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野蠻人”圍獵新手法:奪權高比例質押股

行情大跌、股權質押警報拉響、上市公司隨即停牌自救;本周初A股的一場急跌,讓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為了解決眼下被平倉的“近憂”,上市公司大股東除采取停牌戰術外,還會通過補充質押股權、抵押現金或主動解除質押等方式,抓緊化解融資風險。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風險徹底化解,反而可能是另一場危機的開始。

在今年4月,勤上股份實際控製人的部分質押股票頻臨平倉。在緊急停牌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東勤上集團進行增資擴股,迎來兩家新股東單位。但就在6月底,兩位新股東卻宣布此前早已結為一致行動人,並認定目前已實現對勤上集團的控製,上市公司實際控製人也應隨之變更。

為化解平倉風險而請來的救兵,轉身變臉成“野蠻人”。勤上股份近日發布公告,以未繳付出資、隱瞞一致行動關係等為由,否認勤上集團兩家股東的說法;並欲在下周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解除相關股東資格的議案。一場為化解平倉風險的籌資合作,由此演變為奪權大戲。而伴隨合作細節的披露,雙方在協議簽署等諸多環節重重疑點也隨之曝光,合作實情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一跌就停”的高危股

A股在本周初遭遇急跌,隨後逐步企穩。截至7月21日,上證綜指已收於3238點。從上市公司披露的整體情況來看,此次急跌並未觸發大規模的股權質押平倉危機。然而,仍有部分上市公司依然“一跌就停”。

截至目前,銀河生物科林環保歡瑞世紀欣龍控股等發布了停牌公告,皆因公司大股東的部分股權質押觸及警戒線或平倉線而導致。而上述公司“一跌就停”的體質,與大股東高比例質押不無關係。

銀河生物控股股東銀河集團目前累計質押了5.13億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97.64%。其中,質押給第一創業證券、長安國際信托的兩筆質押,在7月17日收盤時觸及平倉線,進而成為此次停牌的導火索。同天停牌的科林環保,其控股股東東誠瑞業因“自身資金需求”,東誠瑞業已將股權全部質押。

歡瑞世紀在停牌前,其控股股東質押了手中所持的98.19%公司股票。其中,歡瑞世紀質押給中信證券1.15億股,在停牌前一天盤中已跌破平倉線。欣龍控股的情況亦是如此,公司控股股東海南築華已將其所持99.93%的公司股票質押給財達證券。其中,一筆總計4545萬股、占海南築華所持股份50%的質押,在停牌前也觸及警戒線。

“盡管目前遭到平倉的案例較少,但是對於一些極高比例的質押,如80%甚至90%以上,此時一旦出現股價持續走低的情況,質押股東已經沒有多少股權可以進行補充,往往麵臨著更大的被平倉風險。”國泰君安中小市值分析師孫金矩在報告中強調道。

當股價下跌到預警線或者平倉線時,包括公司大股東在內的公司股東往往不想失去公司的製權,不願意麵對被平倉的局麵,會采取多種措施穩定股價來自救。孫金矩介紹,大股東自救的主要方式,包括補充質押股權或抵押現金、主動解除質押等。個例中還出現釋放利好信息而拉升股價,這種手法在今年6月以來的兜底式增持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為緩解質押危機,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會采取停牌戰術。此舉的好處是可以使抵押品的賬麵價值一直停留在停牌前,免於被催收抵押品,而股東也可不必再追加抵押品。但孫金矩還表示,停牌隻是以時間換空間,風險仍然存在。如果停牌期間大盤反彈,此時複牌股票補漲或能化解爆倉危機;若大盤一路向下,短期內質押股權和資金又無法補充到位,那就隻能一直停牌。這不僅會被投資者詬病,複牌後也會麵臨質押股權價值的進一步下挫。

數據統計,2017年以來,兩市共有5904次的質押還未解押或質押截止日期還未到,涉及1495家上市公司。其中,結合已公布的解押數據統計來看,第一大股東所持股權質押比例在99%以上的有38家。另有23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所持股權的當前質押比例超過90%。

救兵變臉“野蠻人”

停牌自保、積極籌資、追加保證金或質押物等,這些都是應對平倉危機時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的常用手法。然而,即便平息了被平倉的“近憂”,也並不意味著風險徹底化解,反而可能是另一場危機的開始。

根據本報此前報道,因控股股東勤上集團、實際控製人李旭亮及關聯人部分質押的公司股票接近平倉線,勤上股份自4月26日起開始停牌。當時數據顯示,勤上集團已質押了所持的99.03%公司股份,而李旭亮與關聯人則將所持股份全部質押。這意味著,三者手中已無太多股票去補充質押。

隨後的5月,上市公司發布了兩則公告。其一是控股股東勤上集團與深圳德基偉業在5月1日簽訂授信協議,德基偉業將提供最高額綜合授信借款6億元。其二,勤上集團、李旭亮、溫琦與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在5月12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勤上集團將進行增資擴股,前述兩家公司分別以1.5億元、認購勤上集團25.5%的股權。按照約定,兩家公司應在今年6月底之前繳足出資額。

兩起合作之間還有其他關係。同月,勤上集團及其股東李旭亮、溫琦,北京均遠與南京純悅,以及德基偉業這三方隨後簽訂了《股權回購協議》。協議約定,在履行完畢對德基偉業的相關合同義務後,李旭亮、溫琦可以在該協議簽署半年後的任一時間即時回購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持有的勤上集團股權。

從公告來看,勤上股份解決了應對平倉危機的資金問題。然而,劇情隨即出現逆轉。

今年6月下旬,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向上市公司及控股股東發來一紙協議,顯示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早在今年5月12日就簽訂了一致行動關係,約定二者在勤上集團股東會及董事會投票時采取一致行動,以共同擴大雙方所能支配的勤上集團表決權數量,以實現對勤上集團的控製權。上述兩家公司由此認定,目前已共同持有勤上集團51%的股權,勤上集團和公司的實際控製人發生變更。

而在本周回複深交所問詢函時,勤上股份並不承認了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的上述說法,強調公司實際控製人沒有發生變更。

公司還準備了一係列的反擊。在回複函中,公司聘請的法律顧問稱,此次合作雙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效力存在爭議,勤上集團及李旭亮、溫琦可以采取協商或法律手段解除此次合作。李旭亮表示,目前已在積極尋求戰略合作方,解決相關的股票質押風險。

此外,公告指出,截至上述出資期限屆滿,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均未繳付任何出資,已構成違約,兩家公司不能享有未出資部分的股東表決權。勤上集團目前已召集並將在7月27日舉行臨時股東會,審議解除勤上集團未出資股東股東資格的議案。

籌資實情撲朔迷離

在公布的自查情況和法律顧問意見中,勤上股份針對上述兩家公司的出資性質、投資意圖進行反駁和質疑,並著重強調兩家公司隱瞞一致行動關係。然而,伴隨合作細節的披露,雙方在協議簽署等諸多環節存在重重疑點,合作實情也顯得撲朔迷離。

在對兩家單位投資目的和出資的分析中,上市公司稱,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股權出資額,實際是勤上集團與德基偉業授信協議下的借款。按照此前約定,在支付德基偉業約定利息後,勤上集團股東就可以向兩家公司回購股權,兩家公司的投資性質是“明為股權投資、實為借貸”。

公告還指出,李旭亮、溫琦同意兩家公司增資入股的主要目的和本意,是為了解決資金需要,並非以出讓勤上集團和勤上股份實際控製權為目的。兩家公司當前做法“違背雙方一致意願、超出設想”,李旭亮和溫琦“對此存在重大誤解。”

為證明上述說法,上市公司還披露了雙方協議簽署的諸多細節。如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在協議簽署前並未要求對勤上集團進行盡職調查和財務審計,沒有要求勤上集團提供影響其投資決策的必要文件資料;在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按1:1比例認繳增資出資時,也沒有任何客觀評估依據。“這不符合一般投資的理念和程序。”公告稱。

此外,按照勤上股份的說法,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時,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並未告知將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的信息。在隨後的核查中,上市公司法律顧問發現,北京均遠、南京純悅和德基偉業在部分文件資料中出現了法人相同、授權簽字人或收件人為同一人的現象,並由此推斷這三家企業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聯係和關聯。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異常情況在合作流程的操作中、文件資料簽署時,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均未表示異議。同時,按照戰略合作協議的約定,北京均遠、南京純悅增資後將各持有勤上集團25.5%股權;這意味著,二者合計持股已超過50%,占據絕對控股地位。但從公告披露情況看,勤上集團當時也並未對此產生警惕,也並未就兩家公司是否存在一致行動人關係等進行核查。

合作之初雙方究竟達成了怎樣的“一致意願”?合作基礎如此脆弱,此次合作通過何種渠道取得聯係、又是否存在其他協議或承諾?第一財經記者向勤上股份董秘辦致電問詢。但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複。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03

  上一篇:go 美股收盤 全線下挫
  下一篇:go 美元指數跌幅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