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是,自上而下,逐步細化,將程序結構按功能分成多個模塊,每個模塊可能又會分成多個模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模塊的樹狀結構,各個模塊間的關係盡可能簡單,功能上相對獨立。每個模塊都是由順序、選擇和循環三種基本結構組成。這種方法就將一個複雜的程序設計問題分成很多簡單細化的子問題,更便於開發維護。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數據和處理數據的方法各自獨立,如果數據結構改變,所有相關的方法都要改變。這時就出現了麵向對象設計方法,它將數據和方法放到一個整體裏,這個整體就叫對象,同類型對象抽象成類,類中大部分數據隻能用本類中的方法處理,類通過簡單的外部接口與外界發生關係,而內部的各種關係對外部是透明的。

下麵介紹麵向對象的幾個基本概念:

1.對象。每個對象都是描述客觀存在事物的一個實體,都是由數據和方法(也可以叫屬性和行為)構成。屬性是描述事物特征的數據,行為描述對對象屬性的一些操作。

2.類。類是具有相同屬性和行為的一些對象的集合,它為所有屬於這個類的對象提供抽象的描述,比如麻雀和杜鵑都可以看作是對象,而鳥就可以看作類。

3.封裝。封裝就是把對象的所有屬性和行為結合成一個獨立的單位,對外隱藏對象的內部細節,隻保留有幾個接口與外界聯係。

4.繼承。一個類(叫做子類)可以通過繼承另一個類(叫做父類)來擁有另一個類的所有屬性和行為。比如車和汽車,汽車從車繼承,車的所有屬性和行為都繼承到了汽車上。

5.多態性。多態性就是說父類中的屬性和行為被子類繼承後,子類可以有自己不同於父類的屬性或行為。比如定義一個類“動物”,它具有“吃”這個行為,但是具體怎麼吃吃什麼,不知道,因為不知道到底是個什麼“動物”,如果從這個類繼承出子類“羊”和“老虎”,“吃”就成了具體的行為,怎麼吃吃什麼就都知道了。

最後再次聲明,本前言內容可能對於新手來說講的還是有點難懂,但是不要擔心,通過在我博客後續的學習肯定會慢慢領會這些的,到那時你再回來看這些就會覺得很簡單了。

本文來源於雞啄米博客, 原文地址:https://www.jizhuomi.com/software/17.html

最後更新:2017-01-04 22:34:37

  上一篇:go Windows 2003網站係統安全快速設置
  下一篇:go MySQL 備份和恢複(包括MyISAM 和 Inno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