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3 返回首頁    go 人物


諸葛亮下葬遺囑:為何士兵抬棺往南直走,繩斷處就地磕頭埋棺?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臥龍諸葛亮是這個時代智慧的代表,他協助劉備打下蜀漢江山,更是輔助劉禪,立誌匡扶漢室,數次北伐中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無奈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公元234年,病逝在五丈原。作為一代名相,諸葛亮死了1700多年,為何無人敢盜墓,或許這跟諸葛亮的一條遺令有關?

諸葛亮到底有什麼遺言呢?根據《三國誌》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塚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初步的知道,諸葛亮是安葬在定軍山這個戰略要地,埋葬之地,隻需要能夠容下棺材,入斂時也隻需穿當時的衣服,不需要其它器物來陪葬。這是很典型的三國時代流行的薄葬方式。

除此之外,根據《水經注》中的記載:“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埋葬的時候,根據地勢而定,不堆土堆,這樣就沒有看的出來諸葛亮的墓到底在哪裏呢?這也就是三國時代流行的另外一種下葬方式——秘葬。

諸葛亮作為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國家丞相,按理說下葬應該是風風光光、天下皆知才對。為何要選擇薄葬和秘葬呢?這還得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

兩漢時期,由於國家強大,以及經濟比較繁榮昌盛,故而許多王公貴族和富家人都盛行厚葬,死後弄許多陪葬品,尤其是王陵之類,簡直富得流油。正因此,才導致漢末盜墓之風盛行,由於戰亂不斷,國家民不聊生,很多人都靠盜墓過生,於是乎出現“十墓九空”的現象,在三國時代,董卓、曹操、孫權等人都紛紛盜過墓,獲得大量的金銀財寶,以充軍資。

所以這個時候的王公貴族開始慢慢的改變了方式,不再厚葬,而是提倡薄葬和秘葬。其中典型代表有曹操的“72疑塚”,諸葛亮的“繩斷定軍山”、司馬懿的“三不準”等等。故而很多三國時代的大人物真正的墓穴都沒有找到。

目前關於諸葛亮的墓,都是後人修建的衣冠塚,而真正的墓穴,至今無人得知,加上諸葛亮的神乎其神的本領,故而流傳著很多神秘的故事。

其中就有一個關於諸葛亮下葬的故事,說諸葛亮臨死之前留下遺囑,讓4個大兵抬著自己的棺材一路向南走,繩斷便下葬。從五丈原開始,將棺材抬到定軍山的時候,已經走到精疲力盡,繩子毫無斷裂的跡象,如此下去不知猴年馬月繩子才會斷。然而,就在走入定軍山腳下的時候,4位士兵非常累,就停下來休息,棺材一落地,繩子突然裂開,更神奇的,背後的定軍山頭勐的炸裂開了,全部垮塌下來,正好把諸葛亮的棺材埋在下麵,4名士兵,無法幸免,也一起埋了。

當然,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但是時隔1700多年,為何無人敢盜諸葛亮墓,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根本找不到諸葛亮的真墓在哪裏。

喜歡的朋友加關注!

最後更新:2017-08-20 12:18:57

  上一篇:go 楊冪烈焰紅唇,大長美腿搶鏡,時尚感爆棚現身
  下一篇:go 鄭爽一大波珍貴童年照來襲,俏皮可愛從小美到大,最後一張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