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人物
“去O”不如“減O”

去IOE的話題最近很火,而來自四川電信的客戶訪問,其中有一段頗有借鑒意義:去“O”不如減“O”。
我可以稍微總結一下:
-
時至今日,Oracle數據庫仍然是最好的關係型數據庫產品,最適合強一致性、高可靠性的OLTP業務采用;
-
國內在過去對於Oracle的使用是過於泛濫了,其中很大部分未經授權;
-
與其大談難於落地的去“O”,不如腳踏實地的整合減“O”,將Oracle用得更加合理合法;
-
對於原本不應或不必要用Oracle支撐的係統,回歸到MySQL、國產數據庫或其他產品上去,從盲目、盲從回歸理性;
轉引用戶的訪問報道:
“去O”不如“減O” -
在成功去掉小型機之後,TechTarget記者還向梁天健詢問了關於去E(EMC存儲)和去O(Oracle數據庫)的話題。
梁天健認為,四川電信的私有雲平台是架構在高端存儲上的,去E實際上成為一個難題。不過在去E之前,對於IT基礎架構還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比如將網絡從1Gbps升級到10Gbps,以適應數據爆炸對網絡帶寬越來越多的要求。如果要去E,那麼存儲虛擬化、軟件定義存儲也許是可以實施的方向。而如何用好SSD硬盤來提升存儲的IO能力比去E更重要。目前四川電信已經在這個層麵開始探討,計劃孕育下一輪存儲層麵的技術變革。
再談到去O,梁天健的態度很明確,從技術層麵來講,目前很多企業連Oracle這樣具有高可用、高性能、易用性強的數據庫都沒有用好,去O根本無從談起。對於這些企業,他們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提升運維和開發水平,而不是為了去而去。真要談去O,可能MySQL會是首選。而MySQL數據庫在複雜SQL、數據存儲等方麵都有著不少的缺點。從成本上說,除了國有幾大行和中移動等少數“土豪”之外,其他企業在Oracle上所花的成本相對於其他投入來說,並不算高。如果真換成MySQL,每年所花的成本可能會遠遠大於使用Oracle的成本。
那麼是不是在數據庫層麵,傳統企業已經沒有可以改善的餘地了?梁天健認為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去O,但是我們可以嚐試減O。何謂‘減O’?就是將假設現在的200個獨立的Oracle數據庫整合到20個更大型的Oracle數據庫中去。”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減少硬件開銷,合理利用硬件資源池。很多獨立的Oracle數據庫係統隻使用了5%的CPU,隻用了20%的內存,隻用了幾十GB甚至幾個GB的存儲,但是它用不到的硬件資源也無法簡單地分享給其它係統使用。整合在一起,正可以高效利用所有硬件資源。
減少管理困難度。管理數百個獨立的Oracle數據庫在複雜度上超過管理幾十個數據庫。
當然,“減O”同樣具有風險,實施需謹慎。梁天健認為,以前一個係統出現故障,也就是影響這一個係統,但是整合在一起,一個係統的數據庫占用了100%的I/O,會導致其它的係統也同樣受到幹擾。這需要專業的資源控製來盡量降低風險。此外,多個數據庫整合在一起,新的硬件到底該具備怎樣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性能容量規劃具體該如何計算?這需要更加專業的規劃設計才能做到。對於這樣的方案,梁天健稱四川電信還會繼續大力發展跟第三方專業服務商的合作,以期在不遠的將來可以開始逐步實現“減O”工程。
“總而言之,到底要不要去IOE,是由企業IT平台架構和業務發展需要決定,而不是一場運動,企業切忌盲目跟風。”梁天健說。
本文出自數據和雲公眾號,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7-18 12:02:51