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哈爾濱市長:東北國企雖未全部脫困 但前景樂觀

8月19日,“2017東北振興論壇”在長春舉行。這是該論壇舉辦的第三屆,前兩屆的主場分別是沈陽和哈爾濱。

縱觀三年來出席三屆論壇的東北4個副省級城市的政府主要領導,已經發生了較大的人事調整,隻有哈爾濱市長宋希斌的麵孔連續三年出現在東北振興論壇的演講台上。每年八月,都是他公開為哈爾濱、黑龍江乃至東北地區振興呐喊的時刻。

經濟增速,國企改革,人才流失的破解之道……在論壇期間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宋希斌談起每個話題,都振奮不已,“相比幾年前,哈爾濱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已經為實現全麵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話宋希斌】

經濟生態:五常大米網店上線兩小時就售出10萬斤

澎湃新聞:哈爾濱及黑龍江省上半年的經濟情況如何?與去年、前年同期相比如何?

宋希斌:今年上半年,哈爾濱和黑龍江省的經濟都保持了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108億元,同比增長6.3%,增幅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是2014年以來最好水平。哈爾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24.9億元,同比增長6.6%,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增速創年內新高;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1.8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超年計劃0.6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個百分點。總體來說,2017年上半年,哈爾濱的經濟運行質量持續向好,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基本處於合理運行區間,實現了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的雙提升。

澎湃新聞:有這樣的積極變化,原因是什麼?

宋希斌:我們引進培育了航天海鷹鈦產業基地、萬鑫石墨穀、天順化工T800級碳纖維等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大項目,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千億元。特別是城市樓宇經濟、分享經濟等現代服務業都得到快速了發展,比如萬達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國、哈爾濱大劇院、新鬆茂樾山養老公寓等旅遊與文化、娛樂、養生養老融合發展項目相繼建成投入運營,去年全市旅遊總收入達1039億元。此外,我們還以“互聯網+”為基礎發展電商、微商、眾籌等新商業模式,五常大米旗艦店上線兩小時就售出10萬斤,相當於一個實體門店一年半的銷售量。

我們還先後開通11條對俄客貨運包機航線,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北美進口快件監管中心建成投用,哈歐、哈俄班列和哈綏符釜陸海聯運相繼實現常態化運營。今年1-6月,對俄包機運送貨物1808噸,同比增長127%。俄品多跨境電商B2B平台上線運行不到一年,已開設11家線下體驗店和3家倉儲配送中心。而且通過建設哈爾濱新區、綜合保稅區、臨空經濟區、中以產業園等對外開放功能區,今年以來,哈爾濱新區已開複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4個。哈爾濱銀行還在國內率先開通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在線支付平台,我們與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自去年7月第一次會晤至今,已在經濟人文等諸多領域開展了30多項重要合作。

澎湃新聞:那麼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又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宋希斌:盡管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經濟總量規模小、財政收支壓力大,經濟綜合實力亟待增強;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還不夠快,工業比重偏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育不足仍是製約我市振興發展的最大短板;支持創新創業的資金、人才和製度等要素保障體係還需完善,內生動力和活力有待進一步釋放;市場化進程相對遲緩,公共資源和產品的市場競爭不夠充分,民營經濟發展水平還需提高;保障民生和社會治理能力不足,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發展和環境汙染治理等方麵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仍然存在;政府少數工作人員法治意識、規則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不強,一些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還時有發生。

澎湃新聞:振興,是東北當前發展關鍵詞,已經提出了有些年了,現在的哈爾濱振興了嗎?

宋希斌:準確地說,相比幾年前,哈爾濱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已經為實現全麵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站上了新的曆史起點,產業轉型升級也取得了可喜進展,五年之間,我們累計開工建設2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2821個,食品工業產值和旅遊總收入分別達到1550億元和1039億元,成為我市兩大千億級產業。我們的開放空間也進一步拓展,哈爾濱新區獲批成為全國唯一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深哈合作、中以合作、對俄合作均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綜保區對外產業集聚功能不斷強化,臨空經濟區實施方案即將獲批。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3190元和14438.9元,年均分別增長9.6%和12%,均高於同期GDP增速。城鎮累計新增就業62.8萬人,年轉移農村勞動力超過140萬人次。

國企改革:雖未全部脫困但發展前景樂觀

澎湃新聞:東北的國企改革之路一直備受關注,其成敗也被認為是東北全麵振興的一個關鍵點,哈爾濱或者黑龍江的國企改革進展如何?是否已經“回血”?

宋希斌:黨的十八大以來,哈爾濱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在優化國資布局、推進國企混改、創新監管機製等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國有企業的市場化運營意識和能力都有了較大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出現了持續回升的喜人態勢,雖然還未全部徹底脫困,但發展前景樂觀,我充滿信心。

這幾年,我們將原來由政府行政部門管理運營的國有資產剝離出來,新組建了9戶國有企業集團。在此基礎上,圍繞構建“一業一企”的國資布局,完成了鬆江避暑城公司整體劃轉水投集團工作,實施了文旅集團分拆,人防和商貿物流兩集團組建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此外通聯客車完成混合所有製改革並運營投產,“馬迭爾”食品通過合資開始走向全國,哈藥集團完成人民同泰和三精製藥資產整合……截至目前,二級及以下國有企業已有94戶完成混改,占全部二級及以下企業戶數的24%。此外,哈藥集團開展了限製性股權激勵計劃,對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銷售人員、采購及審計監察業務骨幹共950 人實施股權激勵,開創了全省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先河。我們也持續推進在哈央企業以及省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現已累計完成33 戶在哈央企、4 戶省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占具備條件企業總數的90%,推進了24 戶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清算,核銷債務36.7 億元,其中銀行貸款26.2 億元,盤活存量資產15.7 億元。

破解人才流失:破除人才的地域及領域限製

澎湃新聞:東北的人才流失及人口老齡化趨勢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有東北年輕人稱東北老家是“回不去的故鄉”,你如何看待?

宋希斌:東北人才外流,原因固然很多,包括地理自然環境與南方發達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地處北方、冬季漫長、生活成本較高;經濟欠發達,工資水平在全國較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製約,思想觀念較為落後。但同時,隨著東北振興的不斷推進,東北地區吸引人才的優勢也在不斷釋放。

澎湃新聞:哈爾濱在留住年輕人、引進人才方麵,有哪些思考與實踐?

宋希斌:留住年輕人、引進人才,始終是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一直在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努力形成政府有效扶持、用人單位自主投入、各類人才自願聚集的適宜人才創業創新的用人氛圍。今年年初,我市出台了《哈爾濱英才集聚計劃實施方案》並出台了配套五個工程的實施方案。在支持範圍上,樹立大人才觀,破除人才的地域及領域限製,凡是在哈市中央、省屬企業與市屬企事業單位一律享受同等扶持政策,破除地方政策隻扶持本土企業的界限。今年7月份,我們針對如何吸引和留住大學畢業生的問題,又起草了《哈爾濱市關於吸引高校畢業生人才來哈工作的補充政策措施》,這一係列政策既有剛性引進又有柔性聘用,既針對國際人才又包括留學人才,既支持創新人才又支持創業人才,是一套招才引智的政策組合拳。

推進“放管服”:建設項目審批時限最快16個工作日

澎湃新聞:曾有經商者吐槽在東北辦事難,行政審批漫長。你去年在接受采訪時回應過這一問題,現在“放管服”的進程推進得怎麼樣了?

宋希斌:其實哈爾濱已經在全國率先取消了市級自設的行政審批事項,也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登記“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率先實施市場監管“大部門製”改革、完成“大處室製”改革。目前,我市建設項目審批時限最快的僅為16個工作日,政府部門承擔審批職能的處室由172個減少到32個。

特別是在相繼編製公布了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的基礎上,今年6月底,我們的各區縣(市)已全麵實行了市場準入和外商投資負麵清單管理,拿哈爾濱新區鬆北高新技術片區來說,年初開通負麵清單網上審批係統以來,已辦理企業設立超過3000戶,是改革前的1.4倍。同時,我們也一直在嚴肅查處懶政怠政、失職瀆職、吃拿卡要等破壞經濟發展環境行為,企業對政府審批服務和行政執法的滿意率提高到92.4%。

(原標題:專訪|哈爾濱市長宋希斌:東北國企雖未全部脫困,但前景樂觀)

最後更新:2017-08-19 15:02:28

  上一篇:go 央行副行長殷勇:金融風險防範存在四方麵短板
  下一篇:go PPP立法提速 “政府特許”或遭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