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21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當市場之“門”變小 它如何推開了暢銷之“窗”?

受市場飽和等因素影響,國內許多門窗生產企業近年來步入寒冬。在哈爾濱市,森鷹窗業股份有限公司卻因破解了建築節能的“老大難”問題而銷路暢通。2016年森鷹窗業完成營收3.98億元,淨利潤增長超14%,在整體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一枝獨秀。

從建築節能中找準行業生機

不靠采暖製冷設備,僅僅利用太陽能、家電散熱及人體發熱,能否滿足嚴寒地區居民對室內溫、濕度的基本要求?近年來,這個在歐美不少國家已經實現的訴求,給中國門窗業提出挑戰。

站在剛剛建成的廠房中央,森鷹窗業董事長邊書平向記者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迎接這一挑戰背後的思考。“這種不依靠主動式能源供暖、趨近於零排放的被動式建築,可比其他建築節約超過90%的采暖能耗。而在建築的全部耗能中,外窗耗能占50%。”

正是在挑戰中創造生機,邊書平看到了窗業節能的巨大前景。為此,森鷹以極限降耗為使命,不斷將力量和資源投入到建築外窗節能的研發中來。2012年,森鷹窗業研發出中國第一樘可以用在被動式建築中的窗,取名為P120,並獲得了德國被動式房屋研究所的認證。

除了節能,在消費升級的引領之下,整個門窗行業在往個性化和定製化方向發展。在森鷹位於哈爾濱市王崗鎮的廠區內,從德國引進的生產設備轟轟作響,上百名工人正在緊張地銑型、打磨、組裝。森鷹窗業研發總設計師王勇說,由於所處環境千差萬別,用戶對產品的性能、美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現在森鷹很多產品都是個性化定製。“這就需要每位生產者全身心投入,不讓任何一處微小差錯砸了公司的品牌。”

搶占“金字塔”頂端的市場

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大大小小的窗廠眾多,整體上生產水平落後,研發能力不足,這使得多數門窗質量徘徊不前。森鷹在成立之初,邊書平就定下“三不原則”:不做鋁窗,不做塑鋼窗,不做門。“市場從來不缺乏產品,但‘金字塔’頂端的那一丁點兒,卻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邊書平一語道破公司的發展戰略。

2010年前後,森鷹生產的木鋁複合窗就占銷售總額的60%左右,然而麵對當時房地產業的大好形勢,森鷹卻做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砍掉木鋁複合窗生產線,聚焦節能木窗的研發和生產,從“賺快錢”轉移到培育下一個增長點。

麵對員工的不解,邊書平解釋:“我們要像釘子一樣深而專,做一款精品走遍全世界,而不是做多款普通產品隻在家門口出售。”雖然高端現代木窗產品當時在國內窗行業所占比重不到1%,但他卻堅信自己看好的行業趨勢。

如今,這一執著收到了回報。最近3年,森鷹一直保持著年均20%的銷售增長率,在高端節能窗市場,其市場份額達到25%左右,目前其訂單已經排到2018年,簽約額超5億多元。

堅持做行業的“創新型工匠”

“節能木窗從根根筆直的木方,到嚴絲合縫的窗框,再到組裝和噴漆,要經過106道工序,230個質量檢驗點。”邊書平介紹,要想做好高端節能窗,光靠理想和情懷遠遠不夠,還需要企業善當“創新型工匠”。

德式係統追求產品的精密度,生產的標準化和智能化。為此森鷹在設備采購和技術引進上投入巨資,從德國購入成套生產設備,並多次邀請國外專家前來研發合作。

2012年,公司再次投資1.5億元,建立起奧地利李賽克中空玻璃加工和瑞士金馬外鋁板框噴塗兩條生產線,使外鋁板框全部實現無縫焊接,配套構件質量大幅提高,競爭力顯著增強。至今,森鷹已申報專利3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36項。

遼寧大學經濟學教授和軍認為,森鷹不在普通產品上鋪攤子,而是通過聚焦創新,堅守工匠精神在細分領域挖掘價值,這樣的“隱形冠軍”成長之路,值得更多東北企業借鑒。

(原標題:當市場之“門”變小,它如何推開了暢銷之“窗”?)

最後更新:2017-06-25 17:02:17

  上一篇:go 4隻績優低估值股蘊含投資機會
  下一篇:go 169股獲買入評級 14隻個股或漲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